新利平台 > 教育

讓團結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王琦 發布時間:2020-08-13 08:53:00來源: 新華社

   白色的四層小樓,藏紅色的屋頂,綠油油的草坪……從(cong) 西藏那曲市巴青縣向西車行十幾公裏,就是巴青縣中學所在地。

   走進校園,教師辦公樓入口處高掛著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牌匾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所縣域中學,作了怎樣的努力,才獲得了這樣的榮譽?

   采訪中,記者和一位身穿珞巴族服飾的小夥(huo) 子聊了起來。來自林芝市米林縣的達瑪,2018年來到學校成為(wei) 一名曆史老師。他說,剛來學校時,對教學工作不是很熟悉,同為(wei) 曆史老師的藏族同事拉巴次仁主動和他結對子,下課一起備課交流經驗,上課互相聽課學習(xi) ,很快他就適應了這裏的工作。

   “我們(men) 家鄉(xiang) 原來經濟比較困難,正是有了各族兄弟的幫助,現在才能過上開心富裕的生活。”達瑪說,在教學中,他經常會(hui) 以珞巴族的脫貧奔小康經曆告訴孩子們(men) 要守護好民族團結。

   漢族教師羅昌秀來自四川宜賓,是學校引進的人才。采訪時,她穿著一身藏裝。“很好看呀,平時我也喜歡穿。”她笑著說。

   “五十六個(ge) 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羅昌秀在上課前,會(hui) 以民族團結內(nei) 容的歌曲作為(wei) 一節課的開始。“孩子們(men) 在聽歌和唱歌的過程中,能夠感受民族團結的氛圍。”她說。

   在學校的大草坪中央,是去年建成的民族團結長廊,入口處用漢藏雙語標注。記者在這裏遇到正在玩耍的初一(二)班學生郭樂(le) 樂(le) 。

   郭樂(le) 樂(le) 的父母在巴青縣經營一家商店。幾年下來,他已經能夠聽懂同學說的藏語,但寫(xie) 起來還是有點困難。他說,在每年“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等重大日子時,學校會(hui) 組織隆重的升國旗儀(yi) 式。此外,還會(hui) 開展國旗下講話、合唱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

   “我還和同學們(men) 一起製作了民族團結主題的板報呢!”郭樂(le) 樂(le) 自豪地說。

   郭樂(le) 樂(le) 的班主任次仁告訴記者,班級每個(ge) 月都會(hui) 更新一期板報,一個(ge) 學期中,會(hui) 有一到兩(liang) 期的板報以民族團結為(wei) 主題,由學生們(men) 輪流創作。

   “為(wei) 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學校的每個(ge) 班級都會(hui) 開主題班會(hui) ,繪製主題板報,進行主題詩歌朗誦,讓孩子們(men) 在這個(ge) 過程中加深對民族團結的理解和認同。學校還鼓勵不同民族的老師結對子,在教學和生活上互幫互助,給學生們(men) 做示範。”學校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巴桑說。

   在校史館裏,記者看到學校珍藏著建校時升起的第一麵五星紅旗。巴桑說,這麵紅旗,訴說的正是學校不同民族教師和學生“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故事。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