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西藏自治區成立55年來西藏就業工作綜述:點燃創業激情 鋪就就業坦途

鄭璐 袁海霞 發布時間:2020-08-19 09:51:00來源: 西藏日報

  近日,由拉薩市人社局、拉薩市城投公司等聯合舉(ju) 辦的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在拉薩萬(wan) 達廣場舉(ju) 行,共160餘(yu) 家企業(ye) 參會(hui) ,提供各類崗位1000餘(yu) 個(ge) 。(資料圖片)記者 格桑倫(lun) 珠 盧文靜 攝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和諧之基、穩定之源。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曆來高度重視就業(ye) 工作,堅持把就業(ye) 作為(wei) 改善民生的重要著力點,不同時期根據國家決(jue) 策部署和區情采取了符合西藏發展實際的政策措施。

  2016年以來,麵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問題,西藏逐步完善引導鼓勵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返鄉(xiang) 創業(ye) 、基層就業(ye) 的係列政策措施,有效推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

  如今,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大學畢業(ye) 生走上了自主創業(ye) 的道路,他們(men) 心懷夢想且堅定不移。在他們(men) 看來,大學畢業(ye) 生不僅(jin) 要成為(wei) 就業(ye) 者,更要做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不同時期:

  采取適應實際發展的就業(ye) 政策

  自治區人社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各項建設事業(ye) 全麵鋪開,人才需求迅速增加。

  西藏加大組織技術工人、幹部和家屬進藏工作力度,加強區內(nei) 勞動力的調配管理,以適應各項事業(ye) 建設需要;70年代,城鎮新成長勞動力不斷增加,西藏充分保障職工就業(ye) 權利,限製各單位任意辭退、解雇職工;80年代,西藏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三結合”就業(ye) 方針,積極改革行政配置勞動力的統包統配就業(ye) 製度,通過行政與(yu) 經濟手段調整就業(ye) 結構,廣開全民、集體(ti) 、個(ge) 體(ti) “三扇門”,勞動就業(ye) 形勢發生了曆史性轉變;90年代,西藏把就業(ye) 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建設,實行國家宏觀調控、城鄉(xiang) 協調發展、企業(ye) 自主用人、個(ge) 人自主擇業(ye) 、市場調節供求、社會(hui) 提供服務的就業(ye) 機製。

  “21世紀以來,各群體(ti) 市場就業(ye) 人數增長較快,勞動者就業(ye) 觀念有了較大變化,形成了成熟的‘勞動者自主擇業(ye) 、市場調節就業(ye) 、政府促進就業(ye) 和鼓勵創業(ye) ’的新型就業(ye) 形態。”該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西藏認真貫徹落實“六穩”任務和“六保”要求,把穩就業(ye) 、保居民就業(ye) 作為(wei) 就業(ye) 工作的重點。一是積極推進城鎮新增就業(ye) ,2016年以來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ye) 23萬(wan) 人次,城鎮登記失業(ye) 率控製在3%以內(nei) ,城鎮零就業(ye) 家庭持續動態清零。二是多舉(ju) 措推動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通過精準開展技能培訓、工程項目吸納就業(ye) 、組織化開展轉移就業(ye) ,2016年以來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累計實現491.47萬(wan) 人次,轉移就業(ye) 收入穩步增長;三是穩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引導、鼓勵高校畢業(ye) 生市場就業(ye) 、自主創業(ye) 、基層就業(ye) 、區外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實現了從(cong) 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型,2016年以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保持在90%以上。”

  80後留學生:

  正成長為(wei) 一股正能量

  2016年以來,麵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問題,西藏逐步完善引導鼓勵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返鄉(xiang) 創業(ye) 、基層就業(ye) 的係列政策措施,有效推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同時,結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任務目標,精準開展就業(ye) 脫貧,完善農(nong) 牧區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ye) 、自主創業(ye) 係列政策,有效推進就業(ye) 扶貧。逐步形成了覆蓋全體(ti) 城鄉(xiang) 勞動者、突出重點群體(ti) 、分類施策、同步推進的就業(ye) 局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men) 期盼能夠成長為(wei) 一股推動社會(hui) 發展的力量。我願和公司的夥(huo) 伴繼續努力,一點一滴去改變。”80後女孩德慶玉珍說。

  德慶玉珍就是一個(ge) 自主創業(ye) 的典型。2006年,她以內(nei) 地西藏班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畢業(ye) 後攻讀紐約大學,獲得教育與(yu) 社會(hui) 政策專(zhuan) 業(ye) 碩士學位。回國後,她同北京大學的同學創立了拉薩海雕視角教育谘詢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目前西藏首家獲得認證的社會(hui) 企業(ye) ,旨在協助政府、個(ge) 體(ti) 解決(jue) 社會(hui) 問題,推動社會(hui) 發展。

  5年過去了,德慶玉珍依舊美麗(li) 陽光、充滿活力。她告訴記者,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忙碌與(yu) 快樂(le) 並存。她的團隊一直試圖探索新的企業(ye) 發展模式,即企業(ye) 發展不以逐利為(wei) 主,而是實現社會(hui) 價(jia) 值的最大化。如此,可以實現公益項目的造血能力,並且保持企業(ye) 的可持續發展。

  德慶玉珍說,這些年,公司給大家帶來了陽光社區等項目,也以教育的方式幫助了一些中低收入家庭解決(jue) 困難。“我們(men) 始終相信,教育是各種複雜社會(hui) 問題的唯一且根本性的解決(jue) 途徑。或許這條路很漫長,但我希望,我們(men) 能夠成長為(wei) 一股推動社會(hui) 發展的正能量。”

  90後三姐妹:

  做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ye) 生走上了自主創業(ye) 的道路,他們(men) 心懷夢想且堅定不移。西藏精神小妹餐飲服務有限公司裏有三位90後的女孩:白瑪德吉、米珍、次仁卓嘎,她們(men) 既是好姐妹又是合作夥(huo) 伴,而且還是校友。自大學入學起,便共同萌生了創業(ye) 夢。

  如同公司名稱一樣,三個(ge) 女孩身上有一股韌性和闖勁。

  白瑪德吉告訴記者,她們(men) 三人畢業(ye) 於(yu)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季,同學們(men) 大都忙著找工作,而我們(men) 三個(ge) 就在學校裏找適合開店的地方,一邊忙著湊錢,一邊籌備開店的各項事宜,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沒有向家裏要過一分錢,所有資金全部自己解決(jue) 。”

  白瑪德吉說,她們(men) 始終相信這樣一句話,大學畢業(ye) 生不僅(jin) 要成為(wei) 就業(ye) 者,更要做工作崗位的創造者。“或許在部分老一輩人的眼裏,考公務員固然風光、穩定。但是我們(men) 更想趁著年輕的時候,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men) 要自己主宰未來。”

  自公司成立之後,三個(ge) 女孩便開始馬不停蹄地忙碌。藏麵、涼麵、酸辣粉、烤土豆、炸火腿、甜茶等美食,成了主打產(chan) 品,每天從(cong) 早上8點忙到晚上10點。白瑪德吉告訴記者,在創業(ye) 這條路上,最重要的是堅定信念。“創業(ye) 是我們(men) 三個(ge) 人最初的夢想,上學的時候,我們(men) 就做了很多‘功課’——比如課餘(yu) 時間去做兼職,去別的學校裏推銷產(chan) 品,既是為(wei) 了給以後開公司攢錢,也是為(wei) 了鍛煉自己的能力。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也遇到過一些挫折和困難,但是誰也沒想過要放棄創業(ye) 的夢想,隻想盡全部努力堅持下去。因為(wei) 我們(men) 相信,隻要努力奮鬥,就會(hui) 有美好的未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