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的思考
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實施以來,廣大參與(yu) 援藏工作的教師積極融入西藏地區教育係統,真情付出,促進先進教育理念與(yu) 西藏地區教育實踐狀況實現初步結合,在推動教育發展方麵,取得了突出成就。不過,由於(yu) 西藏地區在教育水平、教育模式等各個(ge) 方麵均與(yu) 內(nei) 地其他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因而在組團式教育援藏實踐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與(yu) 不足,這就需要對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進行係統地反思總結,以此促進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水平提升,進一步優(you) 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公平。
一、滲透真情實感,解決(jue) 交流困惑
許多參與(yu) 援藏工作的教師,都表示在與(yu) 西藏地區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出現過語言方麵的交流障礙。然而,“雙語”教學早已在西藏地區實現了普及,藏族學生在使用漢語進行日常交流方麵,基本不存在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導致交流障礙出現的文化層麵原因。事實上,並非藏族學生無法進行漢語交流,而是由於(yu) 援藏教師缺乏對於(yu) 西藏當地特色事物的了解,因此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往往下意識地使用西藏本地沒有的事物,對教學內(nei) 容進行拓展補充和深度講解。由於(yu) 學生缺乏相應文化認知背景和漢語詞匯基礎,自然很難理解教師的意思。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援藏教師應重視在教育教學實踐之中融入真情實感,主動了解藏語言與(yu) 藏文化,使用當地事物展開教學補充,以此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比如,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從(cong) 青藏高原地形入手,逐步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地形的特征,應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名詞激發他們(men) 的學習(xi) 熱情,以此化解交流障礙。
二、落實因材施教,改善教學效果
在援藏工作開展一段時間後,教師往往會(hui) 發現,援藏工作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對於(yu) 這一情況,許多援藏教師認為(wei) ,這是由於(yu) 西藏地區教育水平長期較為(wei) 落後,導致學生學習(xi) 基礎十分薄弱,很難適應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然而,這種想法與(yu) 生本教育理念相悖,事實上,影響教學效果的最重要原因,並非藏族學生的學習(xi) 基礎,而是援藏教師的學習(xi) 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yu) 援藏教師未能從(cong) 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製訂科學的教學方案,才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為(wei) 此,援藏教師必須落實好“因材施教”這一重要的教學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ge) 性差異,主動對教材和習(xi) 題進行適度改編,將夯實學生基礎作為(wei) 主要教育目標,幫助學生紮實掌握基礎概念與(yu) 知識,先增強他們(men) 的自信心,再逐步進行教學內(nei) 容的拓展補充,切實改善教學效果。
三、把握嚴(yan) 寬界限,做好學生管理
由於(yu) 在語言、文化和教育傳(chuan) 統方麵均存在差異,因而在具體(ti) 實踐中,援藏教師不可避免地會(hui) 麵對學生管理問題。對此,援藏教師需要處理好嚴(yan) 與(yu) 寬之間的關(guan) 係、把握好嚴(yan) 與(yu) 寬之間的界限,構建符合本地學生個(ge) 性特征的高效管理模式,抓好學生紀律。在此方麵,教師既不能與(yu) 學生走得過近,又不能與(yu) 學生離得過遠,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學生管理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援藏教師必須發揮自身的榜樣示範作用,為(wei) 人師表,以此在學生之中樹立威信。比如,當教師要求學生做到不遲到這一行為(wei) 規範時,那麽(me) 教師自己在上課時,就必須做到準點到場、準時下課,以此為(wei) 學生做出示範,獲得學生的認可。
四、積極主動融入,促進交流交融
交流交融是組團式援藏工作的實踐宗旨,對於(yu) 援藏教師而言,開展援藏工作的過程,不應僅(jin) 僅(jin) 是將其他地區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引入西藏的過程,更應是積極主動融入西藏社會(hui) 生活與(yu) 特色文化的過程。因此,援藏教師應始終保持積極姿態,積極了解西藏的曆史文化與(yu) 人文風俗,重視與(yu) 本土教師做好交流溝通工作,與(yu) 本地教師在教學、教研等各個(ge) 方麵進行深度交流討論,保持謙遜態度,以此加強交流交融,提高教育援藏水平。
開展組團式教育援藏實踐,是符合教育公平宗旨的一項重要措施。對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進行總結,可以得到“組團式”教育援藏在實踐中主要存在交流溝通、教學效果、學生管理和交流融合四個(ge) 方麵的突出問題,對於(yu) 這些問題,參與(yu) 組團式教育援藏的教師應通過采取在教育中融入真情實感、落實因材施教原則、構建合理的學生管理模式以及積極主動融入當地的文化與(yu) 發展進程之中等科學措施,切實改善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質量。
(作者單位:拉薩阿裏高級中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育援藏顯成果,工布江達走向教育強縣
2016年以來,廣東省教育援藏“10+10”校際幫扶模式深入推動發展,從最初1對1幫扶,發展到“一校聚多校,多校幫一校”幫扶,“N對一”的模式,從中小學全麵幫扶發展到學前教育、小學、中學多層次全覆蓋。[詳細] -
教育援藏 江蘇揚州派出一支教師團
去年11月,來自江蘇揚州的王曉東、袁良萍、王建敏三位教師在西藏拉薩市年度“一師一優”優秀課評選中脫穎而出,分別麵向500多名拉薩教師上了一堂公開課。[詳細] -
鍛造教育援藏“精氣神”
援建8所鄉村標準化幼兒園;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校大學生314人次;建設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甲措雄鄉中心小學綜合教學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