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全國優秀教師格達鄉中心小學教師拉巴卓瑪:“我從未想過離開這裏”

餘洋洋 發布時間:2020-09-22 09:39:00來源: 拉薩日報

  距離拉薩市約130公裏的格達鄉(xiang) 是當雄縣轄鄉(xiang) ,這裏平均海拔約4500米,夏天有壯美的牧區風光,冬天亦有漫長的高寒缺氧。作為(wei) 格達鄉(xiang) 唯一一所小學,格達鄉(xiang) 中心小學承擔著格達、羊易、甲多、央熱4個(ge) 村的小學生教育工作。今年44歲的拉巴卓瑪,在這裏度過了自己23年的教師生涯。

  “大家跟我一起讀,100,以內(nei) 的,加法,和減法……”在格達鄉(xiang) 中心小學見到拉巴卓瑪老師講課時,記者發現眼前這位老師和一般數學老師不太一樣,她會(hui) 帶著孩子們(men) 先讀幾遍題目,然後詢問孩子們(men) 題目中每個(ge) 字句的含義(yi) ,最後才開始數學教學。

  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有原因的。

  “牧區的孩子基礎比較差,在沒有上學以前,他們(men) 幾乎接觸不到漢語。所以我在數學教學中,會(hui) 教他們(men) 先讀順、理解題目,最後解題。這樣學生更容易學到新的知識。”拉巴卓瑪告訴記者,課堂全部采用漢語教學,她所帶的二年級(2)班學生對漢數理解能力越來越強了。

  牧區地廣人稀,學生的家離學校普遍較遠,這裏的孩子大多寄宿在學校。除了上課以外,拉巴卓瑪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關(guan) 心愛護,常常去宿舍和他們(men) 談心。“有些小孩隻有七八歲,看到他們(men) 小小年紀住在學校,很心疼他們(men) 。也正是因為(wei) 這個(ge) 原因,這邊的孩子們(men) 生活自理能力很強。”拉巴卓瑪說。

  拉巴卓瑪老家在堆龍德慶區,然而23年來,她早已習(xi) 慣了在這裏教學,那份對學生的愛也早已刻在她的內(nei) 心深處。拉巴卓瑪教過的學生數不勝數,其中不少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概是在2009年,班裏有個(ge) 小女生,上課沒有精神,總是咳嗽。我和她的家長溝通了兩(liang) 次,讓家長帶著小孩去醫院看看,但是家長認為(wei) 孩子隻是感冒,沒有過多留意,孩子也一直沒有好轉,病懨懨的。”因為(wei) 這個(ge) 孩子是單親(qin) 家庭,家庭條件也不太好,媽媽是個(ge) 樸實的牧民,沒什麽(me) 文化,拉巴卓瑪便自己帶著這個(ge) 孩子去市人民醫院檢查,這才知道孩子得了結核病,需要住院治療。拉巴卓瑪拿出了自己的積蓄,但是還不夠住院的費用。“我跟學校反映了這件事,校長當時便組織全校教師為(wei) 這個(ge) 孩子捐款,湊齊了住院費。”在醫院治療3個(ge) 月後,孩子返回學校。

  “現在她已經大學畢業(ye) 參加工作了,逢年過節,她總是會(hui) 來看我,我們(men) 也一直保持著朋友般的關(guan) 係。”拉巴卓瑪微笑著說。

  三年前,源於(yu) 對西藏的向往和熱愛,雲(yun) 南小夥(huo) 楊先露義(yi) 無反顧地來到了西藏,並成為(wei) 格達鄉(xiang) 中心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在三年的工作中,他都與(yu) 拉巴卓瑪合作。

  “拉巴卓瑪老師是一個(ge) 陽光向上的老師,見到她時,她總是微笑著。教學中,她對學生特別用心,該嚴(yan) 厲時嚴(yan) 厲,該溫柔時溫柔。對待同事,她總是積極主動地去幫助別人。”楊先露告訴記者,去年兩(liang) 人一起帶一年級時,由於(yu) 孩子漢語基礎差,在講“通知”的寫(xie) 法時,學生怎麽(me) 講都聽不懂。“當時我沒辦法,就給拉巴卓瑪老師打電話求助,她立馬趕到教室,耐心地幫我為(wei) 同學們(men) 翻譯。”

  “拉巴卓瑪是我事業(ye) 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是我前進的指明燈。”楊先露說。

  對於(yu) 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況,拉巴卓瑪依然記得很清楚。“路不通、電不通、電話也打不通。教室裏的條件很艱苦。”更令她頭疼的是,當時的牧民幾乎沒有一點點教育意識,很多孩子都在家放羊。為(wei) 此,她時常上門做家長的思想工作。

  “現在和以前相比,教育教學、學生住宿、學生吃飯等條件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每頓午飯有4個(ge) 菜,教室裏也用上了電子白板。最令我感到開心的是,家長的觀念轉變了,他們(men) 會(hui) 主動送孩子來上學。”拉巴卓瑪說。

  “苦嗎?”麵對記者的提問,拉巴卓瑪笑著搖搖頭。“遇到過困難,受到過挫折,但真不覺得苦,這裏的孩子雖然有點羞澀,但他們(men) 很聽話,很愛老師,也懂得體(ti) 諒老師,和他們(men) 在一起,我很快樂(le) ,看到我的學生一個(ge) 個(ge) 長大,一個(ge) 個(ge) 有出息,我很欣慰。”

  既來之,則安之。這麽(me) 多年來,學校有不少老師先後調離這裏,或回到家鄉(xiang) ,或調到市區。拉巴卓瑪不是沒有機會(hui) 離開,而是舍不得離開這裏,那份對這片遼闊土地的熱愛、對牧區孩子深深的依戀讓她心甘情願地在這裏紮下根來。

  “20年前剛來時,就安下心來了,沒想過離開這裏。到退休為(wei) 止,我會(hui) 一直待在這邊。”拉巴卓瑪樸素的語言背後是無悔的堅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