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用生命為教育開辟一片光亮

俞可 發布時間:2020-09-27 10:59:00來源: 光明日報

  20世紀80年代初,於(yu) 漪講授《茶花賦》。選自《紅燭於(yu) 漪》

  編者按:

  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使命。值第三十六個(ge) 教師節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如是寄語全國教師。我國教師是人民教師,正因為(wei) 其初心與(yu) 使命最莊嚴(yan) 、最神聖、最偉(wei) 大。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紮實的學識素養(yang) 、博大的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其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應在全社會(hui) 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由此得以蔚然成風。近日,《紅燭於(yu) 漪》正式出版發行。集首屆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最美奮鬥者、改革先鋒、人民教育家諸多美譽於(yu) 一身,於(yu) 漪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

  在1991年12月7—8日召開的於(yu) 漪從(cong) 教40周年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hui) 上,於(yu) 漪發表《奉獻,教師的天職》,提出“教師應該具有通體(ti) 透亮的紅燭精神”。以忠誠、堅毅、仁愛、擔當為(wei) 內(nei) 涵的紅燭精神最能展現於(yu) 漪漫漫教師人生。以紅為(wei) 經、以燭為(wei) 緯,《紅燭於(yu) 漪》作者董少校為(wei) 豐(feng) 碑式的人民教師描繪一幅肖像畫。《紅燭於(yu) 漪》在繪紅,繪的是人民教育的底色;《紅燭於(yu) 漪》在描燭,描的是人民教師的品格。

  繪紅——

  繪的是人民教育的底色

  《紅燭於(yu) 漪》重繪人民教育的底色。回眸近70年的教書(shu) 育人生涯,於(yu) 漪把教師人生歸結為(wei) 對“新中國教師的本分”的堅守。這個(ge) 本分,就是她本人在2001年9月28日召開的於(yu) 漪教育思想暨從(cong) 教50周年學術討論會(hui) 上所說的,“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常青的、偉(wei) 大的、輝煌的教育事業(ye) 中”。於(yu) 漪及以她為(wei) 代表的神州大地1732萬(wan) 教師,所默默奉獻的教育事業(ye) 之所以常青、偉(wei) 大、輝煌,隻因這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下崇高的人民教育事業(ye) ,以立德樹人為(wei) 初心,以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為(wei) 使命。隻有把辦學育人提到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的站位,於(yu) 漪才能以“國家的要求、人民的囑托”來丈量“‘合格’的教師”,才能“時刻不忘心存敬畏,敬畏國家的重托,敬畏每一個(ge) 學生的成長與(yu) 發展”,才能在心底鋪展一幅立於(yu) 時代、戰略、國際競爭(zheng) 這三個(ge) 辦學製高點的教育圖景。人民教育的底色決(jue) 定人民教師的本分。這層底色便是鮮豔的紅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最鮮明的特征。以紅燭隱喻教師,絕非於(yu) 漪對這種濃釅色彩的偏好,隻因她深知,人民教育事業(ye) 即黨(dang) 的教育事業(ye) 。從(cong) “黨(dang) 的需要就是我的誌願”,到“把心貼在黨(dang) 的教育事業(ye) 上”,再到“我的第一身份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於(yu) 漪畢生兢兢業(ye) 業(ye) 從(cong) 教,隻為(wei) 孜孜矻矻彰顯人民教育的底色。

  《紅燭於(yu) 漪》作者董少校所概括的紅燭精神,首推忠誠。而忠誠,對於(yu) 漪而言,體(ti) 現在對我黨(dang) 一片赤膽忠心,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做到在黨(dang) 愛黨(dang) 、在黨(dang) 言黨(dang) 、在黨(dang) 為(wei) 黨(dang) 。緊緊圍繞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身為(wei) 人民教師的於(yu) 漪重在把對我黨(dang) 無限忠誠傾(qing) 注於(yu) 人民教育事業(ye) ,傾(qing) 注於(yu) 學校管理與(yu) 學科教學,傾(qing) 注於(yu) 教師發展與(yu) 學生成長,“一個(ge) 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ge) 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以“明讀書(shu) 之理,明做人之理,明報效國家之理”來“培養(yang) 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擦亮人民教育的底色,歸根結底就是於(yu) 漪心有大我,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從(cong) 而“立民族精神之根,樹愛國主義(yi) 之魂”。新時代教師以於(yu) 漪為(wei) 榜樣,既要勇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和積極傳(chuan) 播者,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促進全體(ti) 師生在理想信念、價(jia) 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又要敢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wei)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自信,轉化為(wei) 充分發揮校園課堂主陣地主渠道作用的智慧,轉化為(wei) 培育能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力量。

  描燭——

  描的是人民教師的品格

  《紅燭於(yu) 漪》細描人民教師的品格。從(cong) 1977年10月17日《文匯報》刊登的《為(wei) 了對祖國下一代負責——記楊浦中學教師於(yu) 漪》所配發的評論《人民教師光榮》,到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於(yu) 漪“人民教育家”稱號,“人民”二字貫穿於(yu) 漪教育人生。隻有把“一個(ge) 心眼為(wei) 學生”視作“教師生涯中最大的事”,隻有把“對學生做無私的奉獻”奉作“教師的天職”,隻有把學校化作“育人的神聖殿堂”,教師才能擔得起“人民”這個(ge) 前綴。於(yu) 漪信仰終身的教育事業(ye) 是“愛的事業(ye) ”,這種愛“超越親(qin) 子之愛、友人之愛”;於(yu) 漪奉獻畢生的教師職業(ye) ,因走進學生成長的三個(ge) 世界,即生活世界、知識世界、心靈世界,並“在學生心靈深處滴灌生命之魂”而崇高。滴灌於(yu) 學生心靈深處的生命之魂就是師魂。由師魂凝練而成的紅燭精神,是站在講台用生命歌唱的於(yu) 漪用生命領悟的教師品格。在於(yu) 漪心中,教師的生命猶如紅燭。燭,一旦點燃,便會(hui) 迅速燃盡,如聞一多在《紅燭》中的發問:“為(wei) 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後才放光出?”由“誨人不倦首先要學而不厭”,於(yu) 漪深刻感悟到,一輩子做教師實為(wei) 一輩子學做教師。通過兩(liang) 根支柱(勤於(yu) 學習(xi) 與(yu) 勇於(yu) 實踐)及其聚焦點(不斷反思),教師才能“一輩子讓自己的生命和我肩負的教書(shu) 育人的使命結伴同行”,才能可持續地“用生命歌唱”,才能讓教師的生命“在學生身上延續”。

  《紅燭於(yu) 漪》作者董少校所概括的紅燭精神,始於(yu) 忠誠,終於(yu) 擔當,並以全書(shu) 最後一言來應和:“她用激情點燃莘莘學子心頭的燈火,她用生命為(wei) 教育開辟一片光亮!”而擔當,對於(yu) 漪而言,升華為(wei) “甘為(wei) 紅燭燃自身,甘為(wei) 泥土育春花”的信條,以真情、真心、真誠,讓理想融於(yu) 崗位、信仰化作行動,把師魂“鑄在每個(ge) 學生的心間,生生不息”。於(yu) 漪堪當“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麵旗幟”之盛譽,源自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的職業(ye) 操守,源自立德樹人、教書(shu) 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源自紅燭般“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的擔當。人民教師無上光榮,這份榮光正是由紅燭燃燒所發出。“紅燭啊!/流罷!你怎能不流呢?/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的花兒(er) ,結成快樂(le) 的果子!”紅燭的脂膏涓涓流向新時代,培育出的則為(wei) 中華民族“夢之隊”,而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便是新時代教師。新時代教師以於(yu) 漪為(wei) 榜樣,把傳(chuan) 播知識、傳(chuan) 播思想、傳(chuan) 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扛在肩上,為(wei) 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xi) 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助學生築夢、追夢、圓夢。由此,一位位擅長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立於(yu) 神州杏壇。

  (作者:俞可,係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yu) 比較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