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的孩子“飛”出高原
上海市浦東(dong) 外事服務學校師生在校內(nei) 參加愛心義(yi) 賣活動。受訪者供圖
從(cong) 淩晨在火車站見麵開始,19名來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姑娘就成了上海浦東(dong) 外事服務學校(以下簡稱“浦東(dong) 外事”)教師王玉林日夜牽掛的孩子。
被學生稱為(wei) “王媽媽”的王玉林在2015年接手了浦東(dong) 外事第一個(ge) 航空服務專(zhuan) 業(ye) 內(nei) 職班,見證了班裏招收的這19名藏族姑娘一路破繭成蝶。如今,她們(men) 中有6人成為(wei) 東(dong) 方航空公司的員工,其中4人擔任空乘。“果洛的孩子還能在天空飛。”這在當地像故事一樣傳(chuan) 開了,這個(ge) 班也成為(wei) 上海市教育係統精準扶貧的成功案例。
在王玉林看來,這些來自新疆和青藏高原的孩子通過內(nei) 職班招生來到上海,在接受職業(ye) 教育的同時,適應了現代都市生活、開闊了眼界,為(wei) 自己的人生乃至全家人的生活帶來新的希望。
在某種意義(yi) 上,果洛的孩子能“飛”出高原,得益於(yu) 上海近年來成立的上海-喀什職業(ye) 教育聯盟、上海-果洛職教聯盟等組織。其中,一些肩負帶動農(nong) 牧民脫貧責任的職業(ye) 技術院校,逐步摸索出了教學育人“三部曲”:從(cong) 培養(yang) 學生生活能力到學會(hui) 學習(xi) 、開闊視野,再到強化技能、走向社會(hui) ,每個(ge) 學期都有具體(ti) 的育人目標。
第一部曲:入鄉(xiang) 隨俗 學會(hui) 生活
事實上,姑娘們(men) 的蛻變之路是從(cong) 各種不適應開始的。
從(cong) 青藏高原農(nong) 牧區來到上海,因為(wei) 醉氧反應身體(ti) 不適,她們(men) 昏睡了一整天;有的普通話水平差,聽不懂老師說話;大多數孩子沒有養(yang) 成整理生活用品的習(xi) 慣。還有一個(ge) 孩子性格孤僻,王玉林後來才了解到,她從(cong) 8歲起就成為(wei) 孤兒(er) ,此後一直在福利學校長大。之後,她對這個(ge) 孩子愈加關(guan) 心。
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入鄉(xiang) 隨俗、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習(xi) 慣,王玉林每天早上6點就來學校,晚上11點才到家,在教室、食堂、宿舍全天候圍著這群姑娘轉。發現她們(men) 蹲在走廊矮牆上吃飯,就教她們(men) 進食堂在桌椅上吃;沒有打掃衛生的習(xi) 慣,就天天下班前去宿舍檢查衛生;學校還為(wei) 她們(men) 開設了普通話和硬筆書(shu) 法課程。後來,姑娘們(men) 不但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還把宿舍裝飾得具有民族特色,別具一格。
在王玉林的教學理念中,德育是居於(yu) 首位的。籌備愛心義(yi) 賣扶貧活動時,她對學生反複講述“愛自己、愛別人、愛社會(hui) 、愛國家”的道理,讓她們(men) 明白社會(hui) 上還有更困難的人需要幫助。活動開展後,孩子們(men) 紛紛拿出隨身帶的藏香等小飾品參加義(yi) 賣,還用藏文書(shu) 法給光顧攤位的師生寫(xie) 名字、寄語。老師來了,孩子們(men) 就獻上哈達。王玉林記得,當時藏族班的攤位成了全校最受歡迎、捐款最多的,班上孩子們(men) 知道後都高興(xing) 極了。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上海市群益職業(ye) 技術學校(以下簡稱“群益職校”)。群益職校是全國首批招收內(nei) 地新疆中職班的學校之一,學校新疆部自2011年以來累計招收內(nei) 職班學生1000餘(yu) 人,學生來自喀什、吐魯番等15個(ge) 地州和兵團的14個(ge) 民族。
2017年從(cong) 群益職校畢業(ye) 的祖白達·艾合買(mai) 提記得,當年剛下火車,前來迎接的老師就告訴他們(men) “新疆一個(ge) 家,上海一個(ge) 家”。她說,老師在學校都是舍小家、顧大家地關(guan) 心照顧學生。每逢古爾邦節、肉孜節、中秋節、春節等,老師都在學校陪學生過節,“很溫暖、很幸福”。
副校長馮(feng) 立竹告訴記者,針對民族學生普通話基礎弱等情況,群益職校秉持德育為(wei) 先的原則,將“行為(wei) 德育”滲透到他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例如,學生入校後先培訓內(nei) 務整理,要求學生樹立“改變人生,從(cong) 疊被子開始”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全麵提升綜合素養(yang) 。
第二部曲:學會(hui) 學習(xi) 開闊視野
王玉林發現,孩子們(men) 一旦明白學習(xi) 的機會(hui) 來之不易,就會(hui) 分外努力。為(wei) 了學好普通話,她們(men) 每天淩晨4點就起床,去教室聽課本錄音、讀書(shu) ,6點回去洗漱、吃早餐,平時樓道裏經常能看到她們(men) 背書(shu) 的身影,晚自習(xi) 結束回宿舍後也很賣力,在床上支起小方桌繼續學習(xi) 。後來,她們(men) 不但以優(you) 秀的成績通過上海市語言文字水平測試,還有5個(ge) 孩子參加了浦東(dong) 新區的中學生校園演講比賽,其中一個(ge) 獲得了金獎。
在浦東(dong) 外事,王玉林經常開展主題班會(hui) 。除了照顧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生活,她還曾陪生病的孩子去醫院看過急診、熬過夜,平時一直處於(yu) “隨時待命”狀態。漸漸地,師生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王玉林常常被孩子們(men) 的淳樸所打動。有段時間她犯了肩周炎,孩子們(men) 每天放學後輪流來辦公室找她,給她捏捏肩、敲敲背;到周邊社區看望老人時,她們(men) 主動陪老人聊天、做手工,為(wei) 他們(men) 打掃衛生、表演舞蹈。
為(wei) 了讓學生開闊視野、培養(yang) 審美情趣,時任浦東(dong) 外事校長陸曄組織了不少校外活動。每到周末、節假日,王玉林都帶內(nei) 職班學生走出校園、了解上海,參觀各種博物館,還常去浦東(dong) 圖書(shu) 館讀書(shu) 、看展。
2014年從(cong) 群益職校的畢業(ye) 生妥玉香說,在上海學習(xi) 讓她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燃起了她對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的熱情。來自新疆伊犁的她是家裏5個(ge) 孩子中,唯一離開家鄉(xiang) 求學的。在老師的印象中,剛來上海時她很靦腆,對要學習(xi) 的房地產(chan) 營銷專(zhuan) 業(ye) 也很不了解。但在一堂堂專(zhuan) 業(ye) 課、一次次“放飛”(即校外活動——記者注)後,她發現對房地產(chan) 營銷而言,理論學習(xi) 和人際關(guan) 係都是極為(wei) 重要的,並為(wei) 此不斷充實自己。
妥玉香印象最深的一次“放飛”是去東(dong) 方明珠塔,“老師介紹了上海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我覺得眼界一下子開闊了。見多識廣了,思想才會(hui) 發生轉變,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妥玉香告訴記者,學校的副校長馮(feng) 立竹、語文教師李海燕、班主任陳婷羽對自己的影響和幫助最大。直到現在,妥玉香還經常和這3位老師交流,請教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畢業(ye) 後,妥玉香由學校推薦進入校企合作單位新疆廣廈房地產(chan) 交易網絡有限責任公司工作,迅速成為(wei) 公司的銷售能手,現在的她已是能夠獨當一麵的銷售經理。
妥玉香覺得,學校教育相當於(yu) 打地基,而工作是地基以上的東(dong) 西,否則“站不穩”。進入職場後,她利用業(ye) 餘(yu) 時間考了房產(chan) 經紀人協理證等證書(shu) 。“現在我有房有車,沒有用家裏的錢。這與(yu) 我在上海內(nei) 職班的經曆息息相關(guan) 。”她說。
第三部曲:強化技能 走向社會(hui)
在群益職校,被大家稱為(wei) “仙姑”的服裝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阿依仙古麗(li) 是明星學姐。而在老師的印象中,“仙姑”不是最聰明的學生,但一定是最努力的。
2014年,阿依仙古麗(li) 被學校選拔為(wei) 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參賽隊員。她回憶,在長達數月的集訓中,每天宿舍、食堂、實訓室三點一線,早出晚歸,反複練習(xi) 題庫中的內(nei) 容,專(zhuan) 業(ye) 課老師一直陪著他們(men) 答疑解惑。那年,她在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服裝設計與(yu) 工藝項目中獲得金牌,成為(wei) 第一位獲得該賽事金牌的維吾爾族選手。2015年考取上海市東(dong) 海職業(ye) 技術學院後,她又在全國職業(ye) 院校職業(ye) 技能大賽等比賽中取得優(you) 異成績。“比賽確實鍛煉人,考驗你積累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臨(lin) 場發揮能力,比在課堂裏學到的更多。”她總結說。
2018年大專(zhuan) 畢業(ye) 後,阿依仙古麗(li) 留校擔任專(zhuan) 業(ye) 課教師,並考入東(dong) 華大學繼續深造。進入新的環境,不變的是她刻苦學習(xi) 、積極向上的心氣。現在,她一邊帶學生,一邊備考,一周7天排得滿滿的。“要想有更好的發展,我的經驗就是必須不斷學習(xi) 。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麵還需要更多努力。”她說。
“仙姑”的學妹祖白達把她當作榜樣。祖白達曾獲2016年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CAD樣板製作與(yu) 推板模塊三等獎。2017年,祖白達考入上海東(dong) 海職業(ye) 技術學校服裝設計專(zhuan) 業(ye) ;2019年底她回到新疆,成為(wei) 喀什職業(ye) 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我從(cong) 2014年去上海開始,一直享受著國家援疆的政策,所以我想好好學習(xi) ,把知識帶到新疆,奉獻給新疆的孩子。”祖白達說。除了她,還有7位由群益職校與(yu) 上海東(dong) 海學院共同培養(yang) 的畢業(ye) 生在喀什職業(ye) 技術學院服裝係任教。
東(dong) 西協作,滬疆兩(liang) 地共同參與(yu) 教育扶貧的例子還不隻這些。上海市交通學校攜手上汽通用和上海技師協會(hui) ,在新疆巴楚職校和莎車二職校開展實訓教學、師資培訓、教產(chan) 合作等教育援疆工作。2019年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汽修大賽上,巴楚和莎車兩(liang) 校的參賽選手全部獲獎,其中莎車縣第二職校的爾夏提獲得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汽修項目的銀牌,刷新了該項目在南疆的最好成績。上海市交通學校還指導莎車二職畢業(ye) 生創業(ye) ,建成了喀什地區職業(ye) 教育第一個(ge) 汽車服務就業(ye) 創業(ye) 孵化中心,目前已開設3家分店,有百餘(yu) 名同學在此就業(ye) 。
在浦東(dong) 外事,王玉林帶的19個(ge) 姑娘也都脫胎換骨般地成長了。學校除了安排技能課,還與(yu) 航空公司接軌,使孩子們(men) 有機會(hui) 去機場動態模擬室內(nei) 參加培訓,學習(xi) 醫療急救、形象設計、茶藝、品酒等種種技能。最後一學期,王玉林帶著她們(men) 去了西寧機場實習(xi) ,和當地航空公司簽署了師徒協議。
前段時間,王玉林到西北出差時順道去玉樹看了在東(dong) 航西北分公司工作的拉格卓瑪。現在的拉格卓瑪已是東(dong) 航的“小明星”,王玉林鼓勵她繼續努力,尤其在外語水平上要加強,以後爭(zheng) 取飛國際航線。“她不久前回上海參加活動,就站在公司的全國勞模吳爾愉身邊,她告訴我,那是她心目中的榜樣。”王玉林欣慰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三小第六屆“雛鷹杯”校園足球聯賽開賽
秋高氣爽,麗日高照。10月9日,拉薩市三小第六屆“雛鷹杯”校園足球聯賽在該校操場拉開序幕,全校三至六年級代表隊參加比賽。[詳細] -
拉薩堆龍德慶區舉行“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兒童閱讀實踐活動
10月10日,由堆龍德慶區委宣傳部主辦,堆龍德慶區新聞出版局承辦的“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兒童閱讀實踐活動暨圖書捐贈活動在堆龍德慶區德慶鎮中心小學舉行。[詳細] -
拉薩西藏籍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考錄區外公務員14日開始報名
11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拉薩市西藏籍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考錄區外公務員筆試將於10月31日舉行。[詳細] -
西藏自治區直屬機關第五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開幕
10日,由西藏自治區體育局、西藏自治區直機關工委聯合舉辦的西藏自治區直屬機關第五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開幕式在西藏體育館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