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微信使用說明書”為何暖心

盛玉雷 發布時間:2020-10-13 11:15:00來源: 人民日報

  在信息化社會(hui) ,麵對老年人的“數字困境”,需要年輕人來幫助父母和祖父母輩,進行“文化反哺”。

  語音聊天、視頻通話、轉發分享、點讚收藏……在社交軟件上,年輕人信手拈來的操作,對家裏的老年人而言可能會(hui) 非常複雜。不久前,浙江杭州一個(ge) 女孩為(wei) 外婆手繪了一份“微信使用說明書(shu) ”,字跡工整、內(nei) 容詳細、圖文並茂,打動了很多網友,也將老年人如何更好適應數字生活的話題,再次帶進公眾(zhong) 視野。

  如今,得益於(yu) 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智能生活加速推進,為(wei) 人們(men) 帶來更多便利。然而,一些老年人對此卻感到力不從(cong) 心。在火車站,電子客票的推廣極大節省了旅客出行的時間,卻也給不會(hui) 網上購票的老人增加了難度;在醫院,預約掛號有助於(yu) 就醫問診秩序井然,但一籌莫展的老人不得不站在掛號機前尋求導醫幫助;在餐廳,掃碼點餐、移動支付方便又衛生,而還在使用老年機的人就會(hui) 無所適從(cong) 。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也有可能構成一道數字鴻溝,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因為(wei) 老年人沒有健康碼導致無法出入小區、乘坐公交的新聞,一度引起社會(hui) 關(guan) 注。

  數字時代,不能落下那些年邁的身影。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在超過9億(yi) 的網民中,60歲及以上人群占比為(wei) 10.3%。讓老年人口更好分享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紅利,需要以更多的耐心幫助他們(men) ,讓他們(men) 更加順暢地擁抱智能生活。如果說傳(chuan) 統的教育模式是從(cong) 父母一代到子女一代的知識傳(chuan) 遞,那麽(me) 在信息化社會(hui) ,麵對老年人的“數字困境”,需要年輕人來幫助父母和祖父母輩,進行“文化反哺”。比如,在浙江嘉興(xing) 圖書(shu) 館,有一門專(zhuan) 門課程,教授如何開關(guan) 手機、怎麽(me) 聯網、怎樣使用相機等“常規操作”。2019年,8名館員共組織了159場講座,吸引了60歲到89歲的眾(zhong) 多老人參與(yu) 。這是一堂關(guan) 於(yu) 生活的課程,也體(ti) 現了信息化時代的人文關(guan) 懷。

  對一些互聯網平台來說,要針對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替代選擇,構建更具包容性的智慧老齡社會(hui) 新形態。有專(zhuan) 家建議,除了在技術開發中更加注重老年人需求和習(xi) 慣外,在公共政策製定和公共服務方麵,也要給老年人提供多元選擇和替代方案。現實中,不少地方多措並舉(ju) ,幫助老年人融入移動互聯網世界。在上海,有醫院調大門診標示、診間字體(ti) ,改善在線預約係統布局,致力優(you) 化老年就醫環境,打造“老年友好界麵”;在浙江杭州,市民卡和健康碼深度融合,老年人刷一下卡就能看病就醫、公交出行。可以說,給老年人在風馳電掣的“快時代”留個(ge) “慢選項”,才能填補代際間的數字溝壑,讓老年人享受到數字時代的饋贈。

  給予老年人更到位的關(guan) 懷、更周全的考慮,老年人的數字生活不僅(jin) 是美好願景,也必將成為(wei) 全麵小康的生動注腳。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擁抱數字生活,創造別樣的精彩。有的爺爺奶奶戴上老花鏡,努力學掃碼、手機看新聞、打視頻電話,跟孩子們(men) 的交流順暢無阻;有的老年人架起攝像頭,在網上直播時尚穿搭、健身日誌、勵誌格言,跟上日新月異的時代潮流。更好滿足老年人的“數字需求”,能夠使老年人在物質上和精神上更加豐(feng) 富,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幸福、美滿。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