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科普:人類一直在與傳染病博弈

張茜 發布時間:2020-10-20 10:4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人類與(yu) 傳(chuan) 染病的博弈”科普展覽現場。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提供

  近期,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舉(ju) 辦的“人類與(yu) 傳(chuan) 染病的博弈”展覽備受關(guan) 注,自9月底開展以來已經迎接了兩(liang) 萬(wan) 餘(yu) 參觀者,線上宣傳(chuan) 內(nei) 容的點擊量超過2500萬(wan) 人次。該展覽講述了科技發展在人類傳(chuan) 染病抗爭(zheng) 史中的重要作用,為(wei) 普通人理性認識傳(chuan) 染病和防疫提供了一個(ge) 具有縱深感的視角。

  與(yu) 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席卷全球。截至10月19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4000萬(wan) 人,代表確診病例的紅點擠擠挨挨分布在世界地圖的各個(ge) 角落,目前以美國、印度、巴西最為(wei) 嚴(yan) 重。而在國內(nei) ,每天境外輸入病例的數字依然牽動著大家敏感的神經,少量感染者的出現也令人不安。

  是的,我們(men) 還在繼續與(yu) 傳(chuan) 染病博弈。該展覽的講解員袁正介紹,傳(chuan) 染病的認知過程,是從(cong) 未知到已知、從(cong) 現象到本質的認識和邏輯思維過程。17世紀80年代,荷蘭(lan) 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安東(dong) 尼·列文虎克用自製顯微鏡觀察到微生物,從(cong) 此打開微生物世界的大門。19世紀50年代起,科學家們(men) 發現了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是引起傳(chuan) 染病的“罪魁禍首”,而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讓人類對病毒的了解更加深入。時至今日,我們(men) 又發明出了對抗各種病毒的有效武器,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疫苗等。

  逐漸被科學武裝起來的人們(men) ,已經在與(yu) 傳(chuan) 染病博弈的過程中取得了大大小小的進展,但這些過程無疑是艱難的。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就連我們(men) 今天使用的最普通的口罩,也經曆了漫長的“進化”。

  袁正介紹,公元前6世紀,波斯的拜火教在祭祀時以布遮麵來防止飛沫汙染“聖火”;到了公元一世紀,羅馬博物學家曾用動物膀胱捂口鼻,過濾粉碎朱砂時產(chan) 生的有毒汞硫化物;我國南宋時期的驗屍官則用浸油紙堵住鼻孔來保護自己;直到約17世紀,醫務人員才用上初具雛形的口罩和防護服——鳥嘴形的麵具中塞滿草藥以求過濾空氣,通體(ti) 黑色的大衣塗蠟密封;1897年,現代意義(yi) 上的首款醫用口罩終於(yu) 誕生,由紗布製成;又經過長期改進,現在我們(men) 已經能用石油提取物製成熔噴布來大規模生產(chan) 醫用外科口罩,有效抵禦病菌。

  然而,小小口罩的“進化史”隻是普通人最易感知的抗疫縮影,事實上,不少著作和影視作品中還記載著更為(wei) 複雜、細致的人類與(yu) 傳(chuan) 染病博弈的故事,帶給後人許多啟示。

  1976年出版的史學著作《瘟疫與(yu) 人》被認為(wei) 是將史學和病理學結合的開山之作,作者論述了瘟疫作為(wei) 人類發展參數帶來的重要影響。如果我們(men) 也像作者一樣相信,疫病在世界曆史舞台上擁有特殊地位甚至可以影響曆史進程,或許在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變化時就能平和許多。

  同樣,回顧《逼近的瘟疫》中所提及的艾滋病、天花、馬爾堡、埃博拉、SARS等傳(chuan) 染病的追查路徑,我們(men) 會(hui) 發現人類通常都需要以驚人的耐心和代價(jia) 對付每個(ge) 素未謀麵的新敵人,那麽(me) 恐怕麵對新冠肺炎也得如此。同時,各類傳(chuan) 染病無視國界、肆意傳(chuan) 播的諸多事實也能幫我們(men) 深刻理解,為(wei) 何一個(ge) 國家的平靜根本無法換來全世界的安寧,當今,防治傳(chuan) 染病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

  我們(men) 當然痛恨各類病毒的侵犯,但同時,科普著作《病毒星球》提出了另一個(ge) 觀察角度——病毒和我們(men) 共同擁有這個(ge) 星球。病毒無處不在,科學家在2600萬(wan) 年前形成的水晶洞裏取水檢驗,發現每一滴水都含有兩(liang) 億(yi) 個(ge) 病毒;在健康人體(ti) 的肺中,甚至也平均存在174種病毒,並且其中90%都很陌生……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men) 定會(hui) 與(yu) 病毒共赴未來,新冠病毒便是其中之一。

  眼下,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還在節節攀升,專(zhuan) 家“秋冬會(hui) 來第二波”的判斷已經被證實。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men) ,需要做好繼續與(yu) 傳(chuan) 染病博弈的準備,理性對待病毒。而我們(men) 的武器,則正是“人類與(yu) 傳(chuan) 染病的博弈”展覽展現的那樣——向科學要答案、向科學要方法。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