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渭城朝雨,澆灌科研種子

王莉 孫開遠 發布時間:2020-10-27 08:42:00來源: 西藏日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鹹陽、渭城區,渭河邊就是關(guan) 中八景之一——鹹陽古渡。這個(ge) 秦漢以來的渡口,幾千年來都是中原連接祖國西北西南的咽喉,是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的見證。

  鹹陽古渡旁的西藏民族大學,也是連接祖國西藏與(yu) 內(nei) 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文化交流,促使思想火花在這裏迸發,科研的種子,在這裏萌芽。

  大學之大,大在創新。建校之初,創新研究,服務西藏發展的種子,便被先輩們(men) 植入這所大學的基因之中。秦漢校區西藏民族大學文庫裏,至今珍藏著建校初期的一批批科研成果和著述,內(nei) 容涵蓋西藏地質、氣候和高原醫學等多個(ge) 領域。當年這批科研成果,為(wei) 西藏平叛改革、自治區成立,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後半個(ge) 多世紀,西藏民族大學一代代科研團隊潛心研究,在社科領域成果豐(feng) 碩。

  近兩(liang) 年來,西藏民族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賀信精神,進一步凸顯科學研究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直麵西藏社會(hui) 發展需要,緊緊圍繞“高原科學技術”和“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兩(liang) 大學科群,構建新的科研工作機製,科研成果服務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得到提升,並成為(wei) 促進學校發展的新增長點。

  2019年,依托西藏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南亞(ya) 研究所等科研實體(ti) ,圍繞“一帶一路”、高原環保、對外傳(chuan) 播等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西藏民族大學開展政策研究和決(jue) 策谘詢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19項,產(chan) 出《西藏經濟發展若幹重大問題(“十三對關(guan) 係”)研究》、高原水汙染處理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2020年,本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立項名單中,西藏民族大學獲批21項課題,其中18個(ge) 項目與(yu) 西藏直接相關(guan) ,項目針對西藏的語言、文化、社會(hui) 治理、風俗等方麵進行研究,以期通過科學研究服務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

  ……

  這是西藏民族大學科研團隊兩(liang) 年來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賀信精神的直接體(ti) 現。

  “學校的特殊性決(jue) 定了學校科研工作的重點,這就要求我們(men) 學校的科研工作者要‘頂天立地’做科研,不僅(jin) 要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更要寫(xie) 在青藏高原上。”西藏民族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劉凱介紹,兩(liang) 年來,帶著特殊的使命,西藏民族大學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西藏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積極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研究,產(chan) 出了一批智庫成果,有多項成果獲中央和自治區領導批示,尤其是2020年,學校獲得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立項21項,立項數在全國各科研單位中排名第56位。

  與(yu) 科研成果相匹配的,是日漸充實和壯大的科研隊伍。

  20多年間,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院長索南才讓不僅(jin) 見證著學校學科專(zhuan) 業(ye) 更科學的發展,更見證著學校研究團隊人數從(cong) 少變多、從(cong) 弱變強,“民族學是一片沃土,如今,學院裏有很多年輕的博士,我也總是鼓勵年輕人做科研,如果有合適的課題,也會(hui) 帶頭組成一個(ge) 個(ge) 子團隊,帶頭搞研究,出成果。”

  隨著學校辦學特色的凸顯和學科建設的長足發展,西藏民族大學對高級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一批學科背景高端、學術閱曆開闊、專(zhuan) 業(ye) 造詣深厚的尖端人才加入西藏民族大學專(zhuan) 業(ye) 團隊。

  如今,西藏民族大學科研團隊涉及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民族學、高原地區常見病多發病分子機製與(yu) 幹預研究、藏藥研發等領域。

  在西藏民族大學醫學部副主任賀擁軍(jun) 看來,一個(ge) 優(you) 秀的科研團隊既要“攥緊拳頭”凝練科研方向,眾(zhong) 誌成城攻克課題,也要能“伸開手掌”,及時了解西藏各族人民群眾(zhong) 最現實的重大需求,更要麵向國內(nei) 、國際學術前沿。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鼓勵大家提高科研創新意識,抓住機會(hui) ,也隻有這樣,才能出一些更好的科研成果,造福西藏人民。

  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這一部署為(wei) 西藏民族大學多年來潛心研究的一批科研成果進一步轉化,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