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當眾銷毀手機,這樣的教育秀當休矣
近日,一個(ge) 有關(guan) 5名中學生當著幾千名師生的麵將自己的手機丟(diu) 進水桶裏銷毀的視頻引發熱議。事後,校方回應稱,學生銷毀手機係自願,家長也支持。其實,這類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從(cong) 事後不少網友和家長表示“支持”的社會(hui) 觀感來看,類似事件仍將繼續出現。也正因此,有必要強調指出,這種做法本身是反教育而非教育。
對於(yu) 視頻中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一些校長、教師和家長都認可,其中一個(ge) 重要理由就是“有效”。然而,他們(men) 對於(yu) 有效的認識是存在問題的。當眾(zhong) 銷毀手機這種做法可能對解決(jue) 眼下學生偷偷玩手機的問題有效,可能對迫使學生專(zhuan) 注學業(ye) 、提高成績有效,可能對扭轉孩子對家長和老師要求不服從(cong) 的狀況有效,但是,這種做法對培養(yang) 一個(ge) 健全的人不會(hui) 有效,在另外一些似乎看不見卻又更加重要的方麵也會(hui) 無效,甚至對學生以後的健康生活產(chan) 生無法彌補的傷(shang) 害。
就這則視頻中的事件而言,有人看到的隻是5名學生的5部手機被銷毀,但對於(yu) 被要求目睹整個(ge) 過程的幾千名學生來說,他們(men) 受到的卻是“尊嚴(yan) 不重要”的教育,傳(chuan) 遞出的是“人的尊嚴(yan) 可以被如此無視”的錯誤導向。更嚴(yan) 重的是,這可能導致在場的幾千名學生,在麵對別人尊嚴(yan) 受到傷(shang) 害的情形下采取選邊站的漠視態度,這將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jia) 值觀方麵產(chan) 生錯誤的影響。此種觀念一旦形成,還將對學生追求有尊嚴(yan) 的、體(ti) 麵的生活構成阻力,讓部分學生難以創造和享受健康生活,並產(chan) 生一些社會(hui) 問題。
學生違規,自然需要接受相應的懲罰,但這種批評教育不能突破尊重底線,而且銷毀學生手機涉嫌侵犯他人財產(chan) 。以涉嫌違法的手段解決(jue) 學生違反校規的問題,輕重顛倒,也無怪乎有人憂慮其會(hui) 對學生造成錯誤示範。任何育人手段,首先都要遵循育人的邏輯,選擇限製學生使用手機的手段時也應盡可能對育人有益無害。如果教育後涉事學生已經認錯,似無必要再演一場“當眾(zhong) 銷毀手機秀”;如果教育後學生自律問題仍未解決(jue) ,當眾(zhong) 銷毀手機就屬於(yu) 被迫所為(wei) ,不僅(jin) 幾乎沒有教育價(jia) 值,反而具有較高風險。
相關(guan) 調查表明,當下難以根治的校園欺淩,其主要根源之一來自成人社會(hui) 的暴力傾(qing) 向和行為(wei) 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一伸拳頭就有效”的方式使得一部分未成年人從(cong) 欺淩別人中獲得快感、成就感、威嚴(yan) 感,同時也染上長時間難以消除的不利於(yu) 健康成長的“病毒”。這種不健康的心理,一旦遇到適當的機會(hui) 和條件,就會(hui) 演變為(wei) 欺淩行為(wei) ,造成悲劇性後果。
簡而言之,當眾(zhong) 銷毀手機無論其方式和過程經過怎樣的“精心設計”,暴露出來的依然是教育上的急功近利、簡單粗暴,表麵看短期有效、局部有效,實則長遠有害、整體(ti) 有害,在“工具”意義(yi) 上是有效的,而在“育人”目標的實現上帶來的更多是傷(shang) 害。
教育智慧,再怎麽(me) 頻繁提及都不應嫌多。教育是藝術,應是優(you) 雅的,應遵從(cong) 人性、以人教人。教育的更高目標是立德樹人,隻有以養(yang) 成健全人格的方式開展和進行,才算是更好履行了教育人的職責。(作者:儲(chu) 朝暉,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小心教育培訓合同裏的那些“坑”
在教育培訓投訴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消費者提出退款訴求,經營者一方都會拿出一份格式合同抗辯,而其中的條款存在諸多對消費者不公平的內容。[詳細] -
孩子午間托管難 校外“小飯桌”不該在灰色地帶徘徊
據《半月談》近日報道,多年來,藏匿在城區街頭巷尾的一張張“小飯桌”成了不少孩子放學後的主要去處。[詳細] -
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去年首超5萬億元 增長8.74%
記者今天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近日發布了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