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如何開展?教育部10問答詳解

發布時間:2020-11-04 09:02:00來源: 人民網-教育頻道

  近日,教育部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學科評估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破五唯”方麵有哪些具體(ti) 舉(ju) 措?學位中心負責人就有關(guan) 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工作方案》出台的背景。

  答: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教育評價(jia) 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強調,“要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製,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jia) 導向,堅決(jue) 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教育評價(jia) 指揮棒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ti) 育領域專(zhuan) 家代表座談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出台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jia) 體(ti) 係”。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簡稱《總體(ti) 方案》),這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新中國第一個(ge) 關(guan) 於(yu) 教育評價(jia) 係統性改革的文件,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yi) 、理論意義(yi) 、實踐意義(yi) 和曆史意義(yi) 。

  《總體(ti) 方案》對學科評估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改進學科評估,強化人才培養(yang) 中心地位,淡化論文收錄數、引用率、獎項數等數量指標,突出學科特色、質量和貢獻,糾正片麵以學術頭銜評價(jia) 學術水平的做法,教師成果嚴(yan) 格按署名單位認定、不隨人走。自2002年開始,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ang) 學科目錄》,對全國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進行的整體(ti) 水平評估,簡稱學科評估。經過近20年的探索實踐,已形成相對成熟的學科評價(jia) 體(ti) 係。學科評估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立足我國高等教育實際,著力反映我國高校學科建設總體(ti) 水平和階段性進展。學科評估遵循教育規律,依托廣大高校、專(zhuan) 家學者、專(zhuan) 業(ye) 組織共同研究製定指標體(ti) 係,凝聚最大共識,以評促建、以評促升,推動我國學科建設整體(ti) 水平和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不斷提升。

  學位中心就《工作方案》研製深入調研論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麵工作。一是到一線開展麵上調研,召開20餘(yu) 次調研會(hui) ,當麵聽取了100餘(yu) 所高校和部分省市教育廳400餘(yu) 位專(zhuan) 家意見建議。二是召開哲學社會(hui) 科學評價(jia) 座談會(hui) ,有針對性開展調研,專(zhuan) 題研究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評價(jia) 改革。三是征求有關(guan) 部委、相關(guan) 司局意見,多次溝通反饋。四是委托中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學會(hui) 評估委員會(hui) 分專(zhuan) 題組開展研究,深入論證。五是緊緊依靠學科領域專(zhuan) 家,對每個(ge) 一級學科指標體(ti) 係書(shu) 麵征求高校和部分學科評議組專(zhuan) 家意見,形成最大程度共識。學位中心對各方意見逐條研究、反複推敲,最終形成《工作方案》。

  2.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本輪學科評估的總體(ti) 改革思路。

  答:在深入總結前四輪學科評估經驗基礎上,第五輪學科評估立足新時代,堅持繼承創新、與(yu) 時俱進,按照“改革結果評價(jia) 、強化過程評價(jia) 、探索增值評價(jia) 、健全綜合評價(jia) ”要求,在以下十個(ge) 方麵改革完善: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破除“五唯”頑瘴痼疾;進一步強化師德與(yu) 師能相統一;進一步突出質量、貢獻和特色;進一步強化分類評價(jia) ;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評價(jia) 體(ti) 係;進一步提升評估信息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專(zhuan) 家評議質量和評價(jia) 科學性;進一步完善結果發布方式;進一步強化評估診斷功能。

  在評估指標體(ti) 係設計上,堅持以“立德樹人成效”為(wei) 根本標準,以“質量、成效、特色、貢獻”為(wei) 價(jia) 值導向,以“定量與(yu) 定性評價(jia) 相結合”為(wei) 基本方法,以破除“五唯”頑疾為(wei) 突破口,在保持一級學科整體(ti) 水平評估基本定位和評估體(ti) 係框架基本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yang) 中心地位,堅決(jue) 破除“五唯”頑疾,改革教師隊伍評價(jia) ,突出質量、貢獻和特色。

  3. 問:學科評估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答:學科評估以“聚焦立德樹人”為(wei) 《工作方案》首要原則,指標體(ti) 係以“立德樹人成效”為(wei) 根本標準,貫穿於(yu) 評價(jia) 全方位、全過程,集中體(ti) 現在“人才培養(yang) 質量”一級指標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養(yang) 過程質量”“在校生質量”“畢業(ye) 生質量”四個(ge) 維度上,強化“五性”評價(jia) 。

  一是方向性。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養(yang) 首位,把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貫穿於(yu) 評價(jia) 在校生和畢業(ye) 生始終。二是係統性。將人才培養(yang) 過程與(yu) 培養(yang) 成效相結合、在學質量與(yu) 畢業(ye) 質量相結合、總體(ti) 情況與(yu) 代表性成果相結合,係統評價(jia) 育人效果和人才培養(yang) 質量。三是過程性。加強人才培養(yang) 過程評價(jia) ,重點考察教材體(ti) 係、課程體(ti) 係、教學體(ti) 係及國際交流學習(xi) 等方麵情況,突出科學研究等對人才培養(yang) 的支撐作用。四是成長性。考察學生在學期間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ang) 等方麵的成長度,以及科研訓練對學生學術道德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度。五是多元性。探索多元評價(jia) 方法,在同行專(zhuan) 家評價(jia) 基礎上,對學生和用人單位開展大規模問卷調查,推進人才培養(yang) 質量評價(jia) 的“供給側(ce) ”與(yu) “需求側(ce) ”有機結合。

  4. 問:學科評估在“破五唯”方麵有哪些具體(ti) 舉(ju) 措?

  答:堅持以立促破,破立結合。評價(jia) 教師不唯學曆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以學術頭銜評價(jia) 學術水平的片麵做法。評價(jia) 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zhuan) 利轉化”“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jia) 。評價(jia) 學術論文聚焦標誌性學術成果,采用“計量評價(jia) 與(yu) 專(zhuan) 家評價(jia) 相結合”“中國期刊與(yu) 國外期刊相結合”的“代表作評價(jia) ”方法,不“以刊評文”,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guan) 指標作為(wei) 直接判斷依據,突出標誌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著力扭轉“SCI至上”局麵。堅持代表性成果專(zhuan) 家評價(jia) 與(yu) 高水平成果定量評價(jia) 相結合,充分運用基於(yu) 定量數據和證據的“融合評價(jia) ”方法。

  5. 問:學科評估如何有效抑製人才無序流動?

  答:學科評估鼓勵人才合理有序流動,在抑製人才無序流動方麵采取了如下“組合拳”。一是評價(jia) 教師隊伍繼續沿用“隊伍結構質量和代表性骨幹教師相結合”的評價(jia) 方法,按學科方向列舉(ju) 代表性骨幹教師,不設置填寫(xie) 人才“帽子”稱號欄目,不統計人才“帽子”數量,扭轉過度看重“帽子”的不良傾(qing) 向。二是教師成果嚴(yan) 格按產(chan) 權單位認定、不隨人走,對於(yu) 引進人才在原單位取得的成果,不在新單位統計使用。三是強化教師以教書(shu) 育人為(wei) 首要職責的評價(jia) 導向,將教授為(wei) 本科生上課和指導研究生情況作為(wei) 重要觀測點,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全心育人,避免產(chan) 生通過大規模聘用“專(zhuan) 職科研人員”專(zhuan) 攻科研指標、忽視人才培養(yang) 的不良傾(qing) 向。四是關(guan) 注骨幹教師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授課情況,供專(zhuan) 家評價(jia) 參考。

  6. 問:學科評估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評價(jia) 體(ti) 係”方麵有何舉(ju) 措?

  答:加快構建科學權威、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評價(jia) 體(ti) 係,凸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本輪評估改革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更加強調政治方向。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要突出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牢牢把住學術評價(jia) 中的政治關(guan) 。二是更加彰顯中國特色。重點考察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在立足中國實際、解決(jue) 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等方麵的特色和貢獻,凸顯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如:將“三報一刊”文章作為(wei) 重要研究成果,規定代表性論文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國期刊論文,強調課程、教材評價(jia) 更加突出思想性、時代性,緊密結合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體(ti) 現中國實際。三是更加體(ti) 現學科特點。淡化實驗室、基地等條件資源類指標,強化對學術著作、藝術實踐成果等進行“代表作評價(jia) ”,適度降低學術論文等指標權重,不設置專(zhuan) 利轉化等指標。對於(yu) 人文學科,強調其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等方麵貢獻;對於(yu) 社會(hui) 科學,鼓勵其在中國實踐中形成中國方案,研究解決(jue) 中國重大問題;對於(yu) 藝術學科,突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特點,更注重考察其實踐性,強調科學研究與(yu) 藝術實踐並重。四是更加突出服務社會(hui) 。充分認可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在政策谘詢、智庫建設、公共服務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等方麵的貢獻,加大社會(hui) 服務“案例”權重,豐(feng) 富“案例”內(nei) 涵。五是更加強調同行評價(jia) 。相對於(yu) 自然科學學科,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成果難以通過量化指標全麵呈現建設成效,更加依靠學術共同體(ti) ,采取切實舉(ju) 措,提高同行評價(jia) 質量。同時,加強國際評價(jia) ,首次在教育學、心理學、考古學、工商管理、音樂(le) 與(yu) 舞蹈學、設計學等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設置學科“國際聲譽”指標,邀請境外專(zhuan) 家開展學科聲譽調查。

  7. 問:學科評估如何確保評估材料真實可靠?

  答:確保評估材料真實可靠,是評估結果客觀公正的重要保證,也是高校普遍關(guan) 心的問題。第五輪學科評估在以下六個(ge) 方麵綜合施策。一是優(you) 化評估參評規則。充分考慮“小規模學科”和“新設立學科”實際情況,優(you) 化完善“相近學科同時參評”規則,堅持成果“歸屬度”原則,既鼓勵學科生態優(you) 化和交叉融合,又確保跨學科成果合理使用。二是充分使用公共數據。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加強與(yu) 有關(guan) 部門協同和國內(nei) 外第三方數據機構合作,建立學科大數據庫,提供給學校審核補充或與(yu) 學校填報數據比對核驗。三是加大材料核查力度。通過材料形式審查、信息邏輯檢查、公共數據比對、證明材料核查、重複數據篩查、重點數據抽查、學科歸屬分析等七大措施,對評估材料進行全麵核查和“清洗”。四是開展信息網上公示。在確保國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選取部分評估材料進行網上公示,接受有關(guan) 單位和專(zhuan) 家的異議。五是創新專(zhuan) 家審核機製。應用“融合評價(jia) ”方法,請專(zhuan) 家對成果學科歸屬等情況進行審核,確保跨學科成果合理使用。六是建立違規懲戒機製。對於(yu) 因數據填報失實而被刪除的數據,不得再進行補報或調整到其他學科;對於(yu) 弄虛作假行為(wei) ,視其情況在一定範圍內(nei) 進行通報和處理。

  8. 問:學科評估如何有效提高專(zhuan) 家評價(jia) 質量?

  答:學科評估著力提高專(zhuan) 家評價(jia) 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學性,努力提升專(zhuan) 家評價(jia) 質量。一是適度擴大專(zhuan) 家數量。增加評審專(zhuan) 家數量,每位專(zhuan) 家僅(jin) 評審部分指標,保證評價(jia) “精度”和“深度”,提高評價(jia) 針對性和保密性。二是科學遴選評審專(zhuan) 家。為(wei) 不同評價(jia) 指標分類製定遴選規則,分別選取評議專(zhuan) 家,確保科學性;通過信息係統依據遴選規則隨機選取專(zhuan) 家,確保公平性。三是研製專(zhuan) 家評價(jia) 指南。製定評價(jia) 指南,明確專(zhuan) 家評價(jia) 原則和評價(jia) 重點,統一評價(jia) 標準。四是探索“融合評價(jia) ”方法。在科學把握定量和定性結合度的基礎上,融合定量和定性評價(jia) 優(you) 勢,充分發揮定量數據和客觀證據在專(zhuan) 家評價(jia) 中的輔助研判作用,提高專(zhuan) 家定性評價(jia) 可靠性。五是完善結果統計方法。對評價(jia) 結果進行“去極值”“標準化”等統計學方法處理,剔除專(zhuan) 家評價(jia) 的“奇異值”,提高結果可信度。

  9. 問: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如何切實減輕學校負擔?

  答:為(wei) 切實減輕學校負擔,減少對高校正常辦學幹擾,本輪學科評估著力加強評估專(zhuan) 業(ye) 化建設,創新評價(jia) 方法,完善評估流程。一是構建“公共數據與(yu) 學校填報相結合”的數據獲取模式。充分利用學位中心“全國學科大數據服務平台”的國內(nei) 外公共數據資源,將有關(guan) 數據提供學校審核確認,有效減輕學校收集匯總數據的負擔。二是提升評估信息平台智能化水平。提供智能核查、智能比對、智能提示等功能,幫助學校高效填報與(yu) 核驗數據。三是首次實施“全程無紙化”報送。所有材料均通過評估係統提交電子文件,不再報送任何紙質材料。四是評審工作全部通過網絡開展。不“進校”開展評估,減少對學校正常辦學的幹擾。

  10. 問:學科評估工作下一步有何安排?

  答:學位中心將於(yu) 近期向全國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發出《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邀請函》,正式啟動評估工作。符合參評條件的單位自願提出申請,提交有關(guan) 信息,學位中心將嚴(yan) 格按程序開展信息核查、信息公示、反饋複核、專(zhuan) 家評價(jia) 、問卷調查、結果統計、結果發布等工作。評估結束後,將深入開展信息挖掘分析服務,幫助高校總結階段性進展,查找結構性短板,發現優(you) 勢與(yu) 不足,發揮評估診斷作用,推動學科內(nei) 涵式建設,切實做到以評促建、以評促升。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