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義務教育這味藥能不能治“入園難”

發布時間:2020-11-25 09: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日,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的答複中表示,關(guan) 於(yu) 將幼兒(er) 園納入義(yi) 務教育體(ti) 係,教育部組織專(zhuan) 家做過研究論證。

  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義(yi) 務教育具有普及、免費和強製等特點,目前公眾(zhong) 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政府承擔更多責任,盡快解決(jue) “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對學前教育是否應具強製性,或多長年限的學前教育應具強製性,各界還有不同看法,需進一步研究論證。

  說到“入園難”,不免想起孩子3年前“入園無門”的經曆。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類似“幼兒(er) 園招生,家長雨夜通宵排隊報名,擺躺椅裹棉被”之類的標題,盡管沒有新聞報道所描述的那麽(me) 誇張,但入園問題著實讓不少家長傷(shang) 透腦筋。

  小區媽媽們(men) 一起遛娃時,都會(hui) 交流“擇園”經驗。這才發現,原來幼兒(er) 園也有鄙視鏈,站在最頂層的是國際幼兒(er) 園,號稱雙語教學,每年交費15萬(wan) 元-20萬(wan) 元,其次是每月5000-8000元的“私立園”,末端則是每月兩(liang) 三千元的民辦園,大多藏身小區居民樓,缺乏獨立的活動空間,衛生狀況也馬馬虎虎。

  說到幼兒(er) 園鄙視鏈,還有個(ge) 特殊存在,那就是公立幼兒(er) 園。北京的公立園物美價(jia) 廉,每月收費不過千元,餐飲質量、活動空間都沒得說,唯一的缺點恐怕就是“進不去”。幼兒(er) 園附近的居民和直屬機關(guan) 單位,早已鎖定入園名額。對於(yu) 附近沒有公立園的家庭來說,入園難、入園貴,讓人異常心累。

  結合個(ge) 人經曆來看,相當一部分民眾(zhong) 主要是看中義(yi) 務教育的普及和免費,這才把學前教育義(yi) 務教育化,視為(wei) 解決(jue) 入園難和入園貴問題的良方。

  首先,必須承認,現階段學前教育成本高漲,確實讓相當一部分家庭不堪重負,甚至有人將入園難看作是二孩政策落地的攔路虎。其次,學前教育階段幼兒(er) 園水平參差不齊,類似黑心園、無良幼師虐待幼兒(er) 的新聞屢見不鮮,也是家長呼籲學前教育規範化的重要原因。

  但是,義(yi) 務教育不僅(jin) 有免費和普及的特性,更具備統一性和強製性。對尚處於(yu) 學前教育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幼兒(er) 發育水平差距不小,男童和女童的差別也很大,強製“入園”未必適應其生理發育規律。對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適應性差,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來說,過早強製入園,未必是好事。

  學前教育是否應納入義(yi) 務教育,這場大討論的焦點並不在於(yu) “義(yi) 務”。而且,人們(men) 期待的“義(yi) 務”,也區別於(yu) 學齡階段的義(yi) 務教育。找到“入園難”“入園貴”的破解之道,才是問題的關(guan) 鍵錨點。

  事實上,國家層麵已看準了社會(hui) 對普惠性幼兒(er) 園和公辦園的巨大需求,近幾年動作很大。從(cong) 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全國共有幼兒(er) 園28.1萬(wan) 所,比2011年增加11.4萬(wan) 所,普惠性幼兒(er) 園覆蓋率達到76.01%,全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從(cong) 2010年的244億(yi) 元增長到2019年的2009億(yi) 元,增長了8.2倍。

  以筆者所在的北京為(wei) 例,3年前,我家孩子就讀的民辦園,現在已改為(wei) 普惠園,收費也從(cong) 4000多元降至千元以內(nei) 。回應社會(hui) “幼有所育”的期盼,盡可能提升普惠園的比例,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you) 質發展,逐步縮小城鄉(xiang) 學前教育差距,想方設法讓公眾(zhong) 不再為(wei) “入園難”“入園貴”煩心……破解這些難題,不僅(jin) 為(wei) 小家,更是為(wei) “大家”。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