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綿陽師範學院:立德樹人為本 館校協同育人

發布時間:2020-12-09 09:15:00來源: 四川日報

  紀念場館是傳(chuan) 承弘揚民族精神和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來,綿陽師範學院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將紀念場館文化傳(chuan) 承、社會(hui) 教育功能與(yu) 高校育人工作有機融合,構建了“一主兩(liang) 類五場”館校協同育人模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學校構建了以地震紀念館為(wei) 主體(ti) 的“紅色文化、傳(chuan) 統文化”兩(liang) 類場館教育體(ti) 係,與(yu) 校內(nei) 外場館共建思政課基地、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精神文明建設基地等七基地,做到師生場館教育常態化、全員化,讓場館真正成為(wei) 輻射場、信仰場、價(jia) 值場、修煉場和裂變場。

  構建體(ti) 係,貫穿教書(shu) 育人全過程 

  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抓思政教育的厚度。學校采用“場館文化專(zhuan) 題+內(nei) 容滲透”方式,積極開展“五個(ge) 一”係列活動:閱讀一本中華文化典籍、觀看一部文化方麵影片、尋訪一處紀念場館、撰寫(xie) 一篇讀(觀)後感、聆聽一次專(zhuan) 題講座,實現場館教育全覆蓋。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為(wei) 例,構建了以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主線,校內(nei) 、校外兩(liang) 個(ge) 大思政教育格局為(wei) 保障,家國情懷、社會(hui) 關(guan) 愛、人格修養(yang) 三個(ge) 主題教育為(wei) 內(nei) 容,思政課程、學校活動、社會(hui) 實踐、網絡平台四類教學資源為(wei) 支撐,長征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兩(liang) 彈一星”精神、“三線”精神、王右木精神等五大精神為(wei) 重點的“12345”課程教學模式。

  融入“三個(ge) 課堂”,抓高校育人的廣度。學校將場館教育融入第一課堂主渠道、校園文化活動第二課堂、社會(hui) 實踐第三課堂,依托“太白講堂”“右木講壇”等,邀請場館文化名家走進課堂開展專(zhuan) 題講座;按照“每年一主題”的實踐教學要求,確定實踐教學主題。組織師生走進地震紀念館,前往井岡(gang) 山、延安等革命老區,開展“紅色之旅”主題文化實踐活動。實踐團隊多次受到表彰,形成各類成果千餘(yu) 項,獲獎400餘(yu) 項,其中國家級獎項50餘(yu) 項。

  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抓高校思政教育的溫度。學校因地處“5·12”汶川特大地震極重災區,廣泛開展師生研教、研習(xi) 抗震救災精神活動。依托校內(nei) 紀念場館教育、民間文化、李白文化等研究中心,開展文化主題教育月係列活動,在傳(chuan) 統節慶日開展書(shu) 畫、戲曲展演等活動,在二級學院實施“一院一品”文化建設;建立李白紀念館等文化普及基地30餘(yu) 個(ge) ,成立非遺協會(hui) 等文化研習(xi) 社團20餘(yu) 個(ge) ,組織師生開展“中華經典誦”“非遺之旅”等係列主題活動。

  融入各項考評機製,抓高校思政教育的效度。以首批40門“課程思政”為(wei) 試點,實行“一場館一文化”分類考評機製;將二級學院本科專(zhuan) 業(ye) 與(yu) 校內(nei) 外文化場館共建教育基地納入年終考評。如漢語言文學與(yu) 江油李白紀念館、美術學與(yu) 綿竹年畫博物館等,在專(zhuan) 業(ye) 教育中積極融入場館教育元素,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尤其是畢業(ye) 論文、畢業(ye) 設計選題上有效融入場館文化。學校將接受場館教育納入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納入學生第二課堂成績單,納入教師培訓考評。

  反哺教學突出,文化傳(chuan) 承創新 

  通過這些探索,綿陽師範學院育人成果反哺教學取得良好效果。學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被評為(wei) 四川省首批“示範思政課程”“省級一流課程”。師生在實踐中梳理了大量詳實的文字、圖片、影像、調研論文、考察報告等第一手材料。近3年來,8位思政課教師榮獲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特等獎等各項表彰,教師的授課水平得到了專(zhuan) 家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同時,在文化傳(chuan) 承創新方麵,學校每年發布課題百餘(yu) 項,引導師生開展課題研究400餘(yu) 項,形成了科研普及、文化傳(chuan) 習(xi) 、人才培養(yang) 與(yu) 交流合作一體(ti) 化發展模式,孕育出“李白與(yu) 巴蜀資料匯編”“抗震救災精神理論與(yu) 實踐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口述史”(十卷本)等一批高水平成果。其中,“用紅色精神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入選“高校德育成果文庫”,師生公開發表作品千餘(yu) 篇;課題“地域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路徑研究及案例整理”2019年被教育部獲準立項;撰寫(xie) 調研報告百餘(yu) 份,10餘(yu) 份被各級黨(dang) 政部門采納。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