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日喀則拉孜縣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

發布時間:2020-12-16 08:54:00來源: 西藏日報

  今年以來,拉孜縣堅持以提升基層黨(dang) 組織組織力為(wei) 重點,通過清單式管理、標準化推進、整體(ti) 性提升,積極探索建立基層黨(dang) 建工作長效機製,推動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全麵進步。

  清單式管理,解決(jue) 責任落實問題。緊扣“書(shu) 記抓、抓書(shu) 記”這一關(guan) 鍵,分層分類建立鄉(xiang) 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和縣直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基層黨(dang) 組織書(shu) 記等不同層麵、不同主體(ti) 抓基層黨(dang) 建工作責任清單,明確責任、細化到人、量化到崗,督促各級黨(dang) 組織落實責任清單,種好“責任田”。研究製訂《拉孜縣2020年度基層黨(dang) 建工作要點》,細化分解年度基層黨(dang) 建工作重點任務,明確各級黨(dang) 組織抓基層黨(dang) 建工作的目標任務、具體(ti) 措施、完成時限,真正做到行之有規、獎懲有據。聚焦黨(dang) 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中的短板,對照述職評議會(hui) 上,通過自身查找、領導點評提出的突出問題,要求各黨(dang) 組織對號入座、主動認領,細化建立抓基層黨(dang) 建工作的問題清單,以突出問題整改推動基層黨(dang) 建工作全麵提升。

  標準化推進,解決(jue) 缺乏抓手問題。堅持把黨(dang) 支部標準化建設作為(wei) 基層黨(dang) 建基礎性工作來抓,對照農(nong) 牧區、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非公有製經濟和社會(hui) 組織等領域具體(ti) 規範,建立完善黨(dang) 支部自查、黨(dang) 總支督查、黨(dang) (工)委審查,時限到月、責任到人,邊整改邊建章立製的推進機製。各鄉(xiang) 鎮黨(dang) 委緊緊圍繞基層黨(dang) 建工作重點任務,建立月初安排、月中督查、月末總結的管理模式,及時發現和有效解決(jue) 村級黨(dang) 組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督促落實整改提升。同時,縣委組織部建立黨(dang) 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一季度一回頭”工作機製,將發現的問題現場反饋、跟進督導,督促各級黨(dang) 組織持續抓好對標爭(zheng) 創等工作,持續提升黨(dang) 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水平質量。

  整體(ti) 性提升,解決(jue) 方式方法問題。以提升基層黨(dang) 組織組織力為(wei) 重點,聚焦抓黨(dang) 建促脫貧攻堅行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實施基層黨(dang) 建“整鄉(xiang) 推進、整縣提升”示範創建行動,按照“常規工作抓質量、重點工作抓落實、薄弱工作抓整改、亮點工作抓提升、基礎工作抓保障”要求,緊盯“六個(ge) 基本”規範要素抓起嚴(yan) 起,在全縣確定4個(ge) 村級黨(dang) 組織先行先試,以“蹲點調查、解剖麻雀”的方式,重點圍繞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產(chan) 業(ye) 培育等方麵培育樹立一批標杆樣板。同時,對全縣所有鄉(xiang) 鎮堅持分層推進、分步實施,通過培優(you) 補弱、固本強基、示範引領,以基層黨(dang) 建全域提質促進農(nong) 牧區各項工作全麵發展。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日喀則各學校踐行“三抓實”

    日喀則市各學校多措並舉,紮實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讓“四講四愛”成為青少年學生的自覺行動,讓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詳細]
  • 日喀則:學憲法,從娃娃抓起

    12月3日,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郭加邊境派出所民警走近郭加鄉中心小學為學生送上了一堂《最美的守護“憲”給少年的你》主題憲法教育課。[詳細]
  • 日喀則吉隆縣擎旗巡邊強黨建

    ST20201204544391419588.jpg
    吉隆縣堅持在邊境一線開展“唱國歌、擎國旗、巡邊關”活動,組織黨員幹部深入邊境一線,加強對邊境線的巡視巡查,築牢黨在邊境地區的執政根基。[詳細]
  • 日喀則市:德育教育 培樹未來

    W020201202391397602344.jpg
    近年來,日喀則市教育局全麵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目標,全力提升教育惠民的覆蓋麵和滿意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