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 四川教育鼎興之路
廣元市利州區大石中心小學建成後麵貌。 (四川省教育廳供圖)
甘孜州巴塘縣正在上音樂(le) 課的孩子們(men) 。 劉磊攝
成都航空職業(ye) 技術學院教師實踐教學。 劉磊攝
瀘縣玉蟾街道怡園社區教育工作站,孩子們(men) 放學後在此接受輔導。莫道江 何元凱攝
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研究院周青平教授與(yu) 學生討論牧草種植問題。 劉磊攝
四川民生發展報告
時鍾走到2020年底,四川教育捷報頻傳(chuan) :全麵打贏控輟保學攻堅戰,“義(yi) 務教育有保障”取得決(jue) 定性勝利;四部門打破部門壁壘,首次共同實施省級產(chan) 教融合示範項目;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四川隊斬獲金獎1項、銀獎16項、銅獎34項;第二屆四川省中華經典誦寫(xie) 講演係列活動圓滿落幕,打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四川品牌”……
治蜀興(xing) 川,教育擔當。“十三五”以來,全省各級教育係統凝心聚力、開拓奮進,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社會(hui) 和民辦教育砥礪追趕跨越,四輪驅動提質晉位,加快構築四川教育“鼎興(xing) 之路”,奮力書(shu) 寫(xie) 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四川篇章。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
12月3日,成都的青白江區、雙流區在全國率先接受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國家督導評估認定。這意味著,四川有兩(liang) 個(ge) 縣(市、區)將成為(wei) 首批國家級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近年來,全省教育係統勇於(yu) 擔當,積極作為(wei) ,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凸顯“六新”特點:
發展規模和普及水平呈現“新”氣象,總量西部第一。截至2019年底,全省基礎教育階段共有學校2.39萬(wan) 所,在校生1235.37萬(wan) 人,居全國第5,西部第1。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9.48%,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94.73%,小學、初中、高中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9.93%、99.67%、93.01%,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三類殘疾兒(er) 童少年義(yi) 務教育入學率達94.94%,在校殘疾學生總人數居全國第一。
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邁上“新”台階,一體(ti) 化發展統籌推進。連續實施3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實施學前教育“80·50”攻堅計劃,2011年來各級累計投入271.2億(yi) 元,新建、改擴建6031所公辦幼兒(er) 園,普惠性幼兒(er) 園覆蓋率達到85%,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緩解。全省183個(ge) 縣(市、區)已全部實現縣域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實施全麵“改薄”、“十年行動計劃”、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等重大工程,全麵落實資助政策,所有民族自治地方兒(er) 童享受15年免費教育。
學校黨(dang) 建和德育水平工作展現“新”成效,思政引領走深走實。製定並落實《關(guan) 於(yu) 加強中小學黨(dang) 的建設工作實施意見》,中小學黨(dang) 組織覆蓋率98.34%。紮實開展“學習(xi) 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活動,全麵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特別是今年來,中小學德育工作按照中小幼一體(ti) 化德育體(ti) 係,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把抗擊疫情作為(wei) 生動素材,普遍開設開學第一課,引導師生肩負責任擔當,厚植家國情懷。
化解熱點和難點取得“新”突破,獲得感滿意度日益增強。強力抓好控輟保學,2019年以來累計勸返核減失學輟學學生7萬(wan) 餘(yu) 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失輟學保持“清零”狀態。強力消除大班額,全省56人以上大班額占比2019年比2016年下降了78.44%,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全麵實施課後服務,受益學生393.55萬(wan) 人。綜合施策減輕學生過重負擔,集中整治培訓機構,規範招生入學,實行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和義(yi) 務教育免試入學全覆蓋;全麵規範競賽活動,出台《關(guan) 於(yu) 規範進校園活動切實減輕中小學負擔的實施意見》,把省級的43項進校園活動壓縮到3項。
教育質量和水平實現“新”提升,體(ti) 製機製不斷健全。幼兒(er) 園辦園行為(wei) 進一步規範,“小學化”專(zhuan) 項治理完成率100%。深化普通高中人才培養(yang) 、課程改革、考試招生改革,80多所高中開展選課走班,建成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40所。發展教學聯盟,“優(you) 幫差”“城帶農(nong) ”集團化辦學模式及城鄉(xiang) 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機製逐步建立完善。實施國培、省培計劃及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計劃,不斷提升教師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和教學水平。
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提供“新”助力,服務保障能力逐步優(you) 化。大力推進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全省中小學校(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100%。積極構建全省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統籌建成四川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四川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開發建設“四川雲(yun) 教”網絡教學平台,組建教學聯盟43個(ge) ,覆蓋中小學及學前教育全學段全學科,惠及學校1149所、學生23萬(wan) 餘(yu) 名、教師近兩(liang) 萬(wan) 名。疫情防控期間,探索開展線上教學,推出“四川雲(yun) 教電視課堂”,省教育資源服務平台被教育部列為(wei) 全國公開推薦平台。
職業(ye) 教育跨越發展支撐經濟強省建設
今年,四川省教育、經信、財政、科技四部門首次聯動發力,分批打造50個(ge) 產(chan) 教融合示範項目。省級教育專(zhuan) 項資金支持職業(ye) 院校建設,省級工業(ye) 發展資金支持合作企業(ye) 發展,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支持校企聯合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打破部門壁壘,破解產(chan) 教“兩(liang) 張皮”難題,走出多渠道、多來源、多方合力深化產(chan) 教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大力發展新時代職業(ye) 教育,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有效途徑。“十三五”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職業(ye) 教育發展,從(cong) 實施職業(ye) 教育攻堅、建立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到出台《四川省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對辦好具有四川特色的新時代職業(ye) 教育作出了製度設計,確立了行動方案。
經過這些年發展,四川省職業(ye) 教育辦學規模居全國前列。2019年,全省職業(ye) 院校有572所,居全國第7位。根據四川省中、高職學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內(nei) 涵建設、標誌性成果、社會(hui) 服務等15項指標在全國的排名位次統計,四川省職業(ye) 教育發展綜合排名約在全國中上水平。
現代職教培養(yang) 體(ti) 係基本構建。推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積極推行“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考核方式,深化單獨考試招生、技能考試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試招生等係列改革。實施單招學校從(cong) 2018年的59所擴大到2020年的90所,13所本科高校首次開展單招考試。創新中高職銜接五年貫通培養(yang) 舉(ju) 措,五年製計劃從(cong) 2018年的3.27萬(wan) 人增加到2020年的8.27萬(wan) 人。實施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計劃,啟動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改革試點,探索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模式。
院校布局緊扣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圍繞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不斷優(you) 化職業(ye) 院校布局結構。加強市(州)統籌優(you) 化中職學校布局布點,整合1200人以下的“小、散、弱”中職學校。加強省級統籌優(you) 化高職院校空間布局,2018年以來新增高職院校17所,重點對接五大經濟區發展需要。對接產(chan) 業(ye) 需求優(you) 化專(zhuan) 業(ye) 結構布局,近兩(liang) 年淘汰與(yu) 產(chan) 業(ye) 匹配度不高、過時過剩的陳舊落後專(zhuan) 業(ye) 155個(ge) 。
產(chan) 教深度融合助推產(chan) 業(ye) 發展。創新集團化辦學模式,指導89個(ge) 職教集團(聯盟)實體(ti) 化運行,覆蓋了高端裝備智能製造、航空航天技術、交通運輸、現代農(nong) 業(ye) 等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推動校企一體(ti) 化建設,159所職業(ye) 院校先後開展省級現代學徒製試點,23所職業(ye) 院校獲批教育部試點,覆蓋學生近10萬(wan) 人。推進1+X證書(shu) 改革試點,構建“中職+高職+職教本科(應用型本科)”三級試點格局,試點規模居全國第一。
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實施麵向“9+3”畢業(ye) 生單獨招生考試、“9+ 3”高職單招專(zhuan) 項計劃、深度貧困縣中高職銜接五年貫通培養(yang) 試點和涉藏地區高中起點“1+2”高職教育模式,近三年共招收民族地區學生11526人,讓民族地區貧困家庭孩子圓了大學夢。發揮職業(ye) 教育獨特優(you) 勢,深入開展貧困縣定點對口幫扶,湧現“巴中村政學院”“彝族金耳之鄉(xiang) ”等典型案例,形成“四個(ge) 一”(即“一村一支撐、一村一新品、一村一項目、一村一培養(yang) ”)等精準扶貧模式。
四川省堅持學曆教育與(yu) 職業(ye) 培訓並重。2019年,全省中職學校開展培訓項目1059個(ge) ,各類職業(ye) 培訓35萬(wan) 人次;高職院校開展企業(ye) 職工培訓100多萬(wan) 人次。采取農(nong) 學結合、彈性學製、送教下鄉(xiang) 等形式,累計培育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高素質農(nong) 民)18萬(wan) 人以上。2019年,高職院校非學曆培訓收入中位數為(wei) 214萬(wan) 元,居全國第7位。
高等教育內(nei) 涵發展培養(yang) 德才兼備優(you) 秀人才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共計5118門課程。四川有27所高校的240門課程入選,全國省市排位第8名,占公布課程總數的4.7%。其中,四川8所“雙一流”高校本次入選課程有70%對應支撐其國家和省級一流學科,有力推動了一流學科體(ti) 係建設,為(wei) 建設四川高質量教育體(ti) 係,服務國家戰略和四川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走內(nei) 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以來,四川省高等教育風雨兼程,走過了極不平凡的征程,跨入高等教育大省行列,成為(wei) 西部高等教育高地。
結構完備的培養(yang) 體(ti) 係基本形成。總量進一步提升,四川省高校目前有132所,實現21個(ge) 市(州)全覆蓋,普通高校數量全國排位上升至全國第5位。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全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8所,應用型本科高校24所,職業(ye) 技能型高校79所,形成了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ye) 技能型協同並進的局麵,基本構建起專(zhuan) 科、本科、研究生教育規模比例較為(wei) 合理的人才培養(yang) 結構。學科進一步完善,現有研究生(含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826個(ge) ,其中博士學術學位授權點136個(ge) , 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14個(ge) ,碩士學術學位授權點424個(ge) , 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252個(ge) ,研究生學科基本覆蓋了工業(ye) “5+1”、農(nong) 業(ye) “10+3”、服務業(ye) “4+6”等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人才隊伍的整體(ti) 素養(yang) 切實提升。一方麵,打造了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全省高校現有專(zhuan) 任教師8.9萬(wan) 人,專(zhuan) 任教師博士學位人數占比21.8%,比西部省份平均水平高0.6個(ge) 百分點。另一方麵,培養(yang) 了一批高層次人才。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培養(yang) 各類高等教育學生超過500萬(wan) 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位居全國前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liang) 院院士中,四川高校培養(yang) 出37名。
優(you) 勢學科的行業(ye) 影響不斷擴大。全省8所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其中兩(liang) 所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19所高校的199個(ge) 學科進入全國前70%,學科數超過西部12省份平均數的1倍多。同時,共有14所高校的49個(ge) 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6個(ge) 學科進入前千分之一。以優(you) 勢特色學科為(wei) 載體(ti) ,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產(chan) 出了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目前,全省高校擁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創新平台358個(ge) ,其中國家級平台71個(ge) ,省部級287個(ge) 。全省高校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總數處於(yu) 6-7位,省屬高校獲獎總數處於(yu) 5-7位。
服務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專(zhuan) 業(ye) 設置緊貼發展需求,以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為(wei) 導向,設置“5+1”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點1600餘(yu) 個(ge) ,“10+3”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200餘(yu) 個(ge) ,“4+6”現代服務業(ye) 體(ti) 係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2800餘(yu) 個(ge) ;44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建設省級應用型示範專(zhuan) 業(ye) 200個(ge) ;24所高校開展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ye) 專(zhuan) 項改革試點。紮根四川成為(wei) 鮮明導向,“十三五”以來,全省高校畢業(ye) 生留在四川就業(ye) 的比例穩定在60%左右,累計留川就業(ye) 畢業(ye) 生124.9萬(wan) 人。大量畢業(ye) 生麵向基層就業(ye) ,2016至2020年五年間,全省高校每年到基層就業(ye) 的畢業(ye) 生人數均超過10萬(wan) 人,到縣及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ye) 的畢業(ye) 生累計達20萬(wan) 人,為(wei) 基層建設發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撐。高校科研能力不斷提高,四川省高校貢獻的專(zhuan) 利授權占全省80%以上、學術論文占全省的81%、出版著作占全省90%以上、研究項目占全省74%、國家科學技術獎主持完成占全省77%,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占100%。2016至2018年期間,共計獲發明專(zhuan) 利9335件,位列全國高校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第9位。
社會(hui) 與(yu) 民辦教育規範發展終身教育體(ti) 係不斷完善
“十三五”以來,全省社會(hui) 教育和民辦教育搶抓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時代機遇,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製度、加強內(nei) 涵建設,為(wei) 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四川省已有13個(ge) 城市依托廣播電視大學成立社區大學,48個(ge) 區(縣)成立了社區學院,已建成鄉(xiang) 鎮(街道)社區學校1238個(ge) ,村(社區)學習(xi) 中心11139個(ge) 。全省社區教育形成了以省社區教育服務指導中心為(wei) 統領,社區大學為(wei) 龍頭,社區教育學院為(wei) 骨幹,社區學校和社區教學點為(wei) 基礎、城鄉(xiang) 一體(ti) 的社區教育五級網絡體(ti) 係。
社區教育信息化快速推進,依托四川開放大學建成“四川社區教育網”,打造四川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xi) 課程資源庫,向全省社區居民免費開放,把社區課堂建到百姓“家門口”,把學習(xi) 資源送到田間地頭,送到群眾(zhong) 手中。社區教育特色品牌建設碩果累累,打造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社區教育品牌,培育了一係列具有當地文化和經濟特色、群眾(zhong) 喜愛的課堂、培訓及活動項目。學習(xi) 型組織建設成效顯著,以學習(xi) 型城市建設為(wei) 抓手,推動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建設,推動學習(xi) 型街道、學習(xi) 型社區建設,培養(yang) 學習(xi) 團隊、學習(xi) 型組織和百姓學習(xi) 之星。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終身教育發展,四川電大、重慶電大、成都電大三校結成電大聯盟,促成川渝12對城市開展社區教育結對合作,並成功舉(ju) 辦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學習(xi) 型城市建設高峰對話。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省參與(yu) 各類社區教育培訓和活動的人數達到1639.89萬(wan) 人次。善學促善治效果顯著,對促進社會(hui) 治理創新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民辦教育蓬勃發展,辦學行為(wei) 逐步規範,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全省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14萬(wan) 所,占全省46.05%;各類在校學生303.64萬(wan) 人,占全省19.06%。全省已初步形成學前教育、義(yi) 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銜接,普通教育、職業(ye) 教育和成人民辦教育、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相互結合的較為(wei) 完整的民辦教育體(ti) 係,民辦教育規模與(yu) 占比穩中有進,民辦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為(wei) 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和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實施以來,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四川省先後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鼓勵社會(hui) 力量興(xing) 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四川省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辦法》《四川省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辦法》《四川省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民辦教育發展環境不斷優(you) 化,監管力度和手段不斷加強,長效風險防範機製不斷建立,依法依規推動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成效明顯。通過近兩(liang) 年的持續整治,公布“黑白名單”,取締“黑機構”,整治“灰機構”,規範“白機構”,從(cong) 根本上扭轉了校外培訓市場“多頭審批、野蠻生長、魚龍混雜、亂(luan) 象叢(cong) 生”的局麵,呈現出規範化、專(zhuan) 業(ye) 化、科學化發展勢頭。今年,先後下發《關(guan) 於(yu) 聯合開展整治無證無照教育機構專(zhuan) 項行動的通知》和《關(guan) 於(yu) 進一步防範化解校外培訓機構辦學風險的通知》,建立了四川省校外培訓機構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互聯網+教育”的信息化手段,實現對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公開化、透明化,打出校外培訓機構規範治理“組合拳”,受到社會(hui) 和學生及家長的充分肯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省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製機製改革
日前,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製機製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麵覆蓋、運轉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的教育督導體製機製。[詳細] -
四川省大中小學生有了自己的足球聯賽
記者從團省委獲悉,由省教育廳、省體育局、團省委聯合主辦的四川省第一屆“貢嘎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日前已經在全省範圍鋪開。[詳細] -
四川甘孜:最好的“蟲草”在學校
從成都市到康定市,開車最快也要3個半小時。但從成都七中教師提問,到康定中學學生回答,一分鍾都用不了。這,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力量。[詳細] -
四川:關心下一代要立德優先全麵樹人
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中央賦予廣大五老的根本任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