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內地西藏班畢業生:35人口述內地西藏班的35年
新利平台訊 1月9日,《共進與(yu) 賦能:內(nei) 地西藏班35年35人口述史》新書(shu) 分享活動在北京西藏大廈舉(ju) 行。
2020年是內(nei) 地西藏班辦學35周年,從(cong) 1985年到2020年,35年間,一批批西藏少年從(cong) 青藏高原來到內(nei) 地,在老師的精心培育和細心嗬護下,健康茁壯成長。他們(men) 與(yu) 老師、同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很多人畢業(ye) 後回到家鄉(xiang) 發揮才幹,如今已成為(wei) 各行各業(ye) 的骨幹力量。
圖為(wei) 分享活動現場(右為(wei) 丹臻群佩) 攝影:歐帆
作為(wei) 內(nei) 地西藏班的優(you) 秀畢業(ye) 生之一,本書(shu) 作者丹臻群佩也是政策的受益者,這讓他立誌搜集、記錄、保存和傳(chuan) 承家國與(yu) 民族的記憶。“曆史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必須要記住的,它不僅(jin) 是一代代人的記憶,回顧曆史,會(hui) 為(wei) 我們(men) 提供源源不絕的精神動力。”新書(shu) 分享活動上,丹臻群佩向讀者介紹了自己編撰新書(shu) 的初心。
圖為(wei) 新書(shu) 分享活動現場 攝影:德吉卓瑪
“我曾經在重慶西藏中學讀書(shu) ,大年三十晚上,本以為(wei) 老師們(men) 會(hui) 回家過年,沒想到他們(men) 都選擇在學校陪著我們(men) 一起過年。”丹臻群佩說,內(nei) 地的老師把他們(men) 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細心照顧,采訪過程中每次談到老師,很多受訪者都會(hui) 情不自禁地濕了眼眶。
圖為(wei) 《共進與(yu) 賦能:內(nei) 地西藏班35年35人口述史》一書(shu)
35年間,十幾萬(wan) 人從(cong) 內(nei) 地西藏班畢業(ye) 。如何講好他們(men) 的故事?丹臻群佩決(jue) 定采用口述曆史的方法,以第一人稱講述他們(men) 在內(nei) 地求學的真實經曆,講他們(men) 的親(qin) 曆、親(qin) 見、親(qin) 聞,這樣會(hui) 更細膩生動,也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談到內(nei) 地西藏班,可能大家會(hui) 覺得來的學生是不是都是藏族?其實不是,還有漢族、門巴族等民族的學生。”在談到如何從(cong) 十幾萬(wan) 人中最終選出35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時,丹臻群佩介紹,他大致按照民族、家鄉(xiang) 、職業(ye) 、年齡、所畢業(ye) 的學校和地區等五個(ge) 門類劃分。受訪嘉賓既有1985級首屆內(nei) 地西藏班學生,也有2020級畢業(ye) 生,覆蓋西藏自治區7市地。
圖為(wei) 讀者在現場觀看紀錄片《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攝影:歐帆
記者了解到,除新書(shu) 發布外,由丹臻群佩擔任總策劃與(yu) 製片人,青年導演、畢業(ye) 於(yu) 湖北省天立中學西藏班的羅布作為(wei) 導演的新書(shu) 紀錄片《當年離家的年輕人》同步在網絡上線。影片通過真實拍攝來自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dong) 區結巴鄉(xiang) 地新村、考上武漢西藏中學初中班的白瑪格桑的故事,講述了幾代內(nei) 地西藏班學生在黨(dang) 和國家的教育政策下,在老師們(men) 的悉心照料下,勤奮求學,積極向上的青春故事,展現出新時代新西藏新青年的精神麵貌。(新利平台 記者/歐帆 德吉卓瑪 澤仁措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內地西藏班:共話使命擔當 建設美麗新西藏
據了解,“觸摸家鄉變化·傾聽黨的聲音”內地西藏班民族團結教育活動自2013年啟動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7屆,覆蓋全國20個省市、20多所內地西藏班的萬餘名學生。[詳細] -
第八屆內地西藏班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啟動
第八屆“觸摸家鄉變化·傾聽黨的聲音”暨2020年“感黨恩、愛核心、聽黨話、跟黨走”內地西藏班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在武漢西藏中學正式啟動。[詳細] -
合肥市三十五中西藏班曆練“雛鷹”
合肥市三十五中西藏班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完善管理製度,深入推進教育改革,不斷研究辦學規律,穩步提升辦學水平。[詳細] -
首個縣(區)級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開班
近日,西藏首個縣(區)級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南京班”在墨竹工卡縣舉辦了開班儀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