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愛國,年輕人有自己的表達方式

發布時間:2021-02-09 15:2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為(wei) 什麽(me) 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wei) 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話生動地反映了青年的家國情懷。隨著被稱為(wei) “網生一代”的當代青年逐漸走入社會(hui) ,人們(men) 開始關(guan) 注,現在的年輕人是否比他們(men) 的父輩更愛國?

  在有些人看來,當代年輕人追求個(ge) 性和自由。他們(men) 成長於(yu) 多元文化興(xing) 起的時代,受外國文化影響,少數青年成為(wei) 盲目崇拜外國文化的“哈日”“哈韓”一族;他們(men) 有更多機會(hui) 走出國門,離家鄉(xiang) 越來越遠;他們(men) 忙著生存,專(zhuan) 注於(yu) 個(ge) 人的物質享受,好像無暇關(guan) 心國家命運……於(yu) 是,有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那麽(me) 愛國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men) 更多看到,“網生一代”對國家的關(guan) 注並不少:朋友圈裏總是會(hui) 被讚美祖國的文章刷屏,B站彈幕上常有人發出“今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的感歎,微博熱搜上也頻頻出現“中國”字樣……可見,年輕人不是不愛國,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得益於(yu) 改革開放,這一代青年從(cong) 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擁有真正的文化自信、道德自信和人文修養(yang) ,對國家有一種天然的認同感。他們(men) 有更多機會(hui) 接觸外界,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感受祖國的強大,更加從(cong) 心底裏欣賞、熱愛自己的國家。新時代青年是當代中國偉(wei) 大發展成就的全方位見證者,在成長過程中,他們(men) 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勢力否定、排斥、汙蔑中國的一係列卑劣行徑。麵對詆毀,他們(men) 勇於(yu) 挺身而出維護國家利益,激發出強烈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在國家危難之時,青年用行動詮釋著自己的家國情懷。拿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來說,4.2萬(wan) 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wan) 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後”甚至“00後”。還有眾(zhong) 多“90後”以誌願者、社區工作者等身份,義(yi) 無反顧地投身抗疫一線。關(guan) 鍵時刻、危難關(guan) 頭,他們(men) 不顧個(ge) 人安危,用勇敢與(yu) 堅強、擔當與(yu) 盡責、無畏與(yu) 無私,讓青春在黨(dang) 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li) 之花。

  以更大視野看,越來越多青年將個(ge) 人前途與(yu) 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日益成為(wei) 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無論是紮根基層的大學生村官、學成回國的海歸學子、科研攻關(guan) 的青年專(zhuan) 家、勇立潮頭的互聯網創業(ye) 者,還是堅守崗位默默奮鬥的快遞小哥、青年農(nong) 民工,當代青年正以蓬勃向上的青春麵貌,更新著中國印象。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看,青年已經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參與(yu) 到國家發展的主題敘事中,將自己的家國情懷融入時代進步的澎湃潮流。

  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家國情懷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必須付諸行動的責任和使命。激蕩家國情懷,厚積薄發、久久為(wei) 功,當代青年必將在奮鬥中書(shu) 寫(xie) 無愧於(yu) 時代的業(ye) 績。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