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地求學到返藏工作—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回來
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格桑頓珠,是西藏第一位外科學博士。
格桑頓珠告訴記者,他出生在定日縣珠峰腳下一個(ge) 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由於(yu) 家境困難,他很小的時候就要下地幹農(nong) 活。“9歲時,我才開始讀小學一年級,剛入學成績很一般,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經過幾年的努力,以定日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到了南昌市第十七中學。”
1990年,格桑頓珠被保送到北京西藏中學高中部。1993年以優(you) 異的成績考上了上海醫科大學(現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大學畢業(ye) 後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成為(wei) 一名外科醫生。工作後,格桑頓珠也沒有鬆懈,認真努力是他的常態。2002年至2010年,他先後在首都醫科大學攻讀碩士、博士,主修神經外科專(zhuan) 業(ye) 。2010年,37歲的格桑頓珠獲得了外科學神經外科博士學位,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第一位外科學博士。
格桑頓珠是西藏自治區眾(zhong) 多學子學成歸來建設家鄉(xiang) 中的一個(ge) 。
1984年,針對西藏自然條件艱苦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滯後的實際,中央決(jue) 定在內(nei) 地創建西藏學校和開辦西藏班。目前,全國共有21個(ge) 省市辦有內(nei) 地西藏班和內(nei) 地西藏中職班,共有在校生1.89萬(wan) 人,累計為(wei) 西藏培養(yang) 輸送中專(zhuan) 以上急需人才5.6萬(wan) 餘(yu) 人。從(cong) 1985年秋季開始,首批西藏學生來到內(nei) 地西藏班求學,他們(men) 分赴內(nei) 地16個(ge) 省市,開始了求學生涯。36年來,內(nei) 地西藏班像花園的花朵,越開越旺,越開越美,一批批雪域學子,像勤勞的蜜蜂一樣,穿梭在這百花園中,收獲了愛、收獲了知識。幾年後,帶著幾分成熟、幾分自信,返回了故鄉(xiang) ,就像一個(ge) 個(ge) “造血幹細胞”,為(wei) 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這是林芝市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被評為(wei) “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時的頒獎詞。
格桑德吉出生在墨脫縣幫辛鄉(xiang) 根登村一個(ge) 普通農(nong) 牧民家庭。在她的童年時代,鄉(xiang) 裏僅(jin) 有一所小學,全鄉(xiang) 1000多人中,80%以上不識字。格桑德吉在幫辛小學讀完僅(jin) 有的一年級,來到林芝市第二小學繼續住讀,成為(wei) 鄉(xiang) 裏唯一一名“走出去的小學生”。
“林芝的老師鼓勵我們(men) 考進內(nei) 地西藏班,給我們(men) 介紹那些繁華的城市,讓我特別向往和羨慕。當時覺得林芝已經是很廣闊的天地了,沒想到還有比林芝更廣闊的地方。”格桑德吉說。
童年時期的教育為(wei) 格桑德吉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麵世界的門。循著外麵世界透過來的光亮,格桑德吉考入湖南省嶽陽一中,後又考上河北師範大學附屬民族學院,成為(wei) 幫辛鄉(xiang) 唯一一名大學生。
2001年,格桑德吉從(cong) 河北師範大學附屬民族學院畢業(ye) 。畢業(ye) 後她毅然放棄拉薩的工作機會(hui) ,選擇回到家鄉(xiang) 當一名鄉(xiang) 村教師。在家鄉(xiang) 堅守20年,教孩子們(men) 讀書(shu) 識字,把上百個(ge) 孩子送出了大山。
格桑德吉說:“走出去就是為(wei) 了更好地回來,我是墨脫縣農(nong) 牧民的女兒(er) ,我在外麵學到了很多,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像當年的我那樣走出去、改變命運,待到學成歸來後,為(wei) 建設家鄉(xiang) 貢獻力量。”
來自昌都市類烏(wu) 齊縣的燕紅,現任山南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她告訴記者,她是1985年首批考入內(nei) 地西藏班的學生之一,要到祖國的中原大地讀書(shu) ,心裏是忐忑的。但樸實善良的河南鄉(xiang) 親(qin) 給了我們(men) 親(qin) 人般的溫暖,打開了我們(men) 認識了解外麵世界的大門。
1991年,燕紅考進西北師範大學。“作為(wei) 一名內(nei) 地西藏班培養(yang) 的學生,我內(nei) 心深處感恩國家這一偉(wei) 大的政策創舉(ju) 。這個(ge) 偉(wei) 大的創舉(ju) 不僅(jin) 為(wei) 西藏培養(yang) 了急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圓了千千萬(wan) 萬(wan) 高原孩子的求學夢,改變了他們(men) 的命運,改變了他們(men) 的家庭,從(cong) 而改變了西藏的麵貌。”燕紅說。
阿裏地委委員、統戰部部長,阿裏地區政協黨(dang) 組副書(shu) 記格桑達瓦,曾在安徽合肥六中西藏班讀初中,高中考入成都西藏中學,高考時以優(you) 異成績被中央民族大學錄取。
“特別感謝內(nei) 地西藏班的培養(yang) ,感謝家人和一路幫助我的老師、同事。從(cong) 擔任黨(dang) 的喉舌、探索新媒體(ti) 運營,到黨(dang) 的統戰工作、脫貧攻堅工作、堅守維穩一線……無論在哪個(ge) 崗位,我都心懷感恩、不忘初心。”格桑達瓦說道。
格桑達瓦告訴記者,2000年他大學畢業(ye) 後被新華社西藏分社錄用,在16年的記者生涯裏,他曾參與(yu) 過2006年多哈亞(ya) 運會(hui)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2010年廣州亞(ya) 運會(hui) 和2012年倫(lun) 敦奧運會(hui) 等國內(nei) 外重要體(ti) 育賽事的報道,是新華社首位境外報道奧運會(hui) 的藏族新聞記者。“那時的我,帶著新聞人的責任與(yu) 使命,立誌把西藏故事傳(chuan) 播到全世界。”
到阿裏任職後,格桑達瓦繼承弘揚“老西藏精神”,忠誠擔當、廉潔自律,積極推進黨(dang) 的統戰事業(ye) 在阿裏提質增效。
36年來,內(nei) 地西藏班為(wei) 西藏培養(yang) 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急需人才。許多人被單位評為(wei) 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ge) 人、最美鄉(xiang) 村教師、最美醫生等。他們(men) 政治思想堅定、知識結構全麵、文化基礎紮實、業(ye) 務能力強、眼界寬闊、愛崗敬業(ye) ,已成為(wei) 西藏基層建設的骨幹及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如今,內(nei) 地西藏班已成為(wei) 西藏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基地,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重要陣地。越來越多的學生從(cong) 內(nei) 地西藏班畢業(ye) ,他們(men) 為(wei) 西藏更加美好的明天貢獻著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育援藏再發力——瓊結首個“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開班
“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實驗班)”——瓊結縣中學內地西藏班(實驗班)於3月15日在山南市瓊結縣正式開設。[詳細] -
內地西藏班畢業生學成歸來 建設家鄉
36年來,內地西藏班為西藏源源不斷地輸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去年,《共進與賦能:內地西藏班35年35人口述史》新書發布會在拉薩舉辦。[詳細] -
西藏班裏,一對藏族母女的讀書“接力”
新年假期剛過,藏族女孩次仁曲尼坐在窗明幾淨的教室裏,手中的筆跟著老師的講解不停在書本上記錄著。在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和次仁曲尼一樣來自西藏的學生共有300多人。[詳細] -
合肥三十五中西藏班 師生歡歡喜喜迎立春
這個寒假,合肥三十五中西藏班的學生沒有離校返藏,學校利用傳統節日的契機,設計了豐富有趣的活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各種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