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紅樓”一甲子 精神永流傳

發布時間:2021-04-12 11:18: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綠樹環抱的紮木中心縣委紅樓外貌。段增豔 攝

  波密,雨後清晨。遠處的青山鬱鬱蔥蔥,頂峰在雲(yun) 霧翻騰中時隱時現。

  波密縣人民政府機關(guan) 大院,麵前這幢坐北朝南、古樸典雅的紅色兩(liang) 層仿蘇聯式木樓,便是巍然屹立60餘(yu) 載的紮木中心縣委紅樓。

  紅樓始建於(yu) 1953年,原本為(wei) 三幢。隨著時間推移,東(dong) 西的兩(liang) 幢已被拆除,最大的一幢保存了下來。樓前草坪上的石碑,是2013年3月,紮木中心縣委紅樓被國務院列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波密縣人民政府所立。

  駐足紅樓內(nei) ,序廳的屏幕上播放著波密簡介及紅樓曆史短片,屏幕下方的櫥窗裏擺放著波密全域沙盤。左右通道深邃而幽靜,兩(liang) 側(ce) 的房間內(nei) 展示了大量曆史照片,生動還原了那段風雲(yun) 激蕩的曆史。

  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央人民政府把發展西藏作為(wei) 重大任務。

  1951年8月,中共波密分工委進駐波密,積極開展愛國統一戰線工作,宣傳(chuan) 貫徹“十七條協議”和黨(dang) 的民族宗教政策,並召開首屆波密各界代表會(hui) 議,成立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hui) 波密第二辦事處。與(yu) 此同時,開荒生產(chan) 、築路運輸、改善民生,波密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1953年,康藏公路管理局四工區進駐紮木(波密舊稱),為(wei) 解決(jue) 辦公及住宿問題,就地取材修建了三幢木結構的“紅樓”。

  1955年,中共紮木中心縣委成立,次年,中共紮木中心縣委及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hui) 波密第二辦事處遷入“紅樓”辦公及住宿。

  房間內(nei) 陳列有紅樓誕生時的模型,三幢“紅樓”形成凹字,樓前的旗台上紅旗飄揚,格外莊嚴(yan) 、恢宏。在紅樓裏,中共紮木中心縣委和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hui) 波密第二辦事處,宣傳(chuan) 了“十七條協議”和黨(dang) 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指揮了紮木保衛戰,並取得勝利。

  1959年1月3日,武裝叛亂(luan) 分子集結3000多人,包圍攻打紮木。1月4日,紮木保衛戰打響,紅樓成為(wei) 這場戰鬥的指揮中樞。中共紮木中心縣委和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hui) 第二辦事處全體(ti) 成員,在敵眾(zhong) 我寡的劣勢下,奮戰十日十夜,直至增援部隊抵達,取得了紮木保衛戰的勝利。

  隨後,中央人民政府果斷平叛,並領導西藏人民進行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完成後,波密建立了各級黨(dang) 組織和政權組織,各項事業(ye) 站在了一個(ge) 嶄新的起點上,改革開放後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產(chan) 業(ye) 、城鄉(xiang) 建設、教育衛生等全麵發展。

  樓梯處,有一扇不足半人高的門,門內(nei) 是一處狹窄的地道。沿樓梯而上,右側(ce) 盡頭的房間是紮木保衛戰展廳,惟妙惟肖的牆體(ti) 畫、活靈活現的幻影成像,以及戰時繳獲的五八式迫擊炮仿品,為(wei) 觀者呈現了紅樓曆史上最為(wei) 濃墨重彩的一幕,以及這一幕背後的故事。

  當年,叛軍(jun) 集結的重要情報,是由一名叫旺姆的尼姑及時送達;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是指揮者的睿智、戰鬥者的英勇,才能戰鬥十日終於(yu) 等到援軍(jun) ;叛軍(jun) 散布已攻陷縣委大院的謠言時,是一位勇敢的村民爬上高牆,看到縣委大院飄揚的五星紅旗,給周邊群眾(zhong) 以平叛必勝的信心;是藏漢同心、是軍(jun) 民團結、是大勢所趨,紮木保衛戰取得了勝利,革命果實得以保全。

  展廳附近的房間為(wei) 不同時期的辦公場所複原,從(cong) 顯而易見的艱苦到循序漸進的改善,體(ti) 現了生活變遷。仿真的人物塑像或立或坐於(yu) 辦公桌前,似乎正在地圖上指明作戰方位,或是拿著電話接聽戰況匯報,又或是對著報紙進行交流。

  二樓左側(ce) 的房間設有瞻仰廳和重溫入黨(dang) 誓詞場所。瞻仰廳內(nei) ,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故事裏,有犧牲在運輸線上的英雄,有為(wei) 了波密的解放、改革而永眠於(yu) 陵園的仁人誌士。他們(men) 留給後人的,除了紀念碑上的名錄和事跡外,還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時光如梭,如今的波密不再是當年那一條貧瘠的峽穀,“紅樓”也不再是波密縣城中最顯眼的建築,然而她所承載的英烈事跡和散發的精神之光卻曆久彌新,映照著新時代不斷前行的人們(men) 。

  2018年開始,圍繞著“紅樓”承載的曆史,波密縣委、縣政府開展了一係列挖掘、整理、展陳工作,並將“紅樓精神”提煉為(wei) “忠黨(dang) 報國,造福人民;自力更生,不畏艱難;反對分裂,捍衛統一”。2018年11月,“紅樓”四個(ge) 基地——“波密縣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林芝市愛國主義(yi) (民族團結)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區國防教育基地、波密幹部教育現場教學基地”揭牌。

  “紅樓精神”永載史冊(ce) !革命英烈永垂不朽!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