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歲月證初心 揚帆再起航

發布時間:2021-04-13 09:22: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外事辦公室亞(ya) 東(dong) 外事分處辦公樓。 亞(ya) 東(dong) 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一座小樓,見證一段曆史;一段曆史,揭開一片回憶。沿著曆史的足跡,我們(men) 來到了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作為(wei) 祖國西南邊境的南大門,亞(ya) 東(dong) 位於(yu) 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卓木拉日雪山的南麓,向南呈楔狀伸入鄰國印度和不丹之間,重要的地理位置不言而喻。

  清晨,霧氣氤氳,從(cong) 亞(ya) 東(dong) 縣政府大樓出發,沿著一片長滿了鐵杉、冷杉、落葉鬆的青色山丘,跨越蜿蜒流淌的麻曲河,朝下司馬鎮珠居村西南前行約200米,一座風格獨特的小樓出現在眼前,這便是西藏自治區外事辦公室亞(ya) 東(dong) 外事分處辦公樓了。

  亞(ya) 東(dong) 外事分處辦公樓始建於(yu) 1956年, 作為(wei) 西藏重要的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之一,在西藏現代史上具有重要意義(yi) 。同時,外事分處作為(wei) 國家主權的重要象征,見證了百年中國、百年亞(ya) 東(dong) 的風雨興(xing) 衰,見證了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由弱到強、由衰到盛,走向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壯闊曆程。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1952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18軍(jun) 52師154團,在團長郤晉武率領下進駐亞(ya) 東(dong) 開展工作。1954年,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領導下,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同印度政府代表團談判後,簽訂《關(guan) 於(yu) www.easyfundingllc.com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簡稱“中印協定”),同時,以換文方式廢除了英印在西藏享有的半個(ge) 多世紀的特權。

  1954年春,中共西藏工委決(jue) 定成立亞(ya) 東(dong) 邊防黨(dang) 委,全麵領導亞(ya) 東(dong) 地區的邊防,負責對外工作的開展。1954年夏,外交部和西藏工委決(jue) 定在西藏外事處下設亞(ya) 東(dong) 、江孜、阿裏三個(ge) 外事分處,同年10月1日,亞(ya) 東(dong) 外事分處正式宣告成立。外事分處成立後,陸續完成了對亞(ya) 東(dong) 下司馬鎮租界地和印方郵電、驛站、檔案資料等接管工作。

  1958年9月18日,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不丹,途經亞(ya) 東(dong) 下司馬鎮,受到了時任西藏軍(jun) 區政治委員譚冠三、西藏外事處處長楊公素等中方領導的熱情接待。褪去屈辱的時代,迎來新生的中國,亞(ya) 東(dong) 外事分處儼(yan) 然成為(wei) 中印友誼的重要曆史見證。

  2009年10月,亞(ya) 東(dong) 外事分處被公布為(wei) 第五批西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wei) 區內(nei) 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這座辦公樓及背後的故事也為(wei) 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2019年辦公樓以“修舊如舊”的標準重新修繕,滄桑的樓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曾經辦公樓周圍環繞著一道一人多高的潔白色圍牆早已不見,辦公樓正麵修了平坦的小路,沿著小路往前走,時不時還是想回望這座樓,它就像一艘船,一艘載著曆史,在亞(ya) 東(dong) 河上重新揚帆起航的船。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