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洛隆小學副校長趙純花:用心嗬護民族團結
趙純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湘妹子,也是一名“藏二代”。1998年8月,做了十年“留守兒(er) 童”的趙純花被父母接到了身邊,從(cong) 此與(yu) 昌都結下了不解之緣。
談及“民族團結”的話題,趙純花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母,是他們(men) 的言傳(chuan) 身教,讓家中3個(ge) 孩子從(cong) 小擁有團結的意識和一顆感恩的心。
這件事情還要從(cong) 趙純花來到昌都的第二年說起。那年夏天,原本在家中排行最小的她,變成了家裏的老二——從(cong) 妹妹升級成了姐姐。所有的改變源於(yu) 趙純花的父母抱回家了一個(ge) 孩子。
這個(ge) 孩子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er) ,因為(wei) 滿身病瘡被人遺棄在泥巴路旁的廁所裏。趙純花的父母帶著嬰兒(er) 去了無數趟醫院,夜以繼日地照顧,最後辦理完手續,這個(ge) 孩子順理成章地成為(wei) 這個(ge) 家庭的第三個(ge) 孩子。
“父母一再告誡我和哥哥,他就是我們(men) 的親(qin) 弟弟。這麽(me) 多年過去了,我們(men) 一直把他當成家人,弟弟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父母對西藏的愛,也感染著我。”在趙純花的心裏,她愛的不僅(jin) 僅(jin) 是這個(ge) 弟弟,還有西藏這片土地。
2007年8月,通過自己的努力,趙純花順利考入了拉薩師範學院。在拉薩的3年裏,她學習(xi) 到了許多關(guan) 於(yu) 西藏的曆史文化、風俗習(xi) 慣。學習(xi) 漢語言專(zhuan) 業(ye) 的她,非常喜歡收集西藏的民間故事,她也愈加熱愛雪域高原。
在拉薩市一小當實習(xi) 老師時,趙純花認識了同一屆學數學專(zhuan) 業(ye) 的堅參,一個(ge) 話不多的小夥(huo) 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早上七點上課,他五點就會(hui) 到學校路燈下看書(shu) ,當時我就想原來藏族男孩子這麽(me) 勤奮,真的是自歎不如。”隨著交往越來越多,趙純花發現,堅參是一個(ge) 非常細心的人,雖然話不多,但做事很勤奮,完全打破了她對藏族男孩子原有的認知和看法。
畢業(ye) 前,趙純花很明確說要回到昌都發展,而堅參也放棄了回鄉(xiang) 的打算,偷偷把去向意願改成了昌都。
雖然都是在昌都,但堅參被分配到洛隆縣俄西鄉(xiang) 小學任教,而趙純花被分配到洛隆縣碩督鎮小學任教。每到周末,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下雪,堅參都會(hui) 騎著摩托車從(cong) 俄西鄉(xiang) 到縣城再到碩督鎮看望趙純花,這樣一堅持就是將近兩(liang) 年。
2012年,堅參和趙純花完成了藏漢聯姻,家人們(men) 非常支持並趕到洛隆為(wei) 他們(men) 送上了祝福。2013年12月,這個(ge) 小家迎來了第一個(ge) 孩子。2020年8月,又迎來了第二個(ge) 孩子。父母笑稱:“我們(men) 家把‘藏漢兒(er) 女’湊齊啦!”
“大家都說,奮鬥的青春最美麗(li) 。對於(yu) 我來說,能愛著西藏的孩子,交往著藏族的朋友,是無比幸福的。西藏讓我安了家,成為(wei) 我生命中第二個(ge) 溫暖的家園。”雖然每年要回老家看看,但在趙純花心中,最熟悉、最安逸的地方還是西藏。“第二家鄉(xiang) ”這顆種子在她的心上紮了根、發了芽,開出了最美的“民族團結之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SOS兒童村工作者李華:把兒童村當自己家
如果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那麽最溫暖的故事就在拉薩SOS兒童村,那些溫馨感人的民族團結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充滿陽光的村落裏。[詳細] -
格桑曲珍一家:民族團結一家親 攜手共建新生活
西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和諧共處,格桑曲珍一家便是藏漢結合的民族團結家庭,她的家庭成員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諧相處,是街坊鄰居羨慕的一家人。[詳細] -
援藏結碩果 奮進新征程
和普巴次仁一樣的學子在西藏還有很多,2018年至2020年,全區共有1800名貧困學生通過國務院國資委黨費專項資助西藏籍貧困學生項目實現入學夢、大學夢,涉及資金900萬元。[詳細] -
牧區青年白瑪次巴:實際行動譜寫民族團結樂章
今年29歲的白瑪次巴,是拉薩市當雄縣人,202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那曲市申紮縣委統戰部一級科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