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20年,這張匯款單的主人找到了!

發布時間:2021-05-20 09:08:00來源: 新華社

  這是青藏鐵路總指揮部於(yu) 2001年6月15日收到的第一筆支援青藏鐵路建設的匯款,總額1118元(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高學餘(yu) 攝

  中國照片檔案館存有新華社記者20年前拍攝的一張匯款單——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收到的第一筆匯款,匯款人署名“七九年援藏幹部”。

  20年後,記者找到了這張匯款單的主人——李純民。他家住天津,今年70歲,退休前就職於(yu) 中交天津航道局。1979年,他響應國家支援西藏的號召,離開剛剛出生4個(ge) 月的孩子,前往距離天津近3000公裏的西藏昌都類烏(wu) 齊縣工作。

  類烏(wu) 齊,藏語裏的“大山”,位於(yu) 西藏東(dong) 北部,平均海拔約4500米。近5年的援藏生活,類烏(wu) 齊的山山水水,樸實的藏族老鄉(xiang) ,成為(wei) 李純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地不便的交通和落後的教育條件,讓李純民想繼續為(wei) 西藏發展盡一份力。從(cong) 2001年匯出第一張匯款單開始,到2006年青藏鐵路建成通車,李純民每年都會(hui) 向青藏鐵路指揮部捐款,金額根據計劃開工建設的長度到實際開工建設的長度進行調整。

  1993年,李純民第一次重回類烏(wu) 齊。經過一個(ge) 教學點時,發現教室的窗戶沒有玻璃,隻用塑料布糊上,風呼呼灌進來,上課的孩子們(men) 凍得瑟瑟發抖。這一幕讓李純民感到心疼不已,他留下錢,囑咐校方給教室裝上玻璃。

  從(cong) 那以後,改善類烏(wu) 齊的教學條件便成了李純民的“鄉(xiang) 愁”。

  自2007年開始至今,由李純民發起設立的“齊興(xing) ”助學獎勵基金每年獎勵並資助類烏(wu) 齊縣優(you) 秀老師和品學兼優(you) 的貧困家庭學生,也是他改善當地教學設施的主要資金來源。目前,該基金共募集各方捐款近千萬(wan) 元,其中李純民個(ge) 人捐款逾100萬(wan) 元,獲益師生超過5000人,遍及15所學校。

  十幾年來,李純民幾乎每年都要進藏開展助學活動,把對藏族孩子們(men) 最真切的關(guan) 愛融入一盆盆熱水、一間間新教室、一台台空調、一部部教學一體(ti) 機裏。他為(wei) 當地鄉(xiang) 親(qin) 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為(wei) 單腳殘疾兒(er) 童定製特製鞋,建議設立沼氣試點和模範使用家庭……助學事務筆記,他在手機上記了一屏又一屏。

  李純民生於(yu) 1951年,這一年適逢西藏和平解放。是巧合,更是機緣。他說,“結緣西藏,三生有幸。感激這個(ge) 時代,讓我有機會(hui) 到西藏去工作,和老百姓建立這樣的聯係,和藏族人民有這樣的感情”。

  這位看似瘦弱卻精力無限的退休老人,一直奔忙在鄉(xiang) 鎮校舍間,如同他當年寄出一張張不具名的匯款單,有責任,有情結,有感恩,更有不改的初心。


4月28日,李純民在天津家中整理助學材料。新華社記者 黃臻 攝


1981年,李純民在西藏昌都類烏(wu) 齊縣下鄉(xiang) 工作途中(2021年4月21日翻拍)。新華社發


5月1日,在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伊日鄉(xiang) 小學,李純民(中)和學生們(men) 交流。新華社記者 黃臻 攝


5月4日,在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長毛嶺鄉(xiang) 第一小學,學生們(men) 向李純民道別。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5月1日,李純民在前往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伊日鄉(xiang) 小學途中,整理記錄此次進藏助學事宜。新華社記者 黃臻 攝

  5月3日,在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吉多鄉(xiang) 小學,李純民(左)在吉多鄉(xiang) 小學校長鄧增群培的幫助下,爬上學生食堂樓頂,監督太陽能熱水器的維修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5月3日,在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吉多鄉(xiang) 小學,李純民(中)在吉多鄉(xiang) 小學學生食堂樓頂,監督太陽能熱水器的維修工作。2014年至2020年,“齊興(xing) ”助學獎勵基金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200多萬(wan) ,為(wei) 類烏(wu) 齊縣12所鄉(xiang) 鎮小學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和多媒體(ti) 教學一體(ti) 機。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4月30日,在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桑多鎮第二小學,學生們(men) 用熱水洗漱。這套熱水設施由李純民發起的“齊興(xing) ”助學獎勵基金捐助。新華社記者 黃臻 攝

  5月3日,在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吉多鄉(xiang) 小學,李純民(右五)與(yu) 吉多鄉(xiang) 小學校長鄧增群培(左四)和太陽能熱水器管理員赤來偉(wei) 色(左五)商討如何加強太陽能熱水器的維護與(yu) 管理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5月3日,在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伊日鄉(xiang) 小學,紮西措姆(中)在父親(qin) 帕巴澤仁(右)的陪伴下,接受李純民(左)贈予的一雙為(wei) 她專(zhuan) 門定製的新鞋。紮西措姆自幼患有足部殘疾,穿普通鞋子無法舒適行走。2020年,李純民個(ge) 人出資為(wei) 紮西措姆定製了一雙鞋。不久前,得知紮西措姆的鞋子穿破後,李純民再次為(wei) 她定製了一雙新鞋。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5月12日,李純民(左)與(yu) 西藏昌都市藏醫院骨科天津援藏的李明新主任查看右腳殘疾女童紮西措姆的X光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5月2日,在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濱達鄉(xiang) 濱達村,李純民(左二)在當地村民向巴巴登(右二)家中查看沼氣罐的使用情況。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5月2日,李純民趕到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濱達鄉(xiang) 濱達村,為(wei) 當地村民向巴巴登協調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調試工作。這是李純民(右二)通過濱達鄉(xiang) 小學老師索朗卓瑪(右一)作藏語翻譯,就熱水淋浴室與(yu) 水衝(chong) 廁整體(ti) 改造計劃給向巴巴登(左二)提出建議。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5月2日,李純民趕到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濱達鄉(xiang) 濱達村,為(wei) 當地村民向巴巴登協調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調試工作。這是李純民(左一)與(yu) 太陽能熱水器廠家技術人員協商太陽能熱水器安裝調試方案。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5月3日,李純民前往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伊日鄉(xiang) 崩日村看望1979年下鄉(xiang) 工作時結識的房東(dong) 一家。這是房東(dong) 的大兒(er) 子澤仁多加(右)在家門口熱情歡迎他。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5月11日,李純民在西藏昌都拍攝城市新貌。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4月22日,在天津大學一學生食堂,李純民(右)與(yu) “齊興(xing) ”助學獎勵基金資助的藏族學生紮西措姆交流。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