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909萬畢業生,求職路上需要哪些補給?

發布時間:2021-06-02 11:22:00來源: 光明日報

  909萬(wan) ,是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總規模人數,比去年增加35萬(wan) 人。

  在此前教育部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坦言,今年一季度以來,國民經濟呈持續穩定恢複態勢,為(wei) 穩就業(ye) 奠定了堅實基礎,但疫情對就業(ye) 的深層次影響仍在繼續,2021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形勢依然複雜嚴(yan) 峻。

  當前,距畢業(ye) 生離校還有2個(ge) 月時間,他們(men) 此時都麵臨(lin) 什麽(me) 困惑,又需要怎樣的幫助?為(wei) 了讓大學畢業(ye) 生的求職路走得更平坦、順暢,記者梳理出他們(men) 最關(guan) 心的幾個(ge) 求職問題,並邀請專(zhuan) 業(ye) 人士為(wei) 其解答疑惑、支招獻策。

  堅實的專(zhuan) 業(ye) 與(yu) 綜合能力是基礎

  首都師範大學2017級本科生徐麗(li) 潔:作為(wei) 一名普通高校應屆畢業(ye) 生,我如何才能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哪些品質至關(guan) 重要?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新就業(ye) 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

  在我國規模龐大的高校畢業(ye) 生群體(ti) 中,重點院校與(yu) 普通院校的占比約為(wei) 1∶8,並且近一半的為(wei) 大專(zhuan) 畢業(ye) 生。普通高校畢業(ye) 生與(yu) 重點高校畢業(ye) 生,在就業(ye) 機會(hui) 數量和質量方麵麵臨(lin) 較大差距。普通高校畢業(ye) 生獲得優(you) 質崗位的難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要獲得用人單位青睞,需要高校畢業(ye) 生向用人單位傳(chuan) 遞個(ge) 人具備優(you) 秀素質的信號,包括優(you) 異的學業(ye) 成績、英語能力和一些專(zhuan) 業(ye) 證書(shu) 、競賽獲獎、活動經曆等。無論是重點院校還是普通院校,上述所有成績都來自於(yu) 學生大學期間的努力。對任何一名大學生而言,大學四年的努力並非無效,畢業(ye) 時就業(ye) 機會(hui) 多寡是由大學四年努力所決(jue) 定,並且也將決(jue) 定畢業(ye) 工作後職業(ye) 能力是否能夠快速提升。

  職業(ye) 視野與(yu) 認知的差距是普通高校畢業(ye) 生與(yu) 重點院校畢業(ye) 生在求職時的重要差距。很多企業(ye) 關(guan) 注重點院校大學生,願意去重點院校做企業(ye) 宣講,介紹行業(ye) 與(yu) 企業(ye) 發展信息,這些信息對於(yu) 塑造大學生職業(ye) 的視野與(yu) 認知作用巨大。普通高校大學生應努力用好校內(nei) 外資源和互聯網資源,擴展職業(ye) 視野與(yu) 認知。視野與(yu) 認知的差距導致了很多普通高校畢業(ye) 生職業(ye) 規劃不夠清晰,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能夠從(cong) 事什麽(me) 行業(ye) ,做什麽(me) 崗位。很多大學生畢業(ye) 想去互聯網公司,但根本不知道互聯網公司怎樣經營,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麽(me) 崗位。普通高校畢業(ye) 生應早做職業(ye) 規劃,在大學階段就為(wei) 未來職業(ye) 提前做好準備。

  無論是重點院校還是普通高校,堅實的專(zhuan) 業(ye) 基礎和較高的綜合能力,包括專(zhuan) 業(ye) 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是獲得就業(ye) 機會(hui) 與(yu) 職業(ye) 成長的基礎。大學畢業(ye) 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應謹慎選擇,考慮長期發展。職業(ye) 發展是一場馬拉鬆,隻要大學畢業(ye) 生能夠持續學習(xi) ,打牢專(zhuan) 業(ye) 基礎,不斷提升綜合能力,也可以獲得光明的職業(ye) 發展前景。

  提升信息檢索與(yu) 甄別能力以應對新變化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8級研究生趙丹耀:由於(yu) 疫情防控需要,我們(men) 現在基本都是在網上投簡曆、有的麵試也搬到了網上舉(ju) 行。對於(yu) 這種新變化,我們(men) 應該做怎樣的調整?

  天津大學就業(ye) 指導中心主任柳豐(feng) 林:

  麵對網絡招聘的興(xing) 起與(yu) 不斷優(you) 化升級,求職者需要迅速轉變觀念,跟上形勢,提前做好應對。首先,要提升信息檢索與(yu) 甄別能力。網絡招聘信息易獲取,但時間跨度長,信息準確性良莠不齊。快速從(cong) 海量信息中精準搜尋,獲取意向崗位信息尤為(wei) 關(guan) 鍵,這需要求職者預先做好生涯規劃與(yu) 職業(ye) 定位,相對明確求職區域、薪酬待遇、崗位類別、專(zhuan) 業(ye) 需求等信息,提前鎖定檢索關(guan) 鍵詞,聚焦意向求職範圍針對性投遞簡曆,節約時間成本,提高求職成功率。

  其次,要提升簡曆製作能力。網絡招聘方式下,用人單位會(hui) 收到更多簡曆,使得招聘者閱讀簡曆時間更短,篩選工作更加困難。這就要求求職者的簡曆更加簡潔明了,要在有限的文字空間內(nei) ,集中突出呈現自己與(yu) 崗位相匹配的優(you) 勢能力與(yu) 相關(guan) 工作履曆,減少沒有事實支撐的自我評價(jia) 。

  再次,要提升網絡麵試能力。網絡麵試不同於(yu) 線下麵試,需要求職者不僅(jin) 可以熟練使用各種視頻麵試工具,也能對網絡卡頓、信號失聯等突發情況進行妥善應對。更重要的是,求職者一定要提前進行演練,轉換到麵試者視角來觀察自己的麵試表現,確保自己的麵試形象與(yu) 聲音處於(yu) 最佳狀態,齊備各類突發預案,盡量減少場外因素對麵試的影響。

  網絡招聘模式雖在疫情期間占據了主流,但因為(wei) 目前還存在諸多局限,很多用人單位已恢複線下招聘渠道,求職者千萬(wan) 不可貪圖便利,放棄參加線下的宣講與(yu) 招聘活動,錯過線下求職成功的機會(hui) 。此外,網絡招聘也千萬(wan) 不可一投了之,各種意外因素都可能影響簡曆的成功投遞,一定要盡量拓寬與(yu) 用人單位招聘人員之間的溝通聯係渠道,養(yang) 成追蹤聯係習(xi) 慣,確保自己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應聘動態,及時調整求職進度,以免貽誤最佳求職時機。

  展示三級信息可更高概率通過簡曆篩選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2017級本科生雷雅婷:最近在求職過程中,我發現,要想通過簡曆篩選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麽(me) ,簡曆篩選是一個(ge) 怎樣的標準?什麽(me) 樣的簡曆能引起用人單位關(guan) 注?

  教育部創新創業(ye) 教育指導委員會(hui) 委員、萬(wan) 學教育董事長張銳:

  簡曆是求職者向應聘單位展現自身價(jia) 值的第一次機會(hui) ,以此讓招聘人員在沒有見到你之前,就判斷你可能足夠優(you) 秀,從(cong) 而允許你進入筆試和麵試。優(you) 秀企業(ye) 對簡曆的篩選一般有三關(guan) ,第一關(guan) 是針對關(guan) 鍵信息的電腦係統篩選,第二關(guan) 是人力資源部篩選,第三關(guan) 是意向職能部門篩選。三關(guan) 綜合淘汰率大約70%~95%。

  究其本質,三關(guan) 篩選都是通過求職者在簡曆中陳述的經曆與(yu) 成果,來評估其優(you) 秀程度。評估方法主要有三個(ge) 關(guan) 鍵點:第一,確定簡曆展現的能力是否符合企業(ye) 需求;第二,判斷其優(you) 秀程度在所有應聘者中的排序;第三,分析其優(you) 秀程度的真實性。

  因此,我們(men) 在簡曆中要充分展現應聘企業(ye) 所需的各項能力,並用直觀方式表明各項能力的優(you) 秀程度,還要提供能力優(you) 秀程度的有效證據。由於(yu) 人的各種能力都是參與(yu) 對應活動訓練而成,所以招聘人員主要關(guan) 注大學生經曆中可以錘煉重要能力的那些高價(jia) 值活動,並且通過活動成果判斷能力優(you) 秀程度及真實性。

  對於(yu) 大學生,應在簡曆中按照三檔重要層級,有理有據展現以下信息,即可更高概率通過簡曆篩選。第一級信息是,自身經曆中可能超越80%以上競爭(zheng) 者的曾任社團職務信息、高難度且高價(jia) 值活動成果和各種高規格競賽成績。第二級信息是重要人物的推薦信。第三級信息是個(ge) 人基本情況、理想簡述和求職崗位意向。

  大家應在簡曆中將三檔層級信息,按照以下邏輯排序進行分項精要表達:(1)求職綜述,(2)個(ge) 人基本信息,(3)理想簡述,(4)性格描述與(yu) 崗位意向,(5)曾任社團職務,(6)高規格競賽成績,(7)高價(jia) 值活動成果,(8)企業(ye) 高階實踐,(9)推薦信,(10)各類證明材料目錄。

  就業(ye) 壓力要對症下藥

  天津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伊天威:嚴(yan) 峻的就業(ye) 形勢,往往會(hui) 增加我們(men) 的心理壓力與(yu) 焦慮感。麵對這樣的情況,我們(men) 該如何看待與(yu) 排解壓力?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瑞敏:

  在當前嚴(yan) 峻的就業(ye) 形勢下,很多學生會(hui) 感到“壓力山大”,結合平時對學生的觀察,我發現以下幾種情況比較普遍:

  一是與(yu) 同伴比較之下產(chan) 生嚴(yan) 重的自卑心理。目前尚未落實工作的畢業(ye) 生可能會(hui) 覺得別人都很優(you) 秀,而自己沒有拿得出手的資曆或技能,感覺壓力特別大。實際上,這是同輩競爭(zheng) 所帶來的認知偏差。在重點高校,存在“大池塘小魚效應”——大平台的優(you) 秀學生很多,而自己就像一條沒什麽(me) 分量的小魚。有類似想法的學生,需要主動走出所在的“圈子”,看見更大的世界。作為(wei) 大學生,其實隻要走向社會(hui) ,就會(hui) 發現有各種各樣種類不一、層次不一的工作,即便自己與(yu) 同樣受教育背景的同學相比實力較弱,但隻要自己的期待能夠及時、靈活地調整,總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二是對自我和職場均缺乏了解的迷茫心理。有些學生實習(xi) 實踐經曆較少,因此既不清楚自己是誰、喜歡什麽(me) 、能做什麽(me) ,也不了解社會(hui) 發展趨勢、不同職業(ye) 的具體(ti) 要求等,求職時不知道自己該從(cong) 何下手,導致求職中顧慮重重、行動遲緩。對此,建議學生要就業(ye) 本身就當作一項工作,在與(yu) 用人單位接觸互動的過程中,主動了解社會(hui) 與(yu) 職業(ye) ,逐步了解自己大概適合幹什麽(me) 。同時,盡可能多參與(yu) 實習(xi) 實踐,在實踐體(ti) 驗中可以增加對自身與(yu) 職場的認知,並能發展一些相關(guan) 能力。

  三是自我發展意向與(yu) 家人期待不一致導致的糾結心理。如考研失利的本科生在談及備考起因和過程時,不少學生都會(hui) 提到家人的期待。當家人的期待與(yu) 自我發展意向不一致時,學生就會(hui) 陷入糾結的心理狀態。建議學生們(men) 要把握好聽取重要他人建議和自主決(jue) 策之間的平衡。就業(ye) 選擇的結果是由自己承擔,應該由自己負責做出決(jue) 策,父母的提醒和建議雖能給自己很大幫助,但或許並不完全適合自己。因此,學生需要做的是擴大信息源,多聽聽院係負責就業(ye) 工作的輔導員、導師、用人單位的校友等不同立場的觀點,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