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治多縣上一堂草原生態課
“我們(men) 的家鄉(xiang) 在三江源,我們(men) 要熱愛三江源、保護三江源,守護我們(men) 的生態水源地……”7月,走進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加吉博洛鎮吉尕小學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基地,教室淡綠色的牆麵清新、自然。在這裏記者和學生們(men) 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課。
“我們(men) 學校有一條校規,每周開設環保課程,全校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要參與(yu) 。”吉尕小學老師鬧布智美告訴記者,開設環保課的目的就是從(cong) 小教育孩子們(men) 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養(yang) 成保護環境的好習(xi) 慣。
吉尕小學是一所鎮屬全日製寄宿小學,主體(ti) 生源為(wei) 治多縣五鄉(xiang) 一鎮的牧民子女,這裏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項目基地。
“這堂課既要寓教於(yu) 樂(le) ,又要生動活潑,從(cong) 點滴事、身邊人讓學生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真諦。”學校的環保課老師鬧布智美為(wei) 了上好課,想盡了辦法。他介紹,從(cong) 2016年5月開始,吉尕小學聯合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hui) 等機構通過合作的形式,在學校開展“綠色搖籃”係列活動,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青少年生態教育項目”,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生從(cong) 小處著眼了解環保,從(cong) 小處著手實踐環保,養(yang) 成保護環境從(cong) 我做起的意識。
“這是學生們(men) 用的課本《我家住在三江源》,內(nei) 容包括‘三江源——我的家’‘我們(men) 身邊的生靈’‘我們(men) 與(yu) 大自然’三大部分篇目,我們(men) 還開設了‘我們(men) 住在哪裏’‘三江源起源的地方’‘從(cong) 一顆種子到一片森林’等與(yu) 三江源息息相關(guan) 的課程。”鬧布智美說,自從(cong) 上了環保課,全校80%的學生知道了縣城周邊和自家牧場附近的山川、河流名稱。
“我們(men) 都喜歡上環保課,我現在知道長江的源頭是我的家鄉(xiang) ,知道哪些動物要受到保護,夏天老師還會(hui) 帶我們(men) 出去觀察植物,然後讓我們(men) 畫下來。”五年級學生拉毛卓瑪說。
“我來自治多縣索加鄉(xiang) ,這是‘環保衛士’傑桑·索南達傑的故鄉(xiang) ,他推動了環保事業(ye) 的發展。現在我也參與(yu) 到了環保事業(ye) 中,帶著孩子們(men) 一起了解環境、保護環境,這是熱愛,也是責任。”鬧布智美說。
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接受更好的生態教育,學校邀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及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hui) 環保人員為(wei) 同學們(men) 上生態保護課。同時,學校還通過標本采集、生態觀測等戶外模式培養(yang) 孩子們(men) 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學生也通過繪畫、書(shu) 法、攝影等形式表達自己對家鄉(xiang) 的熱愛。
據了解,從(cong) 三江源地區開設環境教育示範學校至今,玉樹州開展了豐(feng) 富多彩的具有生態和人文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和環保實踐活動,讓生態知識和環保理念走進課堂,讓更多孩子了解自己的家鄉(xiang) ,推動三江源地區青少年生態教育發展,並通過增強青少年環境意識影響到更多的牧區家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果洛州:暑假裏的“育苗加油站”
暑假裏,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下大武鄉年紮村夏季草場的“育苗加油站”裏,孩子們唱歌、繪畫、遊戲,享受快樂時光。[詳細] -
援青博士服務團走進青海民族大學
中組部、團中央第21批援青博士服務團5月12日走進青海民族大學,與青海民族大學學生開展結對幫扶、擔任人生導師活動。[詳細] -
今年青海省將投資25億元為教育強基
2月6日,記者從青海省教育工作會上獲悉,今年計劃投資25億元促進辦學條件標準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