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逐夢青春 中國農大社團赴西藏日喀則進行暑期實踐

發布時間:2021-08-23 09:07: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能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與(yu)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來到西藏自治區進行實地觀察、學習(xi) ,感受當地百姓生活的變化,對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的觸動都很大。”近日,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峰雲(yun) 社(下文簡稱“峰雲(yun) 社”)人文科考隊從(cong) 西藏自治區完成暑期實踐返回北京。回憶這次經曆,隊長胡欽清感受頗多。


圖為(wei)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人文科考隊在青稞田裏了解情況

  據介紹,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峰雲(yun) 社是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學生自發組織、校團委領導下的群眾(zhong) 性體(ti) 育類團體(ti) ,成立於(yu) 2003年,除了2020年應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離,每年暑期都會(hui) 有一批在校學生組成登山、科考、定向、攀岩4支隊伍前往西藏開展暑期實踐。其中,峰雲(yun) 社人文科考隊已有15年赴西藏開展社會(hui) 實踐的曆史。


圖為(wei) 綠亞(ya) 生態的工作人員給同學們(men) 講解沙棘種子的選育

  “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暑期實踐的時間縮短了,但隊員的熱情與(yu) 認真程度絲(si) 毫沒有受到影響。在有限的時間內(nei) ,大家積極走訪,獲得了豐(feng) 富的信息。”胡欽清介紹,為(wei) 了這次暑期實踐活動,科考隊從(cong) 4月開始,經過筆試、麵試、體(ti) 能測試選拔以及體(ti) 能訓練、調研培訓,進行了準備。8月初,同學們(men) 來到日喀則市桑珠孜區開展調研實踐活動,圍繞“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與(yu) 農(nong) 業(ye) 治理轉型——以日喀則市桑珠孜區青稞產(chan) 業(ye) 為(wei) 例”和“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一鎮一園’產(chan) 業(ye) 扶貧的實踐與(yu) 探索”兩(liang) 個(ge) 課題,19名隊員分組赴甲措雄鄉(xiang) 與(yu) 江當鄉(xiang) ,對當地的產(chan) 業(ye) 園區、龍頭企業(ye) 以及民居進行了走訪,觀察當地的產(chan) 業(ye) 發展實況與(yu) 居民生活,了解相關(guan) 政策與(yu) 規定。


圖為(wei) 雲(yun) 旺大棚內(nei) 的沙棘苗


圖為(wei) 工人正在玫瑰大棚內(nei) 對植株修整除草


圖為(wei) 雲(yun) 旺大棚的番茄

  在生態設施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德琴3900陽光莊園和以“光伏小鎮”聞名的郭加新村,隊員們(men) 了解了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脫貧的實際情況,參觀了青稞深加工生產(chan) 線,還與(yu) 相關(guan) 企業(ye) 負責人就創新產(chan) 品形式進行了探討。

  隊員田潤澤說,這裏的青稞深加工企業(ye) ,不僅(jin) 是特色產(chan) 品的“高原工廠”,青稞可以在這裏經過精致加工變成啤酒、麵條、餅幹等更具市場潛力和特色鮮明的不同產(chan) 品,同時還承擔助力群眾(zhong) 致富的工作,讓群眾(zhong) 可以在家門口得到工作機會(hui) 。他發現,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願意留在家鄉(xiang) 工作,而不再執著於(yu) 外出打工。

  “這是我第一次到西藏扶貧示範村參加入戶調研實踐活動。這裏的群眾(zhong) 淳樸而熱情地向我們(men) 介紹他們(men) 的生活情況,我們(men) 能看到,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當地居民們(men) 的生活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隊員李儀(yi) 說。

  隊員們(men) 了解到,為(wei) 了響應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政策,當地青稞產(chan) 業(ye) 以成立合作社、引進企業(ye) 、鼓勵家庭農(nong) 場為(wei) 主要形式進行農(nong) 業(ye) 治理轉型。其中,家庭農(nong) 場采取規範化生產(chan) 的方式,進行農(nong) 牧結合,推廣先進技術,讓很多當地老百姓積極轉變了思想。

  通過暑期實踐活動,隊員們(men) 看到了西藏鄉(xiang) 村令人驚喜的發展變化,看到了群眾(zhong) 為(wei) 創造美好生活而積極奮鬥的姿態。大家表示,將繼續投身社會(hui) 實踐,用青春澆灌成長,真正把所學和所行結合起來,把青春奮鬥融入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中,以夢為(wei) 馬,不負韶華。(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圖片由中國農(nong) 大峰雲(yun) 社提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