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通訊:從放羊娃到博士生 他的夢想是“修一條路”

發布時間:2021-08-25 15:3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通訊:從(cong) 放羊娃到博士生他的夢想是“修一條路”
黃恒偉(wei) 與(yu) 團隊為(wei) 莫喀高鐵項目進行凍融劈裂試驗。 受訪者供圖

  204.4攝氏度與(yu) 零下48攝氏度——前者是改性瀝青開始融化的溫度,後者是莫喀高鐵(莫斯科—喀山)常見的環境溫度。為(wei) 了研發適用於(yu) 嚴(yan) 寒地區高速鐵路的高性能全斷麵瀝青混凝土強化基床,為(wei) 莫喀高鐵保駕護航,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博士黃恒偉(wei) 與(yu) 道路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團隊成員為(wei) 這兩(liang) 個(ge) 極端溫度付出了252個(ge) 白天與(yu) 黑夜。


黃恒偉(wei) 與(yu) 團隊為(wei) 莫喀高鐵項目進行四點彎曲疲勞試驗。 受訪者供圖

  “從(cong) 我記事起,家鄉(xiang) 就是晴天塵土飛,雨天泥裹腿。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條下雨不會(hui) 滑倒的路。”談及從(cong) 事土木科研的初衷,黃恒偉(wei) 分享了自己兒(er) 時在家鄉(xiang) 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鏡子岩村放羊的經曆。放羊時一旦遇到下雨天,鄉(xiang) 村泥巴路會(hui) 變得更加泥濘,不僅(jin) 容易滑倒,粘上泥巴的鞋還會(hui) 越來越重,直到最後“腳都抬不起來”。

  交通不便帶來的困擾不止體(ti) 現在放羊,鏡子岩村村民要去縣城賣農(nong) 作物,全靠人力肩挑背扛,往往天不亮出發,回到家已是第二天淩晨。村子裏學生去最近的鄉(xiang) 中學讀書(shu) ,需要在天不亮時出發,手持竹子做的火把,翻山越嶺走七八裏土路。“我當時就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走出小山村,學到本事後,用自己的力量幫家鄉(xiang) 修路,因為(wei) 隻有改變家鄉(xiang) 的交通才能改變老百姓的生活。”黃恒偉(wei) 回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雄安新區項目——瀝青路麵複合試件成型。 受訪者供圖

  2017年黃恒偉(wei) 考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博士,成為(wei) 鏡子岩村第一位博士生。但他沒想到,他還沒來得及施展他的抱負,脫貧攻堅已幫他實現兒(er) 時的夢想——黃恒偉(wei) 還未博士畢業(ye) ,家鄉(xiang) 已通上了水泥硬化路。

  “這是全村的期盼,通路那天村民們(men) 像過年一樣開心,再也看不到放羊娃打著火把去上學了。”黃恒偉(wei) 說,通路以後,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大家養(yang) 成了晚飯後一起散步的“新習(xi) 慣”。“看得出來,大家十分愛惜這條家門口的水泥路,經常自發清理路上的雜草、泥土。”

  雖然無法親(qin) 自為(wei) 家鄉(xiang) 修路,但黃恒偉(wei) 所在的科研團隊承接了更富挑戰性的科研項目——牽頭設計研發適用於(yu) 季凍區高速鐵路全斷麵瀝青混凝土強化基床表層,助力未來莫喀高鐵修建。


黃恒偉(wei) 在實驗室進行瀝青混合料拌製。 受訪者供圖

  莫喀高鐵項目自2013年提出至今,圍繞工程中可能麵臨(lin) 的一些技術難題,中國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已開始著手攻關(guan) 。每天黃恒偉(wei) 和其團隊成員都需要用204.4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讓瀝青融化,將改性劑按照不同比例摻入液化瀝青,並製作高性能改性瀝青混合料,隨後再讓高性能改性瀝青混合料冷卻至莫喀高鐵常見的環境溫度——零下48攝氏度,並測試其力學性能。

  雖然遭遇一次次失敗,但黃恒偉(wei) 和團隊成員從(cong) 未想過放棄。“走沒有人走過的路是很難,但想想現在,連最難修的‘天路’墨脫公路都已經開始鋪設柏油路,我必須堅持下去。”黃恒偉(wei) 說。

  經過252天不間斷的實驗,黃恒偉(wei) 和團隊成員終於(yu) 探明了莫喀高鐵中極端氣候下季節性凍土區域無砟軌道高速鐵路全斷麵瀝青混凝土強化基床表層的工作機製與(yu) 服役性能。此外,他們(men) 團隊還用兩(liang) 年時間創新性地首次實現瀝青路麵層間界麵無損分離技術,為(wei) 延長高速公路服役壽命提供技術支撐。如今這一技術已經服務於(yu) 中國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區——雄安新區的交通建設。

  黃恒偉(wei) 的科研經曆是中國青年土木科研人員投身“一帶一路”建設的縮影。據統計,僅(jin) 黃恒偉(wei) 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學2017級土木博士黨(dang) 支部及班級同學,就參與(yu) 了“一帶一路”建設和交通強國工程建設項目80餘(yu) 項,發表高水平SCI/EI論文160餘(yu) 篇,申請國家專(zhuan) 利30餘(yu) 項。在川藏鐵路、港珠澳大橋、土耳其恰納卡萊大橋、張皋過江通道、蒙華鐵路等一係列享譽世界的超級工程均能看到他們(men) 的身影。

  結束一天的實驗,當黃恒偉(wei) 走出西南交通大學土木館時,已是淩晨2時。在他看來,道路通則百業(ye) 興(xing) ,從(cong) 山區的放羊娃到西南交大博士,從(cong) 家鄉(xiang) 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己的夢想一直沒有變過——“修一條路”。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雪拉藏紙:承載千年墨香

    在拉薩市尼木縣,雪拉藏紙以其獨特的技藝和品質被列為西藏三大藏紙之一,已有1300多年曆史。曆經時間洗禮,雪拉藏紙製作技藝在一代代手藝人中薪火相傳,承載著千年墨香。 [詳細]
  • 圖解|西藏教育的華麗轉身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教育從小到大,從單一到綜合、從低水平到較高水平,從極其落後的封建農奴製寺院教育跨入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行列,實現了華麗轉身。[詳細]
  • 小小圖書角 濃濃書香氣

    校園圖書角的建立,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讀書興趣,還為推動書香校園文化建設增添了一抹色彩。在全天候的閱讀氛圍中,同學們沉浸書海、細讀品味,書香溢滿整個校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