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紮實推進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 今年實現農牧民就業近三萬人
今年以來,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把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ye) 作為(wei) 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踐行為(wei) 民辦實事的重要抓手,實施積極就業(ye) 政策,在狠抓落實上出實招,在推進發展中下實功,多點發力,全力促進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工作。2021年以來,該區實現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2.9萬(wan) 人、實現收入3.79億(yi) 元,區外轉移就業(ye) 人數305人,實現組織化轉移就業(ye) 20629人。
堅持“三級聯動”,壓實工作責任。桑珠孜區成立區、鄉(xiang) 、村三級勞務輸出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區轉移就業(ye) 工作。實行轉移就業(ye) “每日通報”製度,及時跟蹤掌握全區轉移就業(ye) 情況,並將其納入年度考核指標,層層傳(chuan) 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
發揮“兩(liang) 個(ge) 優(you) 勢”,提升組織化輸出。發揮勞動力資源優(you) 勢,堅持市場化運營,該區目前擁有2家勞務派遣公司、76個(ge) 勞務合作社、176個(ge) 勞務經紀人,2021年以來,區、鄉(xiang) 、村三級勞動輸出合作社和勞務派遣公司組織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ye) 3823人。發揮城市中心區位優(you) 勢,積極協調對接拉日高速、光伏園區、經開區、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扶貧產(chan) 業(ye) 、移動公司、珠峰投資公司、邊雄鄉(xiang) 甲根村生態田園等工程項目,實現組織化轉移就業(ye) 4125人,創收2186萬(wan) 元,讓群眾(zhong) 就近就便、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實現就業(ye) 。
落實“三項補貼”,建立激勵機製。落實就業(ye) 創業(ye) 補貼、求職創業(ye) 補貼、一次性路費補貼等,用政府扶持政策引導和鼓勵勞務派遣機構主動跑市場、找崗位,群眾(zhong) 主動轉移就業(ye) 。2021年以來,桑珠孜區人社局共向勞務派遣機構兌(dui) 現組織化轉移就業(ye) 補貼41.55萬(wan) 元,831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從(cong) 中受惠。
把握“五個(ge) 精準”,提升服務水平。精準采集,實行信息係統化管理,精準采集群眾(zhong) 就業(ye) 意願、務工方向、工資收入、技能水平等基礎數據信息;通過多種渠道,掌握市場用工需求,精準采集就業(ye) 崗位信息,並通過微信、公示欄、招聘會(hui) 等形式進行崗位推薦。精準宣傳(chuan) ,對12個(ge) 鄉(xiang) (街道)新任主要領導、人社經辦人員、176個(ge) 新任村幹部進行人社政策培訓,通過“以點帶麵”擴大政策宣傳(chuan) 範圍,依托基層力量精準開展政策宣傳(chuan) 和就業(ye) 動員,2021年以來,共開展政策宣傳(chuan) 4場次,惠及3220餘(yu) 人次。精準培訓,堅持因人施訓、因崗施訓,2021年以來,組織開展了廚師、汽車維修、電工、創業(ye) 等培訓1077人,其中結業(ye) 1063人、就業(ye) 914人,就業(ye) 率達86%,通過培訓,農(nong) 牧民月平均增收1500—3000元;同時,每年開展一次農(nong) 牧民勞動技能大賽,激發勞動者學技術、練本領、比技能的熱情,2021年有142名選手參賽,設立了15個(ge) 比賽項目。精準服務,抓好就業(ye) 跟蹤服務工作,提供勞動維權法律谘詢和暢通投訴渠道,讓群眾(zhong) 安心就業(ye) 、穩定增收。精準兜底,目前桑珠孜區共有387個(ge) 公益性崗位,重點幫助就業(ye) 困難人員實現就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拉薩市民族手工藝品縫紉高級培訓班結業
據悉,培訓采取理論加實際操作的模式安排現場實操,在學習手工技能理論的同時突出“誌智雙扶”,真正幫助學員增強技能,拓寬就業渠道。[詳細] -
46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371個 27日拉薩這場招聘會別錯過
據悉,參加此次招聘會的用人單位有西藏自治區林木科學研究院、西藏國能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46家用人單位,提供就業崗位371個,其中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崗位294個,適合城鎮失業人員的崗位77個。[詳細] -
2021年西藏自治區全區就業創業工作調度會召開
會上,西藏自治區就業局介紹了2021年1至7月全區就業工作進展情況;各地(市)就上半年就業創業工作亮點及好的做法分別作了經驗交流發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