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青春,伴你成長:青年教師節日心語
在第37個(ge) 教師節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信勉勵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時強調,“好老師要做到學為(wei) 人師、行為(wei) 世範”“真正把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興(xing) 國必先強師,一批批青年教師,正成為(wei) 支撐教育事業(ye) 的中堅力量。新華社記者近距離觀察一些青年教師教學工作和生活,感受他們(men) 的蓬勃朝氣和向上力量,聆聽他們(men) 為(wei) 國家培養(yang) 好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動人故事和青春心聲。
“一專(zhuan) 多能”嗬護小苗自由生長
又見秋光滿,滿園桃李香。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校園裏,熱鬧異常。
帶著三年級六班的46個(ge) 孩子完成一小時的“英語歌曲”課程,32歲的教師陳秋穎喝了幾口水,又小跑著到操場繼續上獨輪車課程。
“獨輪車是我們(men) 的特色課程,能訓練孩子們(men) 的專(zhuan) 注力、平衡力。”陳老師說。
從(cong) 英語歌曲到獨輪車,跨度是不是有點大?
看記者有些錯愕,陳老師笑了笑:“下午有彈性課程,我還可以教國際象棋和珠心算呢……”
這所學校一直提倡“四力教育”:讓學生的身體(ti) 、大腦、精神、行動都更有力量。這給老師們(men) 帶來挑戰:必須從(cong) “一招鮮”向“一專(zhuan) 多能”轉變。
下課後,陳秋穎掰著手指給記者數了一下,她能教12門課程。
一開始,學生家長們(men) 並不放心這種教育模式:“天天讓孩子們(men) 玩,學習(xi) 成績能上來嗎?”
“麵對家長投訴,校長帶著我們(men) 給家長做工作,爭(zheng) 取支持。”陳秋穎回憶說,漸漸地,家長們(men) 發現,孩子們(men) 身體(ti) 更強壯了,注意力提升了,學習(xi) 成績也一路向上。
今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孩子們(men) 的負擔減輕了,陳秋穎們(men) 的工作更忙了。“學校從(cong) 暑假就開始麵向社會(hui) 提供托管服務。把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men) 更陽光、更自由地成長。”陳秋穎說。
讓教育回歸本質。“雙減”政策下,越來越多的孩子臉上洋溢著快樂(le) 、純真的笑容,越來越多精通“十八般武藝”的老師守護著孩子們(men) 的幸福童年。
用行動讓孩子享受更均等的教育
剛送走一批高三畢業(ye) 生,北京市匯文中學教育集團英語教師羅錦虹來到學校的永外校區工作,開始自己的“輪崗”生活。
“從(cong) 帶高三到教初一,變化不小,新的生活也讓人充滿期待。”羅錦虹笑著說。
匯文中學永外校區位於(yu) 北京市東(dong) 城區南部。為(wei) 落實“雙減”政策,新學期開始,北京啟動新一輪教師輪崗工作,並在東(dong) 城、密雲(yun) 兩(liang) 區率先試點教師跨校區、跨學區“輪崗製”。
新校區距離羅錦虹原單位有6公裏多,需換乘一次地鐵,再步行一段時間。上班時間從(cong) 過去5分鍾增加到現在的40多分鍾,她覺得可以接受。“學校很多前輩都有交流輪崗經驗,今年有80多名教師跨校交流,我隻是其中一員。”羅錦虹說。
到新校園上班,她帶來三個(ge) 大箱子:“裏麵是給孩子們(men) 準備的英語材料。有音標卡片、雜誌、原版書(shu) 籍等,還有往屆學生的作業(ye) 集,留個(ge) 紀念。”新學期開始,她開設了麵向整個(ge) 年級的課後輔導,以“自主閱讀讓我快樂(le) ”為(wei) 題,培養(yang) 學生的閱讀興(xing) 趣。
新的校園環境,讓羅錦虹陌生又熟悉:“每個(ge) 孩子都有平等享受教育資源的權利,不管在哪個(ge) 校區,我都會(hui) 用心上好每堂課,不讓任何一個(ge) 孩子掉隊。”
據了解,2021年底之前,北京市將再啟動六個(ge) 區的幹部教師輪崗交流試點,未來還將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在全國其他地區,也有許多學校正進行教師輪崗試點工作,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老師加入“走讀”隊伍。對老師們(men) 來說,變換的是工作地點和環境,不變的是教書(shu) 育人的責任與(yu) 初心。
用愛背起殘疾兒(er) 童的未來
顏誌霞起了個(ge) 大早,擠進菜市場,買(mai) 好蔬菜,匆匆來到自己任職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把菜放進背簍,又放上教學用具、學習(xi) 用品,背在肩上,坐車進山。
汽車在山路上顛簸了1個(ge) 多小時,她來到15歲學生小李家。看到顏誌霞,小李熱情地迎上前。顏誌霞從(cong) 背簍裏拿出帶來的蔬菜,一樣樣擺到男孩麵前,教他講出菜名,生活語文課就這樣開始了。
小李是學校確定的“送教上門”37名重度殘疾兒(er) 童少年之一。從(cong) 2014年開始,我國啟動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提出“使每一個(ge) 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當年,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成立“黨(dang) 員先鋒服務隊”,顏誌霞和同事們(men) 為(wei) 全縣重度殘疾兒(er) 童少年“送教上門”。
老師們(men) 根據每個(ge) 孩子的不同狀況,義(yi) 務講授生活語文、運動康複等課程。有的孩子家境不寬裕,他們(men) 還送去衣服、食物等。從(cong) 那時起,一隻小小背簍成為(wei) 送教上門老師們(men) 的“標配”。
顏誌霞對學生們(men) 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你對學生好,他們(men) 會(hui) 感受到,並用自己的方式對你好,哪怕有時隻是一個(ge) 微笑,仍令人充滿力量。”
小曹是顏誌霞教的第一批學生,他先天性失聰,敏感自卑,不愛與(yu) 人交流。10年來,顏誌霞始終關(guan) 愛、鼓勵他,陪伴他成長。小曹後來考上了大學,臨(lin) 別,他設計了一件滿是愛心圖案的T恤送給老師,邊流淚邊用手語比劃:“老師,感謝您用10年的愛,為(wei) 我的世界照進一束光……”
正是學生們(men) 點滴的進步、一聲聲問候,讓顏誌霞內(nei) 心溫暖。“從(cong) 孩子清澈的眼神中,我看到希望,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不久前,顏誌霞被評為(wei) 四川省“最美教師”,她說,最大的心願是看到學生們(men) 能與(yu) 正常人一樣,去擁抱自己的未來。
令顏誌霞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老師加入特教行列,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教師總數已達1792.97萬(wan) 人,比上年增加60.94萬(wan) 人,增長3.52%,其中,特教教師增加6.11%,增加幅度最大。關(guan) 愛殘疾兒(er) 童少年的人更多了,孩子們(men) 通往未來的路,將越走越寬。
幫學生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
天空湛藍,池水清澈。健美的身姿,青春的麵龐……在廣東(dong) 中山大學校園遊泳池邊,2012年倫(lun) 敦奧運會(hui) 女子200米蝶泳冠軍(jun) 焦劉洋正為(wei) 學生們(men) 上遊泳課。
這位“90後”的奧運冠軍(jun) 站在大學生中間,幾乎看不出年齡差距,同學們(men) 都親(qin) 切地喚她“焦姐”。去年11月,她正式成為(wei) 中山大學體(ti) 育部的一名體(ti) 育教師。
“當老師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走進中山大學的那一刻,看到許多年輕的麵孔,我身上充滿力量,想和同學們(men) 一起去學些新東(dong) 西。”焦劉洋說。
教學中,她和學生亦師亦友。“我們(men) 相互學習(xi) ,共同成長。”她說。她的學生既有高水平運動員,也有普通本科生。對高水平運動員,她嚐試製定個(ge) 性化的訓練計劃;對於(yu) 普通學生,她努力讓他們(men) 克服對水的恐懼,享受遊泳運動。
上課時,有一名男生因為(wei) 心理原因,一度不敢下水。經過9節課的訓練,焦劉洋幫助這名學生學會(hui) 遊泳並通過考試。“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我想以後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他同樣會(hui) 努力突破自我,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焦劉洋說,“競技體(ti) 育是一個(ge) 不斷突破自己的過程,當老師和當運動員是相通的,我的責任就是幫助學生不斷突破,超越自我。”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ti) 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配齊配強體(ti) 育教師,建立聘用優(you) 秀退役運動員為(wei) 體(ti) 育教師或教練員製度。像焦劉洋這樣的奧運冠軍(jun) 的身影,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學教師的隊伍中,為(wei) 學生們(men) 的青春夢想助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兵老師”的特殊教師節
張俊跟隨部隊國防教育小分隊走訪察隅縣上察隅鎮米古村,當敲開兩間低矮破舊的土坯房時,眼前的景象讓張俊有些不敢相信:屋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木頭搭建的房屋,有的地方還在漏風。[詳細] -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中心小學教師平措次仁:用愛陪伴 守護孩子們的希望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就像閃爍在基層的一束束微光,架起了孩子們與外麵世界溝通的橋梁。他們堅守理想、耐得住寂寞,站在三尺講台上,將美好的青春奉獻給基層教育。[詳細] -
藏大召開慶祝第37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
會上,為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稱號的2名教師、10名“師德標兵”、30名“優秀教師”、32名“優秀教育工作者”進行了表彰,並為榮退教師頒發榮退證書和紀念章。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