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甘肅臨潭智慧校園“科技感”滿滿:師生同屏互動“學味”濃

發布時間:2021-09-28 09:5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甘肅臨(lin) 潭智慧校園“科技感”滿滿:師生同屏互動“學味”濃

  9月27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lin) 潭一中老師馬天吉在校門口人臉簽到後,準備開始一天的教學工作。 張婧 攝

  在校門口人臉簽到後,語文老師馬天吉進入教室,打開智慧校園雲(yun) 平台,做著課前準備工作。這時,學生們(men) 也陸續來到自己座位,拿起課桌上放置的平板電腦,開始學習(xi) 。

  “落霞與(yu) 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馬天吉講到《滕王閣序》中的千古名句時,與(yu) 之相應的圖景動畫映入眼簾,學生們(men) 感觸頗多,並將各自的感悟寫(xie) 下來,隨手用平板拍照,點擊“上傳(chuan) ”按鈕……如此一係列的操作,所有學生的課堂作業(ye) 已全部“被投屏”,師生間互動交流。

  上述一幕,發生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lin) 潭縣臨(lin) 潭一中,該校學生王若玉認為(wei) 現在的課堂“科技感滿滿”,這令她增加濃厚的學習(xi) 興(xing) 趣。“多元化教學對我的學習(xi) 很有幫助。”她說,知識點的理解能夠更加透徹,並能熟記於(yu) 心。


圖為(wei) 臨(lin) 潭一中學生王若玉刷電子校徽給家人打電話。 張婧 攝

  王若玉所說的“科技感”,還體(ti) 現在遠程巡課、智慧食堂、智慧宿舍,以及走班排課等方麵,而這些“智慧”,對於(yu) 住校生王若玉來說,也縮短了她與(yu) 家人之間的距離。“原來給家裏打電話,要到校門口找公用電話,或者借用老師的手機,現在學校安置了校園智能公用電話,用電子校徽一刷,隨時都可以通話。”她說。

  據悉,學校為(wei) 保障住校生的在校安全,還在智慧平台上動態管理學生信息。具體(ti) 而言,就是宿舍管理基於(yu) AI人臉識別技術,在住宿樓門口安裝人臉識別攝像頭,學生進入宿舍樓後,抓拍學生人像進行歸寢管理,平台自動統計學生進出數據,值周老師和班主任查看學生歸寢情況,清晰明了地掌握各宿舍樓的住宿概況。

  臨(lin) 潭一中校長楊學紅介紹說,該校自2017年開始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於(yu) 今年8月在校園內(nei) 建成5G基站,實現校園5G千兆網絡全覆蓋,整個(ge) 校園共有120多個(ge) 信息點。強大的網絡信息量,開放性、交互性成為(wei) 開展教學、交流研討的平台和工具。現階段,該校已利用快速、流暢的網絡優(you) 勢和天津市一百中學、河北承德第一中學多次開展線上大教研,以此來更新教師觀念,提升教師技能,為(wei) 智慧化校園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圖為(wei) 臨(lin) 潭一中智慧課堂。 張婧 攝

  根據《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2022年,我國要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台。中國電信甘南分公司將臨(lin) 潭一中作為(wei) 智慧校園的試點校進行打造,建設智慧管理、智慧教學、智慧生活、平安校園等十大功能應用,提升學校高質量、精細化管理能力,以及學校現代化教學水平,讓智慧校園惠及莘莘學子。

  中國電信甘南分公司副總經理景峰說,甘南電信一直致力於(yu) 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智慧校園打造,在甘南州建設了“三區三州”教育雲(yun) 平台,完成全州719所學校的校校通網絡接入及OA辦公自動化建設,222所學校的一鍵報警接入,以及4600多間教室的班班通接入。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