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河北無極:激發燃燒歲月的英雄力量

發布時間:2021-10-11 09:07: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裏城道中心小學的孩子們(men) 在表演情景劇《李狄三》。記者 章正 攝

  李狄三的腿已經腫得發亮。

  裹布深深勒進肉裏,滲出的黃水把長長的裹布浸透了,散發出一股難聞的臭味。

  “李指揮,你真不該瞞著大家啊!”陳幹事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哭喊起來。

  幾天後,他病情加重,獨立行走都很困難,為(wei) 了服從(cong) 支部決(jue) 定,又不影響工作,他讓通信員抱來一堆羊毛,撚成一根又粗又長的毛繩,與(yu) 各班的地窩子相連,他就扶著這根繩子,笑容滿麵地去各班看望大家,給他們(men) 上黨(dang) 課,講當年在延安跟隨王震將軍(jun) 熱火朝天開展大生產(chan) 運動的情景,講毛主席為(wei) 劉胡蘭(lan) 烈士題詞“生的偉(wei) 大、死的光榮”的深刻含義(yi) 。

  ——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這是一場煎熬的等待,卻鮮為(wei) 人知。

  “奶奶一直在等待,一等就是12年,沒想到,等來了爺爺犧牲的消息。”李狄三的孫子李會(hui) 田說。

  李狄三進藏之前,曾經給妻子馮(feng) 翠格寄了一封信,據李會(hui) 田回憶,由於(yu) 奶奶不識字,信件是由父親(qin) 李五鬥代念。其中,李狄三告訴家人,自己馬上要解放西藏,希望妻子照顧好家人。由於(yu) 年代久遠,信件早已尋找不到。

  1951年,李狄三犧牲在阿裏地區的紮麻芒堡,直到60年代,李狄三的一位親(qin) 戚,在《解放軍(jun) 文藝》雜誌上看到文章《李狄三》,他們(men) 才得知,李狄三早已犧牲。時間,已過去12年。

  李狄三的家人,依然在農(nong) 村,日子艱難地過著,但他們(men) 並沒有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李狄三的事跡,在當地知曉度不高。

  “讓我們(men) 欣慰的是,如今,無極縣對李狄三事跡非常重視。”李狄三的孫子李會(hui) 田說。

  事跡,感動著家鄉(xiang) 人;精神,化為(wei) 紅色文化;傳(chuan) 承,納入了當地中小學教育之中。

  距李狄三老家不遠,就是裏城道中心小學,學生們(men) 趁著假期,正在排練《李狄三》情景劇,再現他的革命場景。

  “高原之上,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富有的是精神,沿途高寒缺氧,氣候變化無常……”同學們(men) 手挽手,用自己的舞蹈,有板有眼地演繹著李狄三的事跡。

  排練一場情景劇,並不容易。四年級學生李紫琪,用了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背誦了多個(ge) 版本的講解詞;18個(ge) 孩子,課餘(yu) 時間參加排練,沒有一個(ge) 孩子叫苦。

  “李狄三爺爺的故事感動著我。”李紫琪說。

  “現在學校裏的每一個(ge) 孩子,都看過這場情景劇。”參與(yu) 排練的音樂(le) 教師孫京利說。

  如何講好英雄的故事?在裏城道中心小學校長王海東(dong) 看來,正是運用情景劇的方式,讓孩子參與(yu) 體(ti) 會(hui) 角色,融入曆史情景之中。

  “這是孩子們(men) 喜愛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把這個(ge) 故事告訴他們(men) 。”他說,這是專(zhuan) 門為(wei) 孩子定製的課堂之外的“思政課”。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大思政課”我們(men) 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幹巴巴的。

  要做好這樣的“思政課”,需要多方力量參與(yu) 。

  記者見到了無極縣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李慶雪。他是一個(ge) 曆史愛好者,全程參與(yu) 了該校的情景劇的腳本創作。

  李慶雪告訴記者:“我就是想用這樣的方式,拉近英雄與(yu) 孩子之間的距離,以情景體(ti) 驗的方式,讓孩子能了解曆史、尊崇英雄、學習(xi) 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

  傳(chuan) 承,並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需要因勢利導。

  在裏城道初級中學,記者見到了校長李小軍(jun) ,他拿出了一本學校編寫(xie) 的《與(yu) 英雄同行》的讀物,安排課程時,讓思政課教師講述李狄三的事跡。

  “上課采用老師講授加討論的方式,當學生聽到李狄三去世前,把最後一支盤尼西林留給其他戰友時,不少學生都感動得掉淚。”李小軍(jun) 說。

  “在不同場合,很多幹部群眾(zhong) ,聽到李狄三的故事,也感動得掉淚。”無極縣縣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甄建坡說,“我們(men) 更有責任讓更多人了解李狄三的事跡。”

  講好故事,並非隻有課堂這一條渠道。當地嚐試,因地製宜創造傳(chuan) 播的情景。

  李狄三公園就是這樣一個(ge) 新平台。

  距李狄三舊居不遠,正是新建的李狄三公園。走進公園,映入眼簾的是李狄三的浮雕,浮雕下麵的文字講述了他一生的經曆。循道而入,便可以看到巨幅浮雕,還原李狄三生活和戰鬥的場景。沿著小徑進入,路兩(liang) 旁有8塊浮雕,選取了李狄三的8個(ge) 故事。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以前不太了解李狄三的事跡,有了公園,才知道我們(men) 身邊原來也出過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很自豪!”

  “在人們(men) 休閑之餘(yu) ,停留下來,看一看,就可以了解李狄三的事跡。”裏城道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陳光介紹說。

  李狄三公園,也成為(wei) 該縣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

  今年的清明節,在這裏一隊“學生紅”格外醒目。學生們(men) 整齊列隊,沿著台階拾級而上,來到李狄三烈士牆前。烈士牆莊嚴(yan) 肅穆,四名同學為(wei) 李狄三烈士獻上花籃。

  “我們(men) 嚐試多角度的教育方式,就是要讓下一代了解,無極縣曾走出一位大英雄,身邊的英雄人物,值得大家學習(xi) 。”李慶雪說。

  前不久,無極縣教育係統發展了新黨(dang) 員,宣誓,就在這裏進行。

  “我們(men) 不僅(jin) 要讓學生了解,更要讓教育工作者有體(ti) 會(hui) 。”無極縣教育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占飛表示,“把李狄三的精神傳(chuan) 承下去,我們(men) 正在深挖紅色資源內(nei) 涵,嚐試打造紅色教育高地。”

  無極縣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馮(feng) 素菊介紹說,下一步要繼續挖掘好李狄三的事跡,讓更多人了解他的精神,傳(chuan) 播好英雄故事,賡續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血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美麗的校園 希望的花蕾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朱拉鄉海軍希望小學,是東部戰區海軍保障部援建的一所希望小學。自2017年開始對口援建以來,保障部共籌資988萬元,全麵升級改造學校軟硬件條件。[詳細]
  • 讓高原孩子走進攀岩

    西藏自治區體育局主辦、自治區登山隊承辦的“星耀西藏 攀岩進校園(日喀則站)”活動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珠峰國際登山產業運營服務中心舉行,吸引了300多名師生積極參與。 [詳細]
  • “格桑花開成長學院”第一課開啟

    近日,墨竹工卡縣“格桑花開成長學院”在西藏職業技術學院開啟學院成立以來的第一堂課,以線下集合和線上直播的形式,向學員傳授知識,提升學員們的就業創業能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