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中學語文要重視培養詞典閱讀能力

發布時間:2021-10-14 15:12: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著名語言學家朱德熙先生曾經指出,要想學好語文,僅(jin) 靠課堂講授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兩(liang) 個(ge) 好習(xi) 慣,一個(ge) 是每天閱讀,另一個(ge) 是勤查辭書(shu) 。

  朱先生實際談到了詞典閱讀問題。“查詞典”中的“查”,按商務印書(shu) 館《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yi) 是“翻檢著看”,有的詞典解釋為(wei) “翻動著看或找”。不論哪部詞典,釋義(yi) 中都提到“翻動、檢索”的意思。學生如果遇到某個(ge) 不會(hui) 的文字或詞語,則通過“查”來掃除認讀障礙。

  但在實際學習(xi) 中,詞典的“查”功能並沒有得到充分重視。作為(wei) 語文教師,我經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學生時常拿一個(ge) 他不認識的字問我怎麽(me) 讀、什麽(me) 意思。在學生看來,語文教師天然地就應該認識更多的字,就應該成為(wei) 活字典,隨時供學生“查閱”。

  語文教師自然應該努力成為(wei) 活字典,卻不能僅(jin) 僅(jin) 做學生的備查資料庫。當學生問我一個(ge) 字應該如何讀、是何種意義(yi) 時,我往往會(hui) 告訴他“你去查一下詞典”。並不是我不願意回答學生的問題,我是希望我的學生不要養(yang) 成明明可以獨立解決(jue) 問題卻隻想著問別人的習(xi) 慣。生問我答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沒有經過學生的自主探尋,他們(men) 知道了答案很快又會(hui) 忘掉。隻有獨立檢索查詢詞典得到的收獲,才是真切有效的收獲。

  比如,學生如果不會(hui) “侘傺”這個(ge) 詞語,他們(men) 需要按照一定的檢索程序查詢這個(ge) 詞。其中“侘”字要查“亻”旁,部件起筆是點,字條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以下簡稱《現漢》)138頁。“侘”字音為(wei) chà,隻用在“侘傺”這個(ge) 詞語中,意思是“失意的樣子”,這個(ge) 詞讀chàchì。以上檢索查詢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內(nei) 容的過程,學生邊查詢邊閱讀理解、篩選提取信息,遠比師講生記對學生更有意義(yi) 。

  查詞典的意義(yi) 很大,但我認為(wei) 詞典不僅(jin) 要會(hui) 查,還要會(hui) 讀。查是讀的一種形式,讀比查的含義(yi) 更豐(feng) 富。如前所述,“查詞典”重在“翻動、檢索”,屬於(yu) 信息檢索能力。而“讀詞典”重在閱讀,其本質是對語言文字信息的解構、建構、整合、提煉,處於(yu) 深度理解層次。這種學習(xi) 行為(wei) 的機理更複雜,學習(xi) 內(nei) 容也更豐(feng) 富。中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yang) 學生閱讀詞典的能力。讀詞典是閱讀工具書(shu) 的行為(wei) ,學生通過對詞典凡例、查詢路徑的學習(xi) ,形成工具書(shu) 閱讀能力。

  但對於(yu) 語文學習(xi) 而言,詞典閱讀還遠不止於(yu) 此。它是學生自主自覺學習(xi) 詞語、學習(xi) 語言的過程,是探究語言現象背後的原理規律的過程。

  一線語文教師都有這種體(ti) 會(hui) ,漢字、詞語數量多、義(yi) 項更多,運用起來更是千變萬(wan) 化。如果隻靠機械識記,學習(xi) 效率不可能提升,隻有理解漢語生成、建構與(yu) 運用的原理,特別是使詞語學習(xi) 實現結構化,漢語詞語學習(xi) 才能事半功倍,學生記憶、理解、積累詞語才能不至於(yu) 那樣難。閱讀詞典恰恰可以起到詞語學習(xi) 結構化的作用。漢字、詞語釋義(yi) 蘊含著豐(feng) 富的語理,理解釋義(yi) 原理就是學習(xi) 語理的過程。

  對於(yu) 一個(ge) 字、一個(ge) 詞、一個(ge) 概念,詞典往往能用精準、形象的語言揭示其內(nei) 涵,並舉(ju) 出恰切的示例。教師引導學生關(guan) 注詞典的釋義(yi) 文字,對於(yu) 引導學生精準掌握概念,培養(yang) 概括能力和精確表述能力極有意義(yi) 。

  比如“厚”字,《現漢》這樣解釋其本義(yi) :“扁平物上下兩(liang) 麵之間的距離大(跟‘薄’相對)”——不是球形物,不是物的直徑,不是物的重量;並且為(wei) 了形象說明將其與(yu) “薄”作對比。這個(ge) 釋義(yi) 很準確很形象。進而,由“扁平物上下兩(liang) 麵之間的距離大”這個(ge) 意義(yi) 引申出厚的名詞義(yi) ,即“厚度”,再由本義(yi) 引出不同領域的比喻義(yi) 。

  “厚”字最開始在造字時,表示山石、地殼很厚。先人通過對山石、地殼厚度的感知,進而擴大意義(yi) 使用範圍,形成了“扁平物上下兩(liang) 麵之間的距離大”這個(ge) 義(yi) 項。當我們(men) 看到物體(ti) 厚重時,往往會(hui) 產(chan) 生一種敦實、可靠的感受。這種感受引申到其他認知領域,就可以產(chan) 生不同的比喻義(yi) 。比如可以用於(yu) 形容詞,包括厚道、感情深、利潤大、味道濃、家產(chan) 富有等意思,也可以引申和比喻引出動詞的用法,包括優(you) 待、推崇、重視等意思。

  學生理解“厚”字不同義(yi) 項之間的相互生成關(guan) 係,並將這些關(guan) 係形成一個(ge) 整體(ti) 。此時,學生學習(xi) 收獲做遷移,就可以理解“厚今薄古”中的“厚”是“優(you) 待、推崇、重視”的意思。學生自主建構出對“厚古薄今”一詞的理解,其效果比機械記憶要好得多。

  再比如區別“實行”與(yu) “施行”這兩(liang) 個(ge) 詞。“實行”在《現漢》中的解釋是“用行動來實現(綱領、政策、計劃等)”。“施行”在《現漢》中的解釋是“①法令、規章等公布後從(cong) 某時起發生效力;執行。②按照某種方式或辦法去做”。這樣精確、清晰的解釋使閱讀者對這兩(liang) 個(ge) 詞的使用語境和範圍有明確認識,學生就不會(hui) 出現用詞錯誤。

  我們(men) 常把字典詞典稱為(wei) “不說話的老師”。這位老師思維嚴(yan) 謹、博大精深,查字典詞典就是向這位老師請教,而讀字典詞典則是與(yu) 這位老師深度交流。

  近幾年,大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在下降的,語言貧乏、用詞不準、詞不達意現象比比皆是。因而,中學語文要高度重視詞語學習(xi) ,而讀詞典則是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一個(ge) 重要途徑。相信學生在不斷閱讀詞典的過程中,能夠有更多的自主創造和深度學習(xi) 。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保護好孩子們的明亮“視”界

    “建立中小學生視力定期篩查製度”“篩查頻率每學年不少於2次”“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檔案”……前不久,國家衛健委啟動全國第二批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工作。[詳細]
  • 推進少先隊工作創新,培育時代新人

    今年10月13日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2周年紀念日。連日來,全國各地各學校紛紛開展慶祝活動,有的推出“我與祖國同成長”少先隊活動課,讓紅領巾與紅旗齊飄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