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報名團隊飆升意味著什麽
把打印機縮小到錢包大小並實現隨時隨地打印、磁懸浮膠囊機器人讓胃腸道檢測不再痛苦、製成口服幽門螺杆菌疫苗攻克醫學難題……
你能相信嗎,這些既接地氣又充滿創意的科研成果都來自剛20歲出頭的大學本科生。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上,來自世界121個(ge) 國家和地區的4347所院校、228萬(wan) 餘(yu) 個(ge) 項目、956萬(wan) 餘(yu) 人次報名參加了比賽。那些臉上稚氣還未全脫的大學本科生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們(men) 中的很多人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創造專(zhuan) 利,也有不少人創建了公司並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
截止到今年,“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已經舉(ju) 辦了七屆。記者通過梳理發現,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時,報名參賽的人數為(wei) 20萬(wan) ,之後,報名人數呈二三倍的迅速增長,第二屆就達到了54.5萬(wan) 人,第三屆上升到150萬(wan) 人,到今年,報名人數已經升到了956萬(wan) 人。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七年來,累計共有603萬(wan) 個(ge) 團隊項目、2533萬(wan) 名高校學子參與(yu) 到了這項賽事中來。
就在今年大賽舉(ju) 辦之際,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ye) 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大學生是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的生力軍(jun) ,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具有重要意義(yi) 。同時也提出了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ye) 的財稅扶持和金融政策支持,將高校畢業(ye) 生個(ge) 人最高貸款額度提高至20萬(wan) 元。
中央的政策鼓勵更多大學生大膽地加入創新創業(ye) 行列。那麽(me) ,飆升的參賽人數到底意味著什麽(me) ?如此多的大學生加入創新創業(ye) 的行列,又會(hui) 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帶著這些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大賽期間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本科生的創新更接地氣
“我大一就加入了現在的科研團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機械工程專(zhuan) 業(ye) 的趙嘉偉(wei) 說,他們(men) 團隊的參賽項目是應用於(yu) 胃腸道檢測領域的磁懸浮膠囊機器人。與(yu) 目前普遍存在的胃腸道檢測不同的是,他們(men) 的膠囊機器人可以在胃部做磁懸浮運動,檢測過程可以更大限度地減少被檢測者的痛苦和可能出現的創傷(shang) ,同時還能大幅提升胃腸檢測的智能化程度。
今年大賽的一大變化就是在主賽道新設了“本科生創意組”,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大學本科生的項目與(yu) 普通百姓的生活聯結得更為(wei) 緊密。因為(wei) “接地氣”,他們(men) 的創新項目更加讓人耳目一新。
“‘本科不牢,地動山搖’,本科生是我們(men) 國家高等教育的‘根’。因此,本科生的水平質量如何,直接決(jue) 定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因此我們(men) 新設了‘本科生創意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說,同時,今年大賽增加了參賽人員年齡不超過35周歲的限製,意圖就是讓那些很稚嫩的、還沒有功成名就的在校學生和剛剛畢業(ye) 的大學生,能夠脫穎而出。
與(yu) 有著更多科研積累的碩士生、博士生相比,這些本科生的麵孔確實顯得有些稚嫩。但是,在科研這條道路上,年齡小不一定是劣勢,他們(men) 反而有著無所畏懼的衝(chong) 勁和闖勁。
浙江大學的大四學生陳天潤所帶領的團隊發明的便攜式自行走打印機GoPrint,其創意就來自寢室內(nei) 的一次次天馬行空的“海聊”。
陳天潤認為(wei) 自己是個(ge) “比較會(hui) 搞事情”的人,他覺得打印機不一定非要固定在房間裏、也不一定隻能打印在A4、B5這樣固定大小的紙張上,如果打印機能夠隨身攜帶,而且在任何想打印的地方,比如牆麵、衣服上,都能打印自己想要的內(nei) 容,“一定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於(yu) 是,幾個(ge) 同學在寢室中“一拍即合”,便開始了發明創造。
這個(ge) 來自寢室中的創意,最終在今年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中衝(chong) 進了最終的冠軍(jun) 爭(zheng) 奪賽,與(yu) 來自國內(nei) 外的另外5個(ge) 團隊同場競技,最終獲得了年度季軍(jun) 。
創新創業(ye) 教育已在高校逐漸走向成熟
在采訪中,很多學生都提到了學校的創新創業(ye) 教育給自己的幫助。
如今,隨著“互聯網+”創新創業(ye) 大賽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大學生創業(ye) 者成功走出校園,很多高校已經形成了很濃的創新創業(ye) 氛圍,同時,也給高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變化。
“我們(men) 剛進入大學就有了導師,每個(ge) 導師都有自己的課題,會(hui) 定期跟我們(men) 溝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四學生王新陽說,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學生剛邁入大學就能迅速進入科研狀態,為(wei) 創新創業(ye) 打下基礎。
很多學校有類似的做法。
南昌大學大四女生劉淼文介紹,自己進入大學後經過選拔進入了學校的卓越醫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我們(men) 這個(ge) 班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學模式,我們(men) 會(hui) 很早接觸臨(lin) 床,從(cong) 一進校門就能了解到臨(lin) 床中實際麵臨(lin) 的問題和難題。”
劉淼文很早就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製成口服幽門螺杆菌疫苗。經過幾年的研究,劉淼文和她的團隊取得了很大的研究突破,現在項目已經擁有技術相關(guan) 4項授權發明專(zhuan) 利、兩(liang) 項正在審批的發明專(zhuan) 利、相關(guan) SCI論文14篇、1項科技查新報告。
除了幫助本科生盡快在科研能力上提升之外,不少學校也為(wei) 學生創業(ye) 提供了幫助。
來自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專(zhuan) 業(ye) 的王曲歌介紹,自己所在創業(ye) 團隊的第一批產(chan) 品就是在學校的共享平台完成的。“我們(men) 的項目要創建自己的設備,但需要通過別的設備才能創建出來。這個(ge) 設備就算買(mai) 二手的也需要三五百萬(wan) 的投資。”
據了解,西安交通大學構建了八大學科交叉平台和創新創業(ye) 實踐基地,提供研發與(yu) 測試軟硬件平台,用於(yu) 學生開展創新創業(ye) 訓練和樣機研製,同時還有從(cong) 種子基金到天使基金的資金支持。
與(yu) 西安交通大學相同,很多學校出台了眾(zhong) 多政策為(wei) 有創業(ye) 意願的大學生提供實際的幫助。
比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為(wei) 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yu) 創新創業(ye) ,專(zhuan) 門開設了《大學生創新創業(ye) 》課程,在全校學生中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ye) 訓練計劃,舉(ju) 辦“競先杯”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為(wei) 每一個(ge) 參加訓練計劃和比賽項目的學生團隊配備專(zhuan) 業(ye) 指導老師,以賽促練、以賽促學,培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ye) 精神。在此基礎上,再遴選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創新創業(ye) 團隊組建創新創業(ye) 訓練營,邀請校內(nei) 外專(zhuan) 家指導,幫助大學生團隊提升創新創業(ye) 水平和項目質量。
“創新創業(ye) 教育從(cong) ‘小眾(zhong) ’向‘大眾(zhong) ’轉變,帶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養(yang) 機製創新、教學管理製度革新,進而從(cong) 根本上走出傳(chuan) 統的‘學而優(you) 則仕’‘中庸’的保守文化,造就了越來越多的勇於(yu) 挑戰、擅於(yu) 創新、具備強烈創業(ye) 精神的新一代青年。”浙江大學教授吳曉波說。
據了解,目前全國高校已普遍開設創新創業(ye) 教育課程,累計開課3萬(wan) 餘(yu) 門。各高校聘請行業(ye) 優(you) 秀人才擔任“雙創”教師,專(zhuan) 職教師近3.5萬(wan) 人、兼職導師13.9萬(wan) 餘(yu) 人。因此,一大批“敢闖”又“會(hui) 創”的大學生正在湧現。
創業(ye) 的過程就是不斷顛覆自己
這麽(me) 多大學生走上了創新創業(ye) 的道路,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這麽(me) 多大學生創業(ye) 有幾個(ge) 能成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於(yu) 這些大學生,在創業(ye) 過程中所收獲的成長比最終的成功更為(wei) 重要。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yu) 金融學院的大三學生範怡然從(cong) 一進校門就被學校濃厚的創新創業(ye) 氛圍感染,有了創業(ye) 的念頭。
當時她的想法非常簡單:“我想應該從(cong) 所需要的不同專(zhuan) 業(ye) 裏各找到一個(ge) 同學,組成團隊就可以成立一個(ge) 公司,然後每個(ge) 人負責自己那個(ge) 領域就可以了。”她的理解,就是“在學業(ye) 之餘(yu) 進行創業(ye) ”。
在剛入大學校門的範怡然看來,創業(ye) 就是一個(ge) 重量級的選修課。
帶著這樣簡單的想法,範怡然加入了學校的“創業(ye) 牛人”潘遠誌的團隊,真的進入團隊之後才知道,創業(ye) 沒有自己想得那麽(me) 簡單。“時間不是由我來選擇的。可能我正有課或者正在複習(xi) 考試的時候,公司就有業(ye) 務需要我到銀行去辦理。”
範怡然學會(hui) 了“創業(ye) 之餘(yu) 學習(xi) ”,隻要稍有空閑,她就會(hui) 把落下的課程補上或者先把後麵的課程預習(xi) 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幾乎所有的本科生創業(ye) 者都有繼續上研究生深造的打算,甚至有的學生已經保送了博士。
“如果想讓自己的團隊和公司有一個(ge) 更好的前景,隻有本科所學的知識是完全不夠的。”在本科階段就創業(ye) 、現在剛剛進入研究生學習(xi) 的北京理工大學王雲(yun) 川說。
創業(ye) 的過程是不斷顛覆自己的過程。
王雲(yun) 川的創業(ye) 項目是海上智能組網終端。王雲(yun) 川介紹,現在我國大型漁政船有衛星電話,但是小型漁船無法配備,因此,很多小型漁船出海10公裏之後就聯係不上了。他們(men) 的項目就是要改善近海漁船海上通聯手段落後的局麵。
“以前我認為(wei) 從(cong) 科研到實際應用隻有一步之遙,我們(men) 研究出來了,漁民的出海條件就改善了。”王雲(yun) 川說。
而經過創業(ye) 的曆練,王雲(yun) 川明白了要想把理想變為(wei) 現實還要走很多步,而且每一步都不容易。隻有不斷地豐(feng) 富自己,開闊自己的視野,才能最終實現目標。
吳岩介紹,麵向“十四五”,教育部將立足高等教育普及化新階段、新形勢、新要求,全麵深化高校創新創業(ye) 教育改革,推進創新創業(ye) 教育融入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推動高校健全創新創業(ye) 教育教學體(ti) 係和實踐平台,培養(yang) 新時代大學生“敢闖會(hui) 創”的綜合素質能力。
在這個(ge) 過程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出“象牙塔”,把自己所學與(yu) 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尋找創新的新起點——這大概就是大學生身上“敢闖會(hui) 創”的基因內(nei) 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學生鄉”裏探尋成才密碼
在一個600餘戶的鄉裏,80%的家庭都有大學生,有的家庭甚至6個孩子全都是大學生。這就是謝通門縣塔定鄉——遠近聞名的“大學生鄉”。 [詳細] -
國辦印發意見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意見》指出,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詳細] -
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舉辦
作為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6項同期活動之一,“慧秀中外”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於10月12日在南昌大學前湖校區開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