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五育”並舉共成長 特色發展放異彩

發布時間:2021-10-28 16:45:00來源: 青海日報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素質教育迎來了政策紅利期。考試少了,作業(ye) 減了,我省各級各類中小學校也有了更多時間為(wei) 學生提供有針對性、多樣化的教育,聚焦中小學生全麵發展和健康成長,著力培育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時代新人。

  校園環境

  是大美育人的資源庫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十月中旬的西寧市二十一中學校園,已經脫去盛夏熾烈的外衣,換了一副沉靜深邃的模樣……走近學校的滋蕙湖,一池秋水含情脈脈,雨後別有一番“水光瀲灩”的美感。中午時分,同學們(men) 沿著湖邊曲徑漫步觀魚,或坐在長廊之間,讀書(shu) 看報,交流談心,其樂(le) 融融,確有些“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少年不知愁”的意味。

  但你一定不會(hui) 想到,二十一中學校園裏最美的“秋色”是什麽(me) ,那就是戶外課堂。老師和孩子們(men) 不甘秋日的沉寂,他們(men) 將校園景觀融進教材知識,將校園變成獲取知識的資源庫。

  “同學們(men) ,我們(men) 現在所在的區域就是學校極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特色的碑林了。

  大家抬頭就能看到掛於(yu) 上方的磚雕,磚雕精致細膩,極富書(shu) 卷氣,正好符合了梁思成先生所寫(xie) 的《中國建築的特征》中第九大特征——‘木上刻花,石麵上作裝飾浮雕,磚牆上也加雕刻’……”

  這是二十一中學高二語文教師閆薇的一堂形式新穎的語文課,她講授內(nei) 容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中的文章《中國建築的特征》。自2011年西寧市第二十一中學新校建成,這座蘊含中國傳(chuan) 統建築風韻的大美校園就不斷被注入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內(nei) 核,成了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科教學和德育的天然“大課堂”,也成為(wei) 學校發展文化建設的主陣地。

  墨子的“染絲(si) 說”闡釋出“人性不是先天所成,下什麽(me) 色的染缸就成什麽(me) 顏色的絲(si) ”的理念,同樣的道理——有什麽(me) 樣的教育環境就會(hui) 造就什麽(me) 樣的人。二十一中學校園的徽派建築與(yu) 蘇州園林為(wei) 粗獷的青藏高原增添了一份江南的鍾靈毓秀,體(ti) 現出了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精雕細琢,折射出中國文化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師生們(men) 在這樣的校園中調素琴、描丹青、繪山水、閱詩書(shu) ,心靈自然會(hui) 為(wei) 校園靈秀、靜雅、精致、和諧、厚重的意蘊所蕩滌,這正體(ti) 現了“好景怡情,大美育人”的環境育人理念:以校園之靈秀養(yang) 人性情,以校園之靜雅修人身心,以校園之精致教人做事,以校園之和諧滋人心田,以校園之文化厚人底蘊。

  鄉(xiang) 村少年宮

  是孩子學習(xi) 的天堂

  如果把課堂活動比作門,那麽(me) 課餘(yu) 活動便是窗,隻有門窗齊開,光明才能灑滿校園!

  自去年以來,疫情防控期間,為(wei) 了進一步豐(feng) 富全校學生的課餘(yu) 文化生活,優(you) 化育人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第三完全小學不斷拓展校園少年宮活動內(nei) 容。

  學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等教育資源,因地製宜做好協調工作,鼓勵學生自願參與(yu) ,真正辦起孩子身邊的少年宮,真正成為(wei) 孩子學習(xi) 的天堂。

  全校1127名學生全員參加少年宮各類活動,美術、書(shu) 法、象棋、圍棋、古箏、吉他、葫蘆絲(si) 、籃球、足球、乒乓球、花式跳繩、欣賞實用口語、經典誦讀、刺繡、手工等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豐(feng) 富多彩,其樂(le) 融融。

  世界上沒有兩(liang) 片相同的樹葉,每一粒種子都有發芽的理由。

  如何引導少年兒(er) 童發揮天性、挖掘潛力,是鄉(xiang) 村學校少年宮不懈探索的主題。同仁市第三完小始建於(yu) 1973年,它是黃南藏族自治州首批鄉(xiang) 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學校之一,經過多年的探索,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鄉(xiang) 村少年宮之路逐步形成。

  動員在校教師和聘請社會(hui) “五老人員”、有專(zhuan) 業(ye) 特長的社會(hui) 人士擔任少年宮輔導員,全校所有學生均參加了各類活動項目。少年宮足球隊連續5年參加中國民間足球爭(zheng) 霸賽青海賽區比賽,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校足球隊還參加了在浙江溫嶺市舉(ju) 辦的青少年運動會(hui) U12-13選拔賽,獲得第5名的好成績。

  最是書(shu) 香能致遠,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走進校園,抬眼便能看到閱讀的元素,教學樓的走廊和班級讀書(shu) 角都是以讀書(shu) 為(wei) 主題,成為(wei) 學生課餘(yu) 讀書(shu) 小憩的好去處。學校圖書(shu) 館在課間操、中午、下午開放,給學生們(men) 創設了一個(ge) 衛生整潔、優(you) 雅舒適的讀書(shu) 環境。

  在社區實踐活動方麵,同仁市三完小多次組織學生開展小小誌願者公益勞動,扶貧幫困獻愛心、社區道德講堂、文化館民俗文化展等豐(feng) 富多彩的社區實踐活動,推動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社會(hui) 教育資源共享互惠。

  “‘雙減’對學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men) 將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nei) 學足學好,持續探索素質教育的學校路徑,全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ang) ,為(wei) 學生提供學習(xi) 和發展空間,滿足學生個(ge) 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麵健康成長。”同仁市三完小校長餘(yu) 新豐(feng) 說。

  有效教學

  是學生減負的“壓艙石”

  “以前我不敢在課堂上大聲講話,發言的時候特別緊張,是跳舞讓我變得自信,已經參加了全國的比賽,我還有什麽(me) 好緊張的呢!”眼前的尕瑪多傑神情自然,自信地說。

  尕瑪多傑是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薩呼騰鎮實驗小學六年級(3)班的一名學生,學習(xi) 成績一直非常優(you) 秀,在老師看來,這種越來越好的趨勢,與(yu) 學校的舞蹈社團有著緊密的聯係。2019年,學校正式成立舞蹈社團,初期就吸引了近30位學生報名參與(yu) ,尕瑪多傑也是最早加入的學生。在專(zhuan) 業(ye) 老師張領兄的指導和培養(yang) 下,舞蹈社團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環境和模式也逐步優(you) 化,從(cong) 最初的30人到現在的40人,從(cong) “默默無名”到拿下全國網絡舞蹈大賽十強榮譽,舞蹈社團的陪伴改變了其中的每一位學生。

  學校校長更求永丁說:“為(wei) 了培養(yang) 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興(xing) 趣,學校在舞蹈、籃球、藏文書(shu) 法、漢文書(shu) 法、美術、唐卡、合唱團、曼陀鈴等原有社團活動的基礎上,增加了信息技術、科學和足球等課外活動課程,專(zhuan) 門聘請或者選擇有相關(guan) 特長、專(zhuan) 業(ye) 的教師進行教學,進一步升級課後服務模式。目前,學校社團活動已初具規模,還被評為(wei) 全國籃球特色學校,舞蹈、藏文書(shu) 法等社團的多名學生在全縣、全州甚至全國的比賽中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

  9月27日,薩呼騰鎮實驗小學舉(ju) 辦了首屆秋季學生體(ti) 質健康達標運動會(hui) 。籃球老師周巴鬆保對當天的記憶十分深刻:學生們(men) 在操場上奮力比賽,為(wei) 班級而賽、為(wei) 團隊而賽、為(wei) 自己而賽。

  從(cong) 去年開始,學校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shu) 日活動,鼓勵學生多讀書(shu) 、讀好書(shu) ,采用朗誦和表演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學習(xi) 吸收優(you) 秀故事中的優(you) 秀品格,並充分利用每個(ge) 班級的“圖書(shu) 角”及校圖書(shu) 館,營造濃厚的讀書(shu) 氛圍,打造書(shu) 香校園。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全省各中小學校在做減法的同時也要做好加法,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麵提升。”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陳巍說,今後,青海省將進一步重視提升教師的專(zhuan) 業(ye) 素質和人文素養(yang) ,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讓更多的專(zhuan) 業(ye) 老師培養(yang) 出有專(zhuan) 業(ye) 愛好的學生,充分發揮學校教書(shu) 育人主體(ti) 功能,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和健康成長。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