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賦能鄉村振興:讓涼山再續“千年傳奇”
“以前因為(wei) 經濟方麵的原因,沒有手機,更別說電腦了。我對網絡素養(yang) 方麵的認識是從(cong) 大學開始的,我發現自己根本不會(hui) 合理分配注意力。通過這兩(liang) 天的學習(xi) ,我明白了注意力管理的重要性。”
阿依菊花是來自西昌民族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的彝族學生,在參與(yu) 了北京師範大學開設的網絡素養(yang) 工作坊後,她在個(ge) 人匯報中這樣寫(xie) 道。
這所學校坐落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涼山州內(nei) 鄉(xiang) 村幼兒(er) 園的主要師資來源,也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對口支援院校。7月16日至18日,北師大在西昌民族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開設了網絡素養(yang) 工作坊,涵蓋了“網絡素養(yang) 麵麵觀”“網絡謠言鑒別”“網絡隱私保護”“新媒體(ti) 與(yu) VR影像”“視頻時代的網絡素養(yang) ”等主題,80餘(yu) 名師生參與(yu) 培訓。
“涼山是個(ge) 特殊的地方,他們(men) 一步跨千年,數字賦能和智慧賦能對他們(men) 從(cong) 相對落後進入到現代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yi) 。我們(men) 希望能夠通過智慧賦能,提升基礎教育師生的核心素養(yang)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祁雪晶說。
新中國成立後,涼山彝族自治州“一步跨千年”地進入社會(hui) 主義(yi) ,如今涼山州又在2020年年底實現了摘帽全部貧困縣的曆史性發展。今年4月,北京師範大學、四川日報、西昌民族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共同啟動涼山州師生智慧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
7月16日至25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組織師生40餘(yu) 人前往涼山州,深入開展實踐調研,匯資匯智,助力涼山再續“千年傳(chuan) 奇”。
在涼山州冕寧縣、昭覺縣走訪期間,北師大實踐隊重點調研了新農(no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現狀與(yu) 文化傳(chuan) 播融合發展、紅色革命與(yu) 彝族文化文旅融合發展,航天科技科普傳(chuan) 播、政務融媒體(ti) 中心建設等主題,見證了涼山州脫貧攻堅的時代巨變。師生們(men) 不僅(jin)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言獻策,還有效開展了“學黨(dang) 史、強信念、跟黨(dang) 走”的思政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執行院長張洪忠表示,涼山扶貧的成果顯著,在昭覺縣沐恩邸社區看到5000多家貧困山區居民的集體(ti) 搬遷安置,社區管理井然有序,社區文化豐(feng) 富。對照搬遷前後,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很大,更主要的是融入了現在城區生活中,享受到了國家發展帶來的紅利。
祁雪晶介紹,全體(ti) 調研隊師生一起參訪了阿土列爾村,也就是外界熟知的“懸崖村”。曾經,村民要進村必須攀爬17段藤梯,且無安全保障。2016年,藤梯升級為(wei) 鋼梯,村民也陸續搬遷至位於(yu) 昭覺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沐恩邸社區。從(cong) 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村民生活不斷向幸福美好靠近。“給我們(men) 介紹情況的老、中、青三代村支書(shu) ,用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訴我們(men) 幾代人接力實現了夢想的經曆,深深打動了我們(men) 師生,對我們(men) 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國情教育,愛國主義(yi) 教育和黨(dang) 史教育。”
北師大調研隊的學生張憶杭告訴記者,在采訪被當年主持彝海結盟儀(yi) 式的畢摩沙馬爾各的孫子沙馬依古先生時,他被沙馬依古的表現深深震撼,也被沙馬依古對這段曆史的傳(chuan) 承和堅守所打動。
“了解了涼山的紅色曆史,親(qin) 眼看到了涼山人民脫貧攻堅的奮鬥成功,不僅(jin) 使我增長了見識,不再困於(yu) 自己從(cong) 前淺薄甚至有些高傲的認知,而對勞動、奮進有了更高的崇敬,對土地有了更深的親(qin) 切感;還讓我堅定了未來為(wei) 建設基層作出貢獻的決(jue) 心。”張憶杭說。
在此次調研中,北師大匯聚優(you) 質資源,通過與(yu) 西昌民族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合作共建了融媒體(ti) 中心和VR工作站、捐贈了VR設備,助力西昌幼專(zhuan) 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ang) 優(you) 質人才。
“我們(men) 還與(yu) 涼山州昭覺縣的昭覺中學、冕寧縣的閩寧中學簽署了實踐基地協議,未來我們(men) 會(hui) 在暑假寒假期間去那裏,給他們(men) 的兩(liang) 個(ge) 縣的中小學的師資進行培訓,對他們(men) 的課程設置進行賦能。”祁雪晶介紹道,“同時,我們(men) 還向這兩(liang) 所學校捐贈了兩(liang) 間未來教室,未來教室搭載了我們(men) 的遠程教育係統。我們(men) 希望通過硬件、軟件、遠程協同和線下教學,能夠實現對涼山州基礎教育和基礎教育師資的賦能。”
除了匯聚優(you) 質教育資源外,北師大還聯合四川日報對涼山州17個(ge) 縣級融媒體(ti) 中心150餘(yu) 名骨幹記者編輯進行了媒體(ti) 融合與(yu) 新媒體(ti) 運用業(ye) 務培訓,助力融媒體(ti) 隊伍適應新形勢下新聞宣傳(chuan) 報道的新要求。在昭覺縣、冕寧縣融媒體(ti) 中心,北師大新傳(chuan) 學院掛牌了實踐基地,將推進大學生實習(xi) 實踐活動,實施新聞選題聯合策劃等工作,共同促進涼山州融媒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和人才培養(yang) 。
北師大新聞傳(chuan) 播學院在西昌幼專(zhuan) 舉(ju) 辦了“新技術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傳(chuan) 播學研討會(hui) ,會(hui) 上,10餘(yu) 位學者結合實地調研,針對涼山地區融媒體(ti) 中心建設、公共衛生健康傳(chuan) 播策略、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賦能等麵提供了政策建議。
回顧涼山之行,北師大教授周敏表示,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俯下身去,放低姿態去聞泥土的芬芳,去和當地人去聊天、訪談、做研究。“這種學術想法與(yu) 學術成果會(hui) 一直縈繞在思維中,成為(wei) 激發自己進一步做科研、做學術的人文情懷。”
北師大新聞傳(chuan) 播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方增泉表示,學院師生參與(yu) 涼山智慧賦能項目活動,是新時代師生思想教育的新形式、新平台、新途徑,通過服務社會(hui) ,既能親(qin) 身感受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艱辛成果,也能增強紮根中國大地、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京教育專家開展短期教育援藏
京藏兩地情,攜手促發展。日前,第三批北京短期教育援藏團隊抵達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開始為期一周的短期援藏活動,助力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教師提升業務水平和執教能力。 [詳細] -
讓愛溫暖孩子的世界——走進中國拉薩SOS兒童村
“你不要踩水坑。”“需要幫忙的時候,及時告訴老師。”“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架。”看到強巴塔青比出一個“OK”的手勢,越跑越遠,德慶卓嘎的“嘮叨”這才停了下來。 [詳細] -
拉薩市開展勞動教育落實勞動育人
為全麵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發揮勞動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今年4月,市教育局青少年實踐基地聯合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專家,首次嚐試開展了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項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