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北師大賦能鄉村振興:讓涼山再續“千年傳奇”

發布時間:2021-10-28 16:5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以前因為(wei) 經濟方麵的原因,沒有手機,更別說電腦了。我對網絡素養(yang) 方麵的認識是從(cong) 大學開始的,我發現自己根本不會(hui) 合理分配注意力。通過這兩(liang) 天的學習(xi) ,我明白了注意力管理的重要性。”

  阿依菊花是來自西昌民族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的彝族學生,在參與(yu) 了北京師範大學開設的網絡素養(yang) 工作坊後,她在個(ge) 人匯報中這樣寫(xie) 道。

  這所學校坐落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涼山州內(nei) 鄉(xiang) 村幼兒(er) 園的主要師資來源,也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對口支援院校。7月16日至18日,北師大在西昌民族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開設了網絡素養(yang) 工作坊,涵蓋了“網絡素養(yang) 麵麵觀”“網絡謠言鑒別”“網絡隱私保護”“新媒體(ti) 與(yu) VR影像”“視頻時代的網絡素養(yang) ”等主題,80餘(yu) 名師生參與(yu) 培訓。

  “涼山是個(ge) 特殊的地方,他們(men) 一步跨千年,數字賦能和智慧賦能對他們(men) 從(cong) 相對落後進入到現代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yi) 。我們(men) 希望能夠通過智慧賦能,提升基礎教育師生的核心素養(yang)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祁雪晶說。

  新中國成立後,涼山彝族自治州“一步跨千年”地進入社會(hui) 主義(yi) ,如今涼山州又在2020年年底實現了摘帽全部貧困縣的曆史性發展。今年4月,北京師範大學、四川日報、西昌民族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共同啟動涼山州師生智慧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

  7月16日至25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組織師生40餘(yu) 人前往涼山州,深入開展實踐調研,匯資匯智,助力涼山再續“千年傳(chuan) 奇”。

  在涼山州冕寧縣、昭覺縣走訪期間,北師大實踐隊重點調研了新農(no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現狀與(yu) 文化傳(chuan) 播融合發展、紅色革命與(yu) 彝族文化文旅融合發展,航天科技科普傳(chuan) 播、政務融媒體(ti) 中心建設等主題,見證了涼山州脫貧攻堅的時代巨變。師生們(men) 不僅(jin)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言獻策,還有效開展了“學黨(dang) 史、強信念、跟黨(dang) 走”的思政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執行院長張洪忠表示,涼山扶貧的成果顯著,在昭覺縣沐恩邸社區看到5000多家貧困山區居民的集體(ti) 搬遷安置,社區管理井然有序,社區文化豐(feng) 富。對照搬遷前後,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很大,更主要的是融入了現在城區生活中,享受到了國家發展帶來的紅利。

  祁雪晶介紹,全體(ti) 調研隊師生一起參訪了阿土列爾村,也就是外界熟知的“懸崖村”。曾經,村民要進村必須攀爬17段藤梯,且無安全保障。2016年,藤梯升級為(wei) 鋼梯,村民也陸續搬遷至位於(yu) 昭覺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沐恩邸社區。從(cong) 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村民生活不斷向幸福美好靠近。“給我們(men) 介紹情況的老、中、青三代村支書(shu) ,用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訴我們(men) 幾代人接力實現了夢想的經曆,深深打動了我們(men) 師生,對我們(men) 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國情教育,愛國主義(yi) 教育和黨(dang) 史教育。”

  北師大調研隊的學生張憶杭告訴記者,在采訪被當年主持彝海結盟儀(yi) 式的畢摩沙馬爾各的孫子沙馬依古先生時,他被沙馬依古的表現深深震撼,也被沙馬依古對這段曆史的傳(chuan) 承和堅守所打動。

  “了解了涼山的紅色曆史,親(qin) 眼看到了涼山人民脫貧攻堅的奮鬥成功,不僅(jin) 使我增長了見識,不再困於(yu) 自己從(cong) 前淺薄甚至有些高傲的認知,而對勞動、奮進有了更高的崇敬,對土地有了更深的親(qin) 切感;還讓我堅定了未來為(wei) 建設基層作出貢獻的決(jue) 心。”張憶杭說。

  在此次調研中,北師大匯聚優(you) 質資源,通過與(yu) 西昌民族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合作共建了融媒體(ti) 中心和VR工作站、捐贈了VR設備,助力西昌幼專(zhuan) 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ang) 優(you) 質人才。

  “我們(men) 還與(yu) 涼山州昭覺縣的昭覺中學、冕寧縣的閩寧中學簽署了實踐基地協議,未來我們(men) 會(hui) 在暑假寒假期間去那裏,給他們(men) 的兩(liang) 個(ge) 縣的中小學的師資進行培訓,對他們(men) 的課程設置進行賦能。”祁雪晶介紹道,“同時,我們(men) 還向這兩(liang) 所學校捐贈了兩(liang) 間未來教室,未來教室搭載了我們(men) 的遠程教育係統。我們(men) 希望通過硬件、軟件、遠程協同和線下教學,能夠實現對涼山州基礎教育和基礎教育師資的賦能。”

  除了匯聚優(you) 質教育資源外,北師大還聯合四川日報對涼山州17個(ge) 縣級融媒體(ti) 中心150餘(yu) 名骨幹記者編輯進行了媒體(ti) 融合與(yu) 新媒體(ti) 運用業(ye) 務培訓,助力融媒體(ti) 隊伍適應新形勢下新聞宣傳(chuan) 報道的新要求。在昭覺縣、冕寧縣融媒體(ti) 中心,北師大新傳(chuan) 學院掛牌了實踐基地,將推進大學生實習(xi) 實踐活動,實施新聞選題聯合策劃等工作,共同促進涼山州融媒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和人才培養(yang) 。

  北師大新聞傳(chuan) 播學院在西昌幼專(zhuan) 舉(ju) 辦了“新技術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傳(chuan) 播學研討會(hui) ,會(hui) 上,10餘(yu) 位學者結合實地調研,針對涼山地區融媒體(ti) 中心建設、公共衛生健康傳(chuan) 播策略、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賦能等麵提供了政策建議。

  回顧涼山之行,北師大教授周敏表示,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俯下身去,放低姿態去聞泥土的芬芳,去和當地人去聊天、訪談、做研究。“這種學術想法與(yu) 學術成果會(hui) 一直縈繞在思維中,成為(wei) 激發自己進一步做科研、做學術的人文情懷。”

  北師大新聞傳(chuan) 播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方增泉表示,學院師生參與(yu) 涼山智慧賦能項目活動,是新時代師生思想教育的新形式、新平台、新途徑,通過服務社會(hui) ,既能親(qin) 身感受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艱辛成果,也能增強紮根中國大地、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京教育專家開展短期教育援藏

    京藏兩地情,攜手促發展。日前,第三批北京短期教育援藏團隊抵達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開始為期一周的短期援藏活動,助力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教師提升業務水平和執教能力。 [詳細]
  • 讓愛溫暖孩子的世界——走進中國拉薩SOS兒童村

    W020211028343902325404.jpg
    “你不要踩水坑。”“需要幫忙的時候,及時告訴老師。”“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架。”看到強巴塔青比出一個“OK”的手勢,越跑越遠,德慶卓嘎的“嘮叨”這才停了下來。 [詳細]
  • 拉薩市開展勞動教育落實勞動育人

    W020211028351777581779.jpg
    為全麵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發揮勞動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今年4月,市教育局青少年實踐基地聯合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專家,首次嚐試開展了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項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