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教師輪崗助力“雙減”落地

發布時間:2021-10-29 09:34:00來源: 人民日報

  試點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意願較高,新近輪崗群體(ti) 適應性好;交流輪崗的範圍、形式呈現多樣化特點,試點區係統推進校級幹部交流輪換,區級以上骨幹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按需輪崗;參與(yu) 交流輪崗的教師中,23%具有高級以上職稱,33%具有一級職稱……前不久,北京市教委組建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跟蹤評估研究組完成的輪崗報告稱,東(dong) 城、密雲(yun) 試點區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取得階段性成果。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xing) 教之源。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教育高質量均衡,離不開教師作用的充分發揮。正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相關(guan) 負責人指出的,“雙減”當中提到的每一項具體(ti) 的校內(nei) 改革措施,背後都需要人來完成。為(wei) 推進“雙減”整體(ti) 落實,特別是要推進校內(nei) 和校外相結合的教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就必須對教師進行高效率的調配。也正因此,今年秋季學期伊始,北京市開展了大麵積、大比例幹部教師輪崗。推行這一舉(ju) 措,目的就是把老師們(men) 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和管理方麵的經驗和方法推廣好,讓優(you) 質教育資源覆蓋麵更廣。

  調研各學校學科實際,摸排教師特點和學校崗位需求,形成供需報表,再按需定崗,按崗定人,推進學區(教育集團)內(nei) 校際間師資均衡配置和按需交流輪崗以及遠郊區全麵推進交流輪崗,交流輪崗後對工作過程可追蹤、對工作績效可考核……交流輪崗並非新鮮事,但與(yu) 過去相比,北京市這次推進教師輪崗的組合拳,呈現許多新的特點。比如,從(cong) 此前全市的整體(ti) 流動,到這一輪以學區內(nei) 、教育集團內(nei) 為(wei) 主的區域內(nei) 流動;從(cong) 此前“削峰填穀”的“拆解式”流動,到這一輪按需定崗的“優(you) 化式”流動;從(cong) 此前由高到低的“單向流動”,到這一輪依據需求的“雙向流動”;從(cong) 此前更注重“動起來”,到這一輪更關(guan) 注“動起來”之後的實際效益;等等。北京市這一輪的教師輪崗不搞“一刀切”,而是強化一區一策,強調學區內(nei) 的整體(ti) 優(you) 化,既關(guan) 注學生的實際獲得,也重視交流對於(yu) 教師的個(ge) 人成長和工作生活帶來的影響,力求做到讓校長、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普通教師都主動流動起來,從(cong) 而真正惠及教師的個(ge) 人發展成長,惠及全體(ti) 學生,助力“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

  每一名教師的成長,無不是一個(ge) 磨礪的過程。經曆不同類型的教育環境、更多的教育對象,適應不同特點、不同風格、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群體(ti) ,本身就有助於(yu) 教師的成長,這樣的經曆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從(cong) 學生角度來說,交流輪崗能豐(feng) 富供給源,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讓更多孩子能在家門口遇到更多適合自己的教師,也有利於(yu) “雙減”目標的實現。從(cong) 試點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在年級組的例會(hui) 和教研組的活動中,積極調整教學結構,注入全新的課堂教學要素和內(nei) 容;一些教師帶來的作業(ye) 設計方案,讓孩子們(men) 明顯感覺作業(ye) 量減少了。這些情況也說明,教師輪崗有助於(yu) “雙減”落地。

  當然,在教師交流輪崗過程中,最需要關(guan) 注的是流動後能否切實發揮實效。這需要開展一係列配套改革,如優(you) 化已有的校長職級製,形成幹部梯隊建設中的動態流動機製;樹立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評選的新標準,更多用輪崗中的實際效果來引導評價(jia) ;進行動態的過程性評估和考核,以確保輪崗取得實效等。

  一個(ge) 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ge) 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ge) 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充分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讓每個(ge) 孩子都有機會(hui) 遇到好老師,才能真正打造高質量的教育體(ti) 係、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才能從(cong) 根本上構建起良好的教育生態,從(cong) 而為(wei) “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地,為(wei) 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