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城關區社區第一書記:讓“異鄉土”成為“故鄉地”
圖為(wei) 正在接受化妝培訓的搬遷戶。 謝牧 攝
一幢幢現代藏式樓房拔地而起,窗明幾淨、道路寬敞,環衛工人在小區內(nei) 清掃著落葉……這裏是坐落在拉薩河旁的恩惠苑社區,是一個(ge) 居住著藏、漢、回等多民族搬遷民眾(zhong) 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2017年12月,從(cong) 農(nong) 村到城市,平房到樓房,700戶來自城關(guan) 區、林周縣、空港新區的700戶易地扶貧搬遷民眾(zhong) 全部住進了恩惠苑社區的新家,同年12月,達旦主動請纓到來恩惠苑社區擔任第一書(shu) 記。
“剛來到恩惠苑社區的時候,感覺自己麵對的幾乎是一張白紙,有很多工作等著我去做,我在這裏四年了,這張‘白紙’上的作品算是快完成了。”拉薩市城關(guan) 區蔡公堂街道恩惠苑社區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達旦說。
改變就業(ye) 觀念多措並舉(ju) 增加收入
剛入住搬遷戶的恩惠苑社區猶如一艘滿載乘客的巨輪,作為(wei) “船長”的達旦要駕馭這艘巨輪駛向何處成了縈繞於(yu) 心的大問題。“怎麽(me) 致富、怎麽(me) 解決(jue) 就業(ye) 、怎麽(me) 解決(jue) 民生問題……2018年的時候每天都在想方設法解決(jue) 這些問題,因為(wei) 很多搬遷戶都是農(nong) 牧民,我覺得首先要讓他們(men) 改變就業(ye) 觀念,然後盡快適應城市生活。”達旦說。
圖為(wei) 恩惠苑社區為(wei) 學齡前兒(er) 童打造的活動室。 謝牧 攝
從(cong) 拉薩市林周縣唐古鄉(xiang) 搬遷至此的達瓦現在是恩惠苑社區的一名保安,在有工作之前達瓦不明白自己不愁吃穿為(wei) 什麽(me) 還要去工作,而有這種想法的搬遷戶並不是個(ge) 例。達旦和工作隊成員隻能一次次地敲開搬遷戶的家門,讓他們(men) 意識到就業(ye) 的重要性,終於(yu) 在2019年底恩惠苑社區的就業(ye) 率達到了90%以上。
為(wei) 了幫助搬遷民眾(zhong) 補足技能短板,達旦和工作隊一直積極對接第三方培訓機構簽訂培訓就業(ye) 承諾書(shu) ,開設美容美甲、家政服務、烹飪等技能培訓班,進一步拓寬搬遷戶就業(ye) 渠道。
凝聚社區力量打造家門口的免費課桌
“我在山南長大,小時候學校離家很遠一周回家一次,運氣好搭到順風車就不用走路,走路回家的話要三個(ge) 小時,路上餓隻能吃糌粑。我靠知識改變了命運,所以我知道教育對孩子們(men) 的重要性。”達旦向記者回憶自己的求學之路。
圖為(wei) 達旦(左)正在查看“愛心午餐”的備餐情況。 謝牧 攝
為(wei) 了讓農(nong) 牧民盡快適應城鎮化生活,消除搬遷農(nong) 牧民兒(er) 童與(yu) 鎮居民兒(er) 童之間的教育差距,恩惠苑社區辦了臨(lin) 時社區學校,通過積極對接拉薩教育城各類教育資源,開展“恩海學堂”誌願服務項目,號召社區大學生組成教育幫扶誌願隊,在周六日、寒暑假共計免費對社區1500餘(yu) 名兒(er) 童開展功課輔導5000餘(yu) 課時,有效解決(jue) 了孩子作業(ye) 沒人輔導,家長上班無人照料的現實難題。
“短短四年我們(men) 社區大學生比例明顯增多了,而且針對搬遷戶我們(men) 也成立了‘社區夜校’,利用晚上閑暇時間開展藏漢雙語基礎生活用語培訓等活動,多學一分知識在工作中就能多一分優(you) 勢。”達旦告訴記者。
“有家的感覺才能搬得進來”
“我們(men) 在入戶過程中發現了有些老人在午間就餐時間獨自在家無人照料,所以我們(men) 針對這種情況設立了‘愛心餐桌’,還有部分行動不便的老人不能出門,我們(men) 就讓社區誌願者把飯菜送到老人自家餐桌上,本來是鄰居現在都像一家人。”達旦告訴記者。
為(wei) 了有效防止搬遷民眾(zhong) 因病返貧,恩惠苑社區衛生服務站將每年的4次上門服務提升至每年6次,為(wei) 社區民眾(zhong) 開展免費醫療體(ti) 檢、健康谘詢服務活動。發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聯係卡,為(wei) 行動不便的民眾(zhong) 提供上門服務。
“看病就醫這些事情都不用搬遷戶發愁,把他們(men) 所想的問題都想到,解決(jue) 好,他們(men) 搬過來才能更好地生活。小康還有更多的可能性,住房有保障是前提,居民有個(ge) 好身體(ti) 好心情,把日子過好就是小康。”達旦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福建漳州開放大學揭牌
漳州開放大學前身是1980年6月成立的龍溪電大,為電大係統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漳州地區唯一招收國家開放大學(本、專)科學生的公辦成人高校,屬國民教育係列。[詳細] -
“雙減”百日,教育生態變化幾何?還有哪些難題待解?
從2021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出台,到今天已逾百日,這100多天,全國1.56億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的教育生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 [詳細] -
昌都市消防救援支隊開辟“田間課堂”為群眾“送學上門”
在農戶家中,隊員結合農牧民家庭實際,使用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詳細講解家庭火災形成的原因,指出潛在的火災隱患,分析火災事故的危害性,普及消防安全常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