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天津和平區“一校一案”開展個性化、多樣化課後服務

發布時間:2021-11-08 16:00: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種花、養(yang) 草、澆水、剪枝、掃落葉……近日,天津市第二十中學勞動教師劉若淼帶著學生中的植物愛好者一起勞動實踐。除此之外,他們(men) 還把鮮花和葉子采集下來,製成臘葉標本或滴膠工藝品。這是自課後服務開展以來,該校在以往家校社“三位一體(ti) ”的勞動教育體(ti) 係基礎上,利用校內(nei) “青春果園”作為(wei) 基地,實施植物科普教育的勞動場景。

  今秋新學期伊始,天津和平區各校堅持“一校一案”原則,整合校內(nei) 外資源,分年級、分層次設置了個(ge) 性化、精準化、多樣化的課後服務項目,開設了生活應用、動手實踐、生命安全、文明禮儀(yi) 、國學經典等15類活動項目,形成了步調一致、各校不同、多點開花的局麵。

  “全麵推進中小學課後服務,既是落實‘雙減’的重要舉(ju) 措,也是和平區推進教育改革、建設高品質教育強區的關(guan) 鍵環節。我們(men) 要以解決(jue) 家長接送難問題為(wei) 出發點,以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個(ge) 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為(wei) 落腳點,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托起學生和家長的幸福感。”和平區教育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明建平表示。

  “五育並舉(ju) ”,釋放育人新需求

  在天津市第十一中學的操場上記者看到,伴隨著音樂(le) ,七至九年級學生依次進行花式繩操、踏板操和集體(ti) 舞鍛煉。該校為(wei) 推動“雙減”落地見效,創新課後服務與(yu) 校園鍛煉計劃,將陽光體(ti) 育、德育、美育、心育融入到課後服務中,切實增強吸引力和有效性。

  和平區各校圍繞德智體(ti) 美勞“五育”內(nei) 容,著眼“人”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方向,開展“項目菜單”式課後服務,特別是強化德育先行,講活紅色故事,引導所有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教師承擔育人責任,為(wei) 青少年鑄魂奠基。

  同時,和平區根據“小場地,大體(ti) 育”的特點,在課後服務中加大體(ti) 育活動和體(ti) 育遊戲的力度,積極開發球類項目,切實提升學生身體(ti) 素質。

  和平區還強化教育投入,依托區內(nei) 10個(ge) 高水平學生藝術社團,為(wei) 學生搭建交流展示的舞台,讓班班有合唱、校校有歌聲;要求各校在課後服務中落實勞動教育,如強化輪值輪崗責任區意識,壯大勞動教育類社團等,堅決(jue) 克服勞動的替代化現象。

  各校在具體(ti) 安排上,采取學生走班、教師走班、活動走班等形式,鼓勵集團化辦學內(nei) 部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在課程資源上,注重家校資源、社會(hui) 資源的開發。

  作業(ye) 管理,開啟減負新篇章

  和平區教育局組織各校製定了《作業(ye) 設計評價(jia) 標準》,完善了《學校作業(ye) 管理辦法》和《作業(ye) 管理實施細則》,加強了學科組、年級組作業(ye) 統籌,切實加強質量監督。

  “根據學生多樣化的學習(xi) 需求,我們(men) 提供個(ge) 性化的‘知識小膠囊’。每天對學生作業(ye) 進行‘星級評價(jia) ’,通過換購校園明信片激發學生的學習(xi) 欲望。”嶽陽道小學副校長張靜秋表示,教師每周將“作業(ye) 評價(jia) 單”反饋給家長,消除家長看不到學生校內(nei) 完成作業(ye) 情況的顧慮。此外,學校還創新作業(ye) 類型方式,根據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需要和完成能力,布置道德踐行、科學探究、勞動實踐等“創新實踐作業(ye) ”。

  該校將作業(ye) 設計納入教研,建立了作業(ye) 量調控機製,嚴(yan) 格遵循作業(ye) 研討、申報審核等流程,同時通過將“作業(ye) 設計”作為(wei) 每周教研專(zhuan) 項、作業(ye) 布置多級監管審核製度等,做好統籌監控。

  和平區堅持“一生一策、精準扶困”的原則,鼓勵教師布置分層作業(ye) 、彈性作業(ye) 和個(ge) 性化作業(ye) 。各校教師充分承擔起指導作業(ye) 完成的職責,將作業(ye) 指導和課後服務緊密結合,加強麵批講解,做好答疑輔導。

  采訪時記者看到,在嶽陽道小學的教室裏、操場上,“一站到底 為(wei) 你喝彩”挑戰賽、一分鍾乒乓球顛球大賽等一項項以活動形式呈現的各科作業(ye) 正在進行……

  延伸家庭,拓展育兒(er) 新路徑

  “‘雙減’之後,家長該如何做?”……和平區萬(wan) 全小學設立“溫巢”家長學習(xi) 課程,開課消息在學校公眾(zhong) 號一經推出,300多張現場票瞬間“秒光”。

  該校單雙周分設線下家長講堂和親(qin) 子課堂,將解讀“雙減”政策納入家長學習(xi) 範疇;在課後服務“觀察員”基礎上,發揮教育議事會(hui) 作用,將教育專(zhuan) 家、行政管理人員、家長等作為(wei) “觀察員”“教練員”“安全員”,共同監督、評價(jia) 課後服務。

  “按需服務,延伸家庭”是和平區課後服務工作的一大亮點。該區為(wei) 家長提供可選擇的多個(ge) 放學時間節點,如多所學校提供了17:30、18:00和18:30三檔時間供家長自由選擇,做到放學時間人性化。

  和平區在家長中多渠道營造濃厚“雙減”政策宣傳(chuan) 氛圍,向家長做好課後服務、作業(ye) 管理等相關(guan) 政策的宣傳(chuan) 和解讀,引導家長和學生一起討論時政、讀課外書(shu) 、進行體(ti) 育鍛煉、做家務、看電影等。

  如今,嶽陽道小學的家長“愛的陪伴”項目式課程、第二十中學的“溫暖·家”家校共育課程、第二南開學校的“心育”課程……在和平區,一所所學校有聲有色、家校融合地推進課後服務,向校內(nei) 紮根、向家庭延伸。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