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初心,從這裏出發——阿裏地區革吉縣直屬庫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

發布時間:2021-11-15 09:45:00來源: 西藏日報

  “革吉縣黨(dang) 員幹部的初心,是從(cong) 直屬庫這三頂帳篷出發的。”阿裏地委宣傳(chuan) 部原副部長米瑪次仁深有感觸地說。

  革吉縣直屬庫紅色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距離革吉縣城3公裏。米瑪次仁說,自己退休後,就參與(yu) 到直屬庫的複原與(yu) 建設當中,花費了不少的心血。在革吉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這裏重新煥發了生機。

  上世紀50年代初,阿裏分工委(今阿裏地委的前身)將3頂帳篷和10處山洞作為(wei) 辦公、辦學場所,逐步發展成為(wei) 阿裏分工委直接管理的儲(chu) 備庫,承擔著物資儲(chu) 備、應急救災等職能。在當時,這是阿裏最大的儲(chu) 備庫。

  那普草原上三頂簡陋的帳篷,還原了革吉縣第一屆人民政府的樣貌。1960年8月16日,革吉縣第一任藏族縣長項謙,就在帳篷裏辦公。沒有桌子、沒有床,所有的辦公生活用具——桌子、椅子,還有床,都是用土壘成的。

  有人回憶,那時,三頂帳篷裏,有20多個(ge) 工作人員辦公。辦公條件十分艱苦,他們(men) 卻很樂(le) 觀。新縣城的規劃就是在帳篷裏完成的。

  在包括他們(men) 在內(nei) 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個(ge) 曾經艱苦的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條件好了,這裏卻又多出了一個(ge) 帳篷。

  久美,是新中國同齡人,也是革吉鎮布貢村村民,曾經親(qin) 眼見證了當年直屬庫的建設,並在直屬庫小學念書(shu) ,對直屬庫有著揮之不去的情感。兩(liang) 年前,他索性把家搬到了這裏,在直屬庫的門口搭建了一個(ge) 簡易帳篷。從(cong) 那天開始,他成了直屬庫的義(yi) 務講解員,風雨無阻。

  “從(cong) 當初的幾頂帳篷,到現在革吉縣城樓房林立,我們(men) 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老了,想把這裏發生的故事告訴更多年輕人。”久美說。

  采訪中,遠處傳(chuan) 來洪亮的聲音。扭頭一看,一位中年男子,開著皮卡車,對著久美喊道:“我把東(dong) 西帶過來了,都是大家捐的!”

  說話的是革吉鎮那普居委會(hui) 書(shu) 記占堆,車廂裏裝著一車老物件,都是居民們(men) 免費捐贈的,有舊式的鞋子、衣服、包……

  “給他們(men) 錢還不要,讓我很感動!”米瑪次仁在一旁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要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做到學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

  明理,是一種精神傳(chuan) 承;傳(chuan) 承,讓每一位普通人參與(yu) 其中;參與(yu) ,讓這份幸福感直達基層。

  在革吉縣,幸福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阿裏地區行署副專(zhuan) 員、革吉縣委書(shu) 記辜建中給出一份數據:全縣1181戶4314人脫貧成效得到全麵鞏固,19個(ge) 貧困村(居)全部退出。該縣投資約1.04億(yi) 元建成5個(ge) 集中易地搬遷點,502戶1877人完成搬遷入住。

  他們(men) 算了一筆“精準賬”——眼下,僅(jin) 脫貧戶的人均年純收入就近萬(wan) 元。

  物質上富足了,如何讓群眾(zhong) 的精神也富足起來,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瞄準了直屬庫。直屬庫是阿裏的一個(ge) 精神交匯地,應該深入挖掘其精神內(nei) 涵。但,如何有效發揮作用?

  正巧遇到革吉縣完全小學的師生參觀。帶隊老師丹增說:“今天是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過來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我們(men) 要讓孩子們(men) 多了解曆史。”

  一個(ge) 黑黢黢的洞穴,引起了同學們(men) 的圍觀。這個(ge) 曾是上世紀中葉革吉縣的教室,洞穴裏還原了當時學生上課的模樣:黑板在地上,老師在中間,沒有桌椅板凳,學生們(men) 圍成一圈聽講。

  8歲的小學生康鬆念紮,好奇地打量著這個(ge) 教室,他說:“這個(ge) 原來是教室呀!以前上學可真不容易。我們(men) 現在的教室好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xi) !”

  丹增說:“一次實地參觀,比在教室裏講幾堂課的效果都要好。”

  正如一位專(zhuan) 家所言,對於(yu) 孩子的紅色教育不能隻講大道理,應該走出教室,觸摸紅色文化,感受當時條件,萌發自身感受,再進行適當引導,效果會(hui) 更好。

  初心教育,還需要講故事。

  這裏有一組群雕,其中有一個(ge) 雕像,是趙留柱。

  革吉建縣之初,曾任中共革吉亞(ya) 熱區委書(shu) 記的趙留柱,在1962年下鄉(xiang) 時,遭遇土匪搶劫牧民牛羊。他發現後,不顧敵眾(zhong) 我寡,與(yu) 土匪展開激烈戰鬥,最後擊潰匪徒,但自己也被兩(liang) 顆子彈擊中,身負重傷(shang) 。

  為(wei) 了向組織上匯報匪情,經簡單包紮後,趙留柱不顧傷(shang) 痛,騎馬趕往數十公裏外的縣委駐地,馬累死了,就換牛騎,牛累死了,找不到代步工具,便以槍當拐,艱難地行走一周後,趕到縣委駐地。

  因傷(shang) 勢過重,趙留柱不幸犧牲。

  在群雕前,記者采訪了革吉縣革吉鎮鎮長石顯斌,他正帶著50多名黨(dang) 員同誌學習(xi) 黨(dang) 史。他說:“學黨(dang) 史,不僅(jin) 要學大家耳熟能詳的曆史,身邊的黨(dang) 史也要學習(xi) 。通過學習(xi) 這些革吉先烈們(men) 的先進事跡,對廣大黨(dang) 員也是一種精神洗禮。”

  據了解,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過程中,革吉縣直屬庫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累計接待其他縣、牧民群眾(zhong) 及外來遊客4172餘(yu) 人次。講解員久美老人介紹,自這裏開放以來,已累計接待參觀人數超過16700人。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