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全麵開創青海教育鄉村振興新征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xiang) 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我們(men) 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鬆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是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jue) 策部署,推動農(nong) 牧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舉(ju) 措,是麵向未來,實現青海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十四五”時期青海省教育係統的重大政治任務。
進入新發展階段,全省教育係統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自覺,從(cong)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現代化國家和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高度,深刻認識實現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重大意義(yi) ,主動融入全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局,嚴(yan) 格落實“四個(ge) 不摘”工作要求,堅持總體(ti) 穩定、有序過渡,統籌部署、協調推進,誌智雙扶、育人為(wei) 本原則,與(yu) 全省“十四五”教育發展和改革規劃相銜接,分類做好現有教育幫扶政策的延續、優(you) 化、調整工作,以鄉(xiang) 村教育振興(xing) 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到2025年,全省教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農(nong) 牧區教育普及水平穩步提高,教育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夯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幫扶機製愈加完善,城鄉(xiang) 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教育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鄉(xiang) 村教育振興(xing) 和教育振興(xing) 鄉(xiang) 村的良性循環基本形成,為(wei) 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新青海貢獻教育力量。
紮實推進教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項工作,最重要的是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guan) 於(yu)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全麵落實《青海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五項行動方案》《關(guan) 於(yu) 實現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最關(guan) 鍵的是要處理好鞏固、拓展、銜接三者之間的關(guan) 係,明確“鞏固”的重點,進一步夯實來之不易的成果基礎;強化“拓展”的內(nei) 容,持續不懈推進教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項工作;落實“銜接”的要求,做好領導體(ti) 製、政策措施、規劃項目、考核評估等方麵的無縫對接。統籌更多資源、匯聚更大力量,為(wei) 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zhong) 生活改善、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作出教育應有貢獻,讓教育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拓展成效更可持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目標如期實現。
必須堅決(jue) 防止問題反彈。“義(yi) 務教育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底線要求,也是教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潛在的各種因素的輟學風險依然長期存在,稍有鬆懈,將前功盡棄。健全控輟保學工作機製,確保除身體(ti) 原因不具備學習(xi) 條件外脫貧家庭義(yi) 務教育階段適齡兒(er) 童少年不失學輟學,是教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核心要求,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和決(jue) 心,落細落小落實工作,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輟學返貧的底線。要主動加強與(yu) 民政、公安、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部門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緊密結合“七普”人口數據,健全義(yi) 務教育有保障長效機製,完善聯控聯保責任機製、依法控輟治理機製、辦學條件保障機製等,始終保持“動態清零”成果。進一步優(you) 化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ti) 係,精準對接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製,及時將返貧和致貧家庭適齡人口納入教育資助範圍,確保各階段學生資助政策應助盡助、落實到位。
必須積極做好政策有效銜接。嚴(yan) 格落實“四個(ge) 不摘”要求,保持現有教育脫貧攻堅政策總體(ti) 穩定,從(cong) 消除貧困“攻堅戰”轉向“持久戰”,把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防止因學返貧致貧上來。要做好過渡期內(nei) 政策銜接,優(you) 化、調整現有教育幫扶政策,推動行之有效的教育扶貧特殊政策向常規性、普惠性、長期性政策轉變,做到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積極推進縣鄉(xiang) 村教育公共服務一體(ti) 化建設,深化推進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的工作,不斷提高薄弱地區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程度,推動教育公共服務資源在縣域內(nei) 實現優(you) 化配置,確保各項政策和工作有機銜接、平穩過渡。
必須聚焦重點地區和重點工作。在重點地區上,要聚焦國家和我省確定的全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25個(ge) 縣,整合資源、精準施策,補短板、強弱項,在項目安排、政策傾(qing) 斜、工作舉(ju) 措等方麵加強督促檢查和幫助指導,提升整體(ti) 發展水平。在重點工作上,要明確主攻方向和目標,著力構建鞏固拓展義(yi) 務教育有保障成果長效機製、全麵落實農(nong) 牧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幫扶機製、紮實推進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延續完善對口幫扶工作機製等4個(ge) 方麵20條重點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作風建設、完善政策保障、強化考核評估、鼓勵社會(hui) 參與(yu) ,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必須著力推動農(nong) 牧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是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義(yi) 不容辭的責任。要繼續通過強化控輟保學、學生資助、技能培訓、推普賦能、項目覆蓋等手段,守住來之不易的成果。提升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義(yi) 務教育辦學條件,加強鄉(xiang) 村寄宿製學校和鄉(xiang) 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加強脫貧地區職業(ye) 院校基礎能力建設。繼續實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和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增加脫貧地區公費師範生培養(yang) 供給,加強城鄉(xiang) 教師合理流動和對口支援。要找準教育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戰略定位,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教育振興(xing) 行動,進一步優(you) 化資源配置,強化技能培訓和學曆提升,兜住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底線,提升教育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能力和水平。
必須不斷提升教育服務能力水平。大力實施推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計劃,落實《青海省學前兒(er) 童普通話能力提升行動方案》,實施“童語同音”計劃,強化中小幼教師和青壯年勞動力普通話培訓。優(you) 化脫貧地區教師資源配置,強化培訓培養(yang) ,全麵提升教師學科素養(yang) 和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提高脫貧地區鄉(xiang) 村教師隊伍整體(ti) 素質。繼續實施省內(nei) 高校麵向脫貧地區專(zhuan) 項招生計劃,加大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支持力度,加大涉農(nong) 高校、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建設力度,加快培養(yang) 拔尖創新型、複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農(nong) 林人才,加快構建高校支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科技創新體(ti) 係。大力發展麵向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職業(ye) 教育,依托職業(ye) 院校大規模開展麵向農(nong) 村的職業(ye) 技能培訓,培養(yang) 培訓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和農(nong) 村實用人才,持續鞏固“技能脫貧”成果。(作者為(wei) 青海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西寧:特殊的複學第一課
“近期由於疫情,我們的城市和校園深受影響,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白衣天使、警察叔叔、社區的叔叔阿姨等這個城市的英雄們,他們恪盡職守、臨危不懼,辛勤地為我們築起一道安全的牆壁。[詳細] -
年輕幹部要上好 心懷敬畏“第一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規矩、守底線,首先要有敬畏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敬畏”既是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基本要求,也是為官從政的成事之基、立命之本。[詳細] -
江蘇精準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江蘇省教育廳近日發出通知,以教育局、高校為單位,在全省範圍內組織實施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資助長效機製改革試點工作,圍繞物質幫扶、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等方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