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小梅花”初綻高原
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2020朗瑪堆諧班的學員們(men) 。
2021年底,一個(ge) 被藏戲人稱為(wei) 可以寫(xie) 入藏戲發展大事記、可載入藏戲史冊(ce) 的喜事,從(cong) 第25屆“中國少兒(er) 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評選中出爐:格桑堅才問鼎“小梅花”,成為(wei) 西藏首獲這項全國少兒(er) 戲曲藝術最高獎項的青少年。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集體(ti) 節目藏戲《天地祥和》和朗瑪堆諧《聖地拉薩》獲得“小梅花集體(ti) 節目”獎。西藏自治區戲劇家協會(hui) 被授予“優(you) 秀組織單位”。
“中國戲曲梅花獎是國家級戲曲藝術最高獎,‘小梅花’是國家級戲曲藝術最高獎專(zhuan) 為(wei) 優(you) 秀的青少年戲曲人才設立的獎項。”自治區戲劇家協會(hui) 主席、中國劇協理事、自治區藏劇團團長邊點旺久用異常興(xing) 奮的語氣說,“‘小梅花’格桑堅才和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小演員們(men) 正庚續著藏戲藝術的血脈,傳(chuan) 承發展著藏戲藝術。他們(men) 小小年紀就站在了國家級舞台上,展示西藏少年兒(er) 童的戲劇修養(yang) 和功底,將藏戲的藝術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為(wei) 西藏藏戲藝術贏得了崇高榮譽。”
“天分+努力” 問鼎“小梅花”
“小梅花”得主格桑堅才,目前就讀於(yu) 拉薩某中學初一,他是一個(ge) 可愛的圓臉大男孩,戴著一副黑框小眼鏡,始終微笑著。他參加第25屆“中國少兒(er) 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時還是一名12歲的六年級學生。
11月5日中午,13歲的格桑堅才在父母的陪同下,早早來到了自治區文聯辦公樓前。一家三口都穿上了藏裝,透露出他們(men) 對待這一喜訊的莊重感。
這天,西藏自治區戲劇家協會(hui) 在這裏舉(ju) 行了“中國少兒(er) 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獲獎作品頒獎座談會(hui) 。
格桑堅才出生在拉薩一戶藏戲藝術之家,他的父親(qin) 歐珠和母親(qin) 格桑央拉都是自治區藏劇團的藏戲演員,一起從(cong) 事摯愛的藏戲表演藝術近30年,塑造了許多經典的藏戲人物。
在格桑堅才還未出世時,作為(wei) 藏戲表演藝術家的父母親(qin) 就孕育了他與(yu) 生俱來的藏戲藝術天分。
5歲時,格桑堅才就喜歡敲打家裏的臉盆、花盆等所有能發出聲響的東(dong) 西。“作為(wei) 一名藏戲演員,我和他爸發現他每次敲擊都很有節奏感。”母親(qin) 格桑央拉說。
像發現一種可以栽培的珍稀幼苗一樣,格桑央拉和歐珠仔細觀察兒(er) 子的行為(wei) ,他們(men) 驚奇地發現,兒(er) 子敲打出的節奏無不與(yu) 藏戲的鼓點類似。“而且,他還能跟著自己敲打的鼓點,哼出藏戲的腔調。發現這些後,家人都特別開心,也許這就是孩子從(cong) 小耳濡目染藏戲藝術的緣故吧。”格桑央拉說。
不久,歐珠和格桑央拉夫妻倆(lia) 就為(wei) 格桑堅才購買(mai) 了他平生第一個(ge) 藏戲鼓,並且,開始教授他一些簡單的藏戲技藝。在家庭的啟蒙與(yu) 熏陶下,格桑堅才的藏戲藝術稟賦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在沒有正式拜師學藝前,他就能夠簡單演奏傳(chuan) 統藏戲鼓鈸器樂(le) ,演唱傳(chuan) 統藏戲唱腔、念白,並進行相應的表演。
住在自治區藏劇團大院裏,毗鄰著話劇團,格桑堅才從(cong) 小表現出來的對藏戲藝術的特殊喜好,讓大院裏的戲劇藝術家們(men) 津津樂(le) 道。他也很快成為(wei) 大院裏的小名人,大家關(guan) 注他的同時,也對他注入了一份特殊的期盼。
2019年,格桑堅才拜有“雪域鼓神”之稱的藏戲鼓手紮西旺傑為(wei) 師,專(zhuan) 門學習(xi) 藏戲鼓的敲擊技藝,掌握藏戲鼓的節奏和技巧;又師從(cong) 藏戲藝術家、西藏首個(ge) 戲劇梅花獎得主邊點旺久學習(xi) 藏戲念白、唱腔、身段等。
父母的支持、自身的愛好,還有大院裏那麽(me) 多叔叔阿姨的關(guan) 注,讓他樂(le) 在其中,習(xi) 慣了利用課餘(yu) 和節假日,敲響兩(liang) 位老師的家門,不厭其煩地接受藏戲名家的指導。靠著天分加努力,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還享有了“藏戲神童”之稱。
“他學什麽(me) 都有模有樣。”格桑堅才的藏戲鼓老師紮西旺傑說,“西藏有很多孩子喜歡藏戲,喜歡藏戲鼓藝術,但像格桑堅才這樣從(cong) 小被父母發現,然後又有機會(hui) 自小接觸藏戲鼓的孩子並不多。格桑堅才是有天分的,但他的努力從(cong) 不遜於(yu) 他與(yu) 生俱來的天分。家庭氛圍和父母支持,再加上自己又喜歡藏戲,這些合起來都是極為(wei) 難得的因緣。”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覺得這句話用到‘小梅花’格桑堅才和他們(men) 的父母身上最為(wei) 貼切了。因為(wei) 吃得了苦、受得住苦,所以收獲了比常人更多的藏戲藝術淬煉與(yu) 熏陶。”邊點旺久說。
“小梅花”格桑堅才說:“我特別感謝父母和老師們(men) 從(cong) 小的教導,感謝學校給予我展現自我的機會(hui) 與(yu) 平台,還教會(hui) 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與(yu) 文化知識,這些對我的成長都是一筆莫大的財富。”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他人即老師 學習(xi) 在窗外
在第25屆“中國少兒(er) 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中,由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藏戲啟蒙班表演的藏戲《天地祥和》,朗瑪堆諧學員表演的《聖地拉薩》分別摘得本屆“小梅花集體(ti) 節目”獎。
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於(yu) 2019年1月2日正式麵向全區青少年全都免費運營。作為(wei) 第三方運營單位,該活動中心經招投標方式,確定由拉薩海雕視角教育谘詢有限公司接手並全麵運營相關(guan) 工作。
拉薩海雕視角教育谘詢有限公司負責人德慶曲珍把“海雕視角”定位為(wei) 一家社會(hui) 企業(ye) ,即企業(ye) 的創辦不以盈利為(wei) 主,而是推動社會(hui) 問題的解決(jue) 。她認為(wei) ,一個(ge) 具有社會(hui) 價(jia) 值觀的企業(ye) ,能吸引更多人的支持。
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運營負責人宗吉為(wei) 我們(men) 分享了中心的一個(ge) 小女孩與(yu) 藏戲藝術的故事。2019年,活動中心剛運營時並未開設藏戲、朗瑪堆諧課程。“那年活動中心的‘六一’兒(er) 童節活動中,一名在中心學跳舞的6歲女孩提出她想唱歌,我們(men) 答應了她的請求,結果她唱出了一段藏戲的唱腔,雖然女孩表演的時間不足一分鍾,卻讓我們(men) 看到了她內(nei) 心的渴望,她想學藏戲。”
起緣於(yu) 女孩對藏戲藝術的渴望,宗吉和她的團隊開始深入挖掘堆龍德慶區本土的藏戲老師。“我們(men) 相信一個(ge) 有熱情的人,遠比一個(ge) 隻有高超技藝和豐(feng) 富知識的老師更能激發學習(xi) 者的熱情,陳列多吉和堅才老師就這樣加入了我們(men) 。”她說。
陳列多吉是嘎東(dong) 藏戲團的團長,是在西藏民間藏戲藝術團體(ti) 裏耳熟能詳的藏戲表演藝術家。而堅才是一位退休老教師,一個(ge) 熱衷於(yu) 藏戲表演的社區藝術家,他在自己所住的社區自發組織了老年樂(le) 隊。
宗吉感慨地說:“活動中心的藏戲和朗瑪堆諧兩(liang) 個(ge) 班就是由陳列多吉和堅才老師指導的,從(cong) 剛開始不足10人,在堅持了兩(liang) 年後現在已成為(wei) 活動中心的熱門課程,由這兩(liang) 個(ge) 班學員表演的節目這次也收獲了兩(liang) 枚‘小梅花集體(ti) 節目’獎。”
為(wei) 關(guan) 注易地扶貧搬遷農(nong) 牧民子女,解決(jue) 其語言上的困難,2020年9月5日,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又在拉薩祥和苑開設了分中心。
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輻射區涉及周邊鄉(xiang) 鎮近6000餘(yu) 名青少年,能同時容納400多名學生進行學習(xi) 鍛煉活動,目前在冊(ce) 學員有950多名。中心開設了33門課程,其中,文化類有藏文書(shu) 法、英語啟蒙、漢語書(shu) 法、編程、樂(le) 高等11門,藝術類有藏戲、朗瑪堆諧、吉他、紮念、舞蹈、二胡、竹笛、揚琴、嗩呐、合唱、美術、葫蘆絲(si) 、街舞等22門課程。
宗吉表示,作為(wei) 青少年校外教育機構,我們(men) 堅持以“他人即老師,學習(xi) 在窗外,世界是教材”的理念。在活動中心,每個(ge) 小朋友都可以在剛開始入學第一年的萌芽期,充分探索自己的興(xing) 趣,在第二年的抽條期,選定某個(ge) 專(zhuan) 業(ye) 領域深入學習(xi) ,而在第三年的幼苗期,中心則會(hui) 給他們(men) 更多演出和交流的機會(hui) ,讓孩子們(men) 多看看我們(men) 所處的這個(ge) 世界。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初心不改 曆久彌新
無論是首摘“小梅花”,還是西藏少兒(er) 團體(ti) 首次被授予“小梅花集體(ti) 節目”,對西藏而言,這些殊榮不僅(jin) 值得戲劇藝術界自豪,也是古老藏戲藝術在中華戲曲百花園裏,初心不改、曆久彌新、綻放光芒的一個(ge) 新起點。
西藏首位獲得戲曲梅花獎的藏戲表演藝術家邊點旺久說:“格桑堅才小朋友摘得‘小梅花’,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孩子們(men) 收獲兩(liang) 枚‘小梅花集體(ti) 節目’獎,我不由地想到我的童年,我的母親(qin) ,想到了我的藏戲老師。”
邊點旺久的藏戲藝術啟蒙老師是他母親(qin) 。小時候,他在母親(qin) 天籟般的藏戲唱腔中快樂(le) 成長。“是母親(qin) 對藏戲、對生活的熱愛引領我走上了藏戲表演藝術之路。”他說。
在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的前身西藏藝術學校,邊點旺久上的第一堂藏戲專(zhuan) 業(ye) 課程,至今令他記憶猶新。“課堂上,我的藏戲老師普布次仁並未講藏戲的藝術技巧,也沒教唱腔、身段。而是聲情並茂地講藏戲的由來與(yu) 藝術內(nei) 涵,告訴我們(men) 藏戲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的期盼與(yu) 歡樂(le) ,藏戲藝術對人們(men) 品德的塑造與(yu) 提升,黨(dang) 和政府長期以來對藏戲藝術、藏戲藝術家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以及老師自己對藏戲藝術執著追求的緣由,所有這些至今成為(wei) 激勵並鼓舞我全身心投入藏戲藝術事業(ye) 的不竭動力。”
600多年前,唐東(dong) 傑布為(wei) 什麽(me) 創造藏戲?是為(wei) 了運用藏戲籌款建橋解決(jue) 老百姓實際困難。這是藏戲產(chan) 生的根、發展的源,是藏戲藝術傳(chuan) 承至今的精魂與(yu) 境界。邊點旺久說:“時代雖不同,但藏戲的根、源是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亙(gen) 古不變。重視和利用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對青少年進行德育美育教育,需要家長、學校、老師更多的參與(yu) 和關(guan) 注。”
如何讓傳(chuan) 統藝術在當下煥發新的魅力?自治區藏劇團藏戲專(zhuan) 業(ye) 演員雲(yun) 登羅布認為(wei) :“在自媒體(ti) 時代的巨大流量下,最核心的流量人群來自學生。我們(men) 不僅(jin) 要舉(ju) 辦開展多種多樣的文藝演出活動進校園,更要讓多元的文化體(ti) 驗融入到文化活動中。要讓孩子們(men) 感興(xing) 趣,切身體(ti) 會(hui) 藝術的魅力。在一定的沉浸式體(ti) 驗中提升自我。要讓孩子知道文化藝術就在我們(men) 生活中,也要讓多元的文化融入到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中。”
雲(yun) 登羅布認為(wei) ,應該多開展文藝院團藝術家進校園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普及文化理論知識。開展藝術家走進教室和同學們(men) 一起了解民俗文化知識,開展文藝院團知名藝術家進校園指導參與(yu) 文化體(ti) 驗類活動。注重文化體(ti) 驗,文化傳(chuan) 播,增加參與(yu) 性、自發性、主動性,讓文化藝術從(cong) 殿堂走進講堂,從(cong) 舞台走進操場,從(cong) 觀看走進演繹。推動文化事業(ye) 的傳(chuan) 承,促進文化事業(ye) 的多元化發展,豐(feng) 富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水平,紮下文化種子,樹立文化自信。
格桑堅才曾就讀的拉薩市實驗小學相關(guan) 負責人巴桑旺堆說,近年來,拉薩市實驗小學開設了藏戲、熱巴、藏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每周邀請文化藝術家親(qin) 自為(wei) 學生授課,努力將地方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下來。讓戲曲走進校園,對傳(chuan) 承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文化、建設共有的精神家園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yi) 。他說:“‘戲曲進校園’活動在我校的持續開展,不僅(jin) 增加了青少年的學習(xi) 興(xing) 趣,豐(feng) 富了課堂生活,緩解了學生的學習(xi) 壓力,而且將地方戲曲文化傳(chuan) 承下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學校長個人出資設立獎學金 每生每年5000元
近日,陝西師範大學楊淩實驗中學的3位學生家長懷著感恩之心,將致謝錦旗和感謝信送到了學校。他們的孩子,是該校2020—2021學年度“校長獎學金”的獲得者。 [詳細] -
青羊支教團隊送培送教定製服務得榮鄉村教學
“老師,動畫配語文課故事,一下就懂了。”“老師,上你的課要一直不斷動腦思考,好難呀。但知識點都記得牢,不會忘了。”“要和同學討論、合作、做遊戲,喜歡上你的課。”[詳細] -
2021“針心針意”大型暖冬公益活動第1站啟動
23日早上7時許,由天天正能量合夥人、愛心誌願者和西藏商報記者組成的2021“針心針意”大型暖冬公益活動小團隊踏上了愛心之路,經過8個多小時的顛簸,來到了那曲市聶榮縣當木江鄉初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