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種子”長出科學夢想
12月9日,天宮課堂的“上課鈴”即將響起。2013年6月20日,6000餘(yu) 萬(wan) 名中小學生上了第一堂來自地球300多公裏外的科學課。
在天宮課堂開始前,多名學生講述了他們(men) 和太空課堂的故事。
8年前的太空授課,讓當時16歲的王楠領悟到太空探索的趣味和航天員的魅力。高考填報誌願時她選擇了與(yu) 航天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如今已成為(wei) 一名航天人。當年的太空授課在她心中種下的“航天種子”,已開花結果。
“2013年6月20日,我永遠忘不了那個(ge) 上午的情景。當我們(men) 看到失重環境下演示的陀螺、單擺和水球實驗,我驚歎於(yu) 太空特殊環境和物理實驗碰撞岀的奇妙火花,欣喜於(yu) 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以如此特別的方式進行了驗證,太空探索的趣味和航天員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見了!”王楠說,未來她會(hui) 繼續以航天員為(wei) 榜樣,為(wei) 中國的航天事業(ye) 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一學生張祖安說:“親(qin) 愛的亞(ya) 平老師,8年前,我懷著一顆好奇心坐在電視機前聽您講課。如今,我已成為(wei) 了一名大學生,我一直將您當作偶像。看著你們(men) 在空間站中的生活,我覺得很有趣,更體(ti) 會(hui) 到了科技的進步、國家的強大。”
大四學生王維梓8年前觀看了太空授課,王亞(ya) 平說的“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成了他的座右銘,他希望畢業(ye) 後從(cong) 事航天事業(ye) 。
“8年前的太空授課,為(wei) 我們(men) 揭示了科學的奧妙和浩瀚星空的神奇。8年後,太空授課即將再次開始,我也在為(wei) 自己的航天夢不懈奮鬥。”王維梓說。
航天愛好者楊靖宸清楚記得,當時小學五年級的他對太空授課充滿期待。“太空授課對我的影響遠不止短短一節課的時間。8年過去了,我已經成為(wei) 一名即將投身民航事業(ye) 的大二學生。天宮課堂即將開講,相信也將在孩子們(men) 心中播撒下航天的種子,未來的中國航天一定會(hui) 有他們(men) 的身影。”楊靖宸說。
2013年神舟十號任務期間,13歲的王京天守候在電視機前。2021年,他和朋友在海南文昌拍攝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托舉(ju) 天和核心艙升空的場景。業(ye) 餘(yu) 時間他還製作航天科普小視頻,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航天。
“8年前的那堂課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真切感受到國家在航天領域的成就。通過製作視頻,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孩子了解中國航天。”王京天說。
在海外留學的王嘉楊一直關(guan) 注祖國航天事業(ye) 發展。“神舟十三號發射前的航天員見麵會(hui) 上,當王亞(ya) 平老師再次說出那句‘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時,我感到仿佛回到了8年前的夏天。雖然我沒有學習(xi) 航天專(zhuan) 業(ye) ,但我對航天始終充滿熱愛。更重要的是,我總能從(cong) 航天事業(ye) 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等我完成學業(ye) 回國後,也定當努力為(wei) 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王嘉楊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演講賽落幕
經評選共有11名選手在比賽中獲獎,其中堆龍德慶區小學何乃嬌、曲水縣才納鄉小學馮倩茹、林周縣中學趙耘嫣3位選手獲一等獎,拉薩市一職白瑪次仁、拉薩市三高黃開蘭獲得二等獎。 [詳細] -
西藏自治區普法辦開展“築牢法治防線、守護 幸福家園”係列主題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深、走實,結合當前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日前,自治區普法辦聯合拉薩市普法辦、城關區普法辦深入群眾身邊。[詳細] -
全國首個量子科技博士點落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2020年度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全國共新增54個學位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量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授權交叉學科位列其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