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央美牽手西藏特殊教育學校 “藝術+公益”如何溫暖雪域高原

發布時間:2021-12-16 16:2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參加I Do基金會(hui) 第十四屆愛心西藏行時,青年演員吳謹言(左三)作為(wei) “藝術夢想教室”的藝術代課老師 北京愛度公益基金會(hui) 供圖

  一群生活在雪域高原的特殊兒(er) 童,坐在嶄新的“藝術夢想教室”裏,遠程接受來自中央美術學院教師的指導。中國頂尖美術學府與(yu) 西藏自治區的多家特殊教育學校,就這樣在“雲(yun) 端”牽手。

  從(cong) “藝術夢想教室”落成,到發起“特殊兒(er) 童美術教育”研究課題;從(cong) 推進“藝術夢想項目”,到為(wei) 來自西藏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的美術教師開設“平行班”……來自藝術界、教育界、公益界的各方正在通過“藝術+公益”溫暖雪域高原。

  美術教育為(wei) 特殊教育提供渠道

  今年10月,用於(yu) 日常教學以及接收遠程教學課程的“藝術夢想教室”,在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揭牌並投入使用。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yu) 教育學院副院長黃勇在出席揭牌活動時表示,希望攜手社會(hui) 各界,共同做有溫度的事情,真正讓藝術走進生活,用藝術點亮孩子們(men) 的夢想。

  在教育學家看來,特殊兒(er) 童在生理或心理方麵存在一定特殊性,因此,特殊教育要格外注重對其缺失功能的補償(chang) 與(yu) 心智健康的發展。美術教育為(wei) 此提供了可持續發展渠道。

  具體(ti) 來說,美術創作與(yu) 賞析課程涵蓋色彩、比例、構圖等因素,能充分調動兒(er) 童的眼、手、腦等多個(ge) 部位。不僅(jin) 能夠幫助特殊兒(er) 童發現藝術潛能、提升綜合素質,還能輔助他們(men) 進行情感表達、拓寬發展道路。

  “藝術在賦能特殊教育中有三個(ge) 重要作用。”中國殘疾人康複協會(hui) 副理事長、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原院長許家成指出,藝術教育為(wei) 殘障孩子打開了一扇“窗”,藝術通過特殊職業(ye) 教育促進就業(ye) 。更重要的是,藝術在融合社會(hui) 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這在實踐中已有例證。患有聽力障礙的寧曉寒是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首屆畢業(ye) 生,並被南京特教職業(ye) 技術學院錄取。如今,他回到培養(yang) 自己的母校任教。他注意到,藝術與(yu) 公益結合滯後,孩子們(men) 不僅(jin) 汲取了新知識也有了轉變,他們(men) 會(hui) 用樸素的畫作表達對父母、對家鄉(xiang) 的情感。

  今年10月,“I Do用藝術點亮夢想”主題公益活動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揭幕 北京愛度公益基金會(hui) 供圖

  十餘(yu) 年逐漸探索“四維體(ti) 係”

  “藝術夢想教室”由北京愛度公益基金會(hui) (簡稱“I Do基金會(hui) ”,係由珠寶品牌創始人發起成立的公益基金會(hui) )捐贈。十餘(yu) 年來,該基金會(hui) 主辦的“愛心西藏行”活動先後吸引了企業(ye) 家、藝術家等社會(hui) 影響力人士近千人次參與(yu) 其中,更吸引了更多社會(hui) 力量加入,幫助到更多高原兒(er) 童。

  “持續用藝術支教的方式為(wei) 他們(men) 創造更多表達自我的機會(hui) ,讓人們(men) 更加了解和關(guan) 注這些特殊的孩子,打開他們(men) 的發展空間,幫助他們(men) 實現夢想。”I Do基金會(hui) 創始人李厚霖如是說。

  I Do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徐航介紹,截至目前,先後對5萬(wan) 多名兒(er) 童實施了包括助學、醫療、心理成長等方麵的幫助。隨著一次次進藏開展公益項目,基金會(hui) 亦探索出具有自身獨特性的公益創新模式,“打通藝術、公益、品牌共贏之路”。

  他還表示,基金會(hui) 的“用藝術點亮夢想”公益項目已形成以“藝術啟蒙教育”為(wei) 主線,走進去的“藝術家支教”、請出來的“藝術遊學”、留下來的“藝術夢想班”為(wei) 執行手段,傳(chuan) 出去的“藝術公益展”為(wei) 傳(chuan) 播方式的四維體(ti) 係。

  有媒體(ti) 評論稱,從(cong) 物質幫扶、藝術啟蒙到用藝術點亮夢想,I Do公益基金會(hui) 逐漸實現了升級轉型,“公益和藝術的壁壘被打破”。

  “藝術+公益”發展新契機

  4月在北京舉(ju) 行的無障礙公益藝術論壇上,與(yu) 會(hui) 者圍繞藝術賦能公益的更多可能性進行探討。中國社會(hui) 福利基金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民政部社會(hui) 組織評估專(zhuan) 家繆力指出,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社會(hui) 組織運用藝術的力量推動中國特殊兒(er) 童教育方麵可以大有作為(wei) 。

  央美與(yu) I Do基金會(hui) 在今年開展的一係列合作,可以說是現實注腳。例如,雙方聯合發起“特殊兒(er) 童美術教育”課題,通過調研特殊教育學校美術教育現狀,擬通過研發課程、優(you) 化教學方法、培訓師資等舉(ju) 措,幫助高原特殊學校提升美術教育水平。

  不久前,1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美術教師、教研員參加了央美“國培項目”集中培訓。這個(ge) 項目始於(yu) 2011年,今年在I Do基金會(hui) 的支持下專(zhuan) 門為(wei) 來自西藏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的美術教師開設“平行班”,寧曉寒等6名教師在線接受培訓。相關(guan) 方麵稱,希望通過提高特校美術老師的教學水平,切實實施研發的教學方案,為(wei) 西藏地區的特殊兒(er) 童帶去更好的美術教育。

  又如,雙方將藝術家支教課程開發成藝術教學課件,供“公益藝術協作網絡”成員等共享。

  央美方麵表示,還將為(wei) 高原的特殊兒(er) 童研發一套專(zhuan) 業(ye) 的美術教育方法,以及與(yu) 之匹配的課程與(yu) 教材。這套教學方案也將向全國普及,幫助改善全國特殊兒(er) 童美術教育的現狀。

  “溫暖,愛,責任”,這些推動“藝術+公益”可持續發展的人們(men) 希望,用藝術傳(chuan) 遞情感,讓夢想持續“升溫”。恰如在北京798藝術區舉(ju) 行的“西藏特殊兒(er) 童藝術作品公益展”上展出的作品那般——畫作或鏡頭裏的孩子身著極具民族特色的服飾,往往戴著助聽器或其他殘障設備,但在藍天白雲(yun) 之下,每一張笑臉都是那般溫暖而燦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