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實施“廁所革命”惠及超20萬中小學幼兒園
在教育部今天舉(ju) 辦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ya) 介紹,2013-2018年我國共改造了14.1萬(wan) 所中小學、幼兒(er) 園的非衛生廁所。2019年,教育部會(hui) 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相關(guan) 部門啟動實施了“中小學校‘廁所革命’行動計劃”,此後,又完成了6.7萬(wan) 所中小學、幼兒(er) 園的非衛生廁所改造。
目前,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數學校因糞汙處理難未改廁外,全國中小學、幼兒(er) 園的廁所基本達到了安全、清潔、實用的要求。同時,各地還同步解決(jue) 廁位不足、男女廁位比例不合理等問題。劉昌亞(ya) 介紹,“廁所革命”行動改變了一些中小學生因廁所髒、臭而少喝水、憋大小便以減少上廁所次數的不良習(xi) 慣。
據悉,該計劃實施過程中,各地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有些學校建設了水衝(chong) 式廁所,有些學校實施幹封式衛生旱廁改造,還有學校探索使用了微生物降解等改廁新技術。教育部會(hui) 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也加大了中央資金對中小學改廁的支持力度。同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也努力做好糞汙清運及處理、安全管理、設施設備維護、保持環境衛生等廁所管理維護工作,深入開展學生衛生健康、文明如廁教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廁所基本達到安全清潔實用要求
2019年以來,完成了6.7萬所中小學、幼兒園非衛生廁所改造,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數學校因糞汙處理難未改廁外,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廁所基本達到了安全、清潔、實用的要求。[詳細] -
建好便民“小廁所” 做足惠民“大文章” —移動公廁為群眾帶來便利
小廁所,大民生。廁所關係著人民生活品質,展示著一座城市的精細化服務,更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來,拉薩市公廁從收費改進為24小時免費開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