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應用型特效美術高端人才緊缺25名學員在滬接受專業培訓

發布時間:2022-11-17 16: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國家藝術基金2022年度藝術人才培養(yang) 資助項目《中國電影特效美術人才培養(yang) 》15日在上海開班,經過嚴(yan) 格遴選,共有來自全國的25名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骨幹學員入選培訓計劃,他們(men) 將接受122天的培訓,集中授課時間為(wei) 42天。

  據介紹,《中國電影特效美術人才培養(yang) 》項目借助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上海電影特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業(ye) 界師資專(zhuan) 家資源,發揮上海大學多學科優(you) 勢,積極探索電影特效美術人才培養(yang) 的路徑、機製與(yu) 體(ti) 係,初步形成電影特效美術人才培養(yang) 範式與(yu) 推廣模式,為(wei) 中國電影行業(ye) 培養(yang) 一批緊缺、急需的應用型特效美術高端人才,從(cong) 而逐步解決(jue) 電影特效人才儲(chu) 備不足的現狀,優(you) 化中國電影特效行業(ye) 人才結構布局,形成自主知識產(chan) 權,助推中國電影特效行業(ye) 自主、良性、快速發展。

  本項目共安排20門培訓課程,授課師資21人,其中既有多名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電影美術獎獲得者,也有來自國內(nei) 知名高校及行業(ye) 一線的實戰精英,為(wei) 學員提供小批量、多層次、提高一線業(ye) 務技能水平的專(zhuan) 業(ye) 培訓。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執行院長、本項目負責人何小青教授介紹了該項目的立項背景、籌備情況、培訓周期、考察調研地點及結業(ye) 儀(yi) 式等相關(guan) 課程內(nei) 容設置,他期望本次項目參與(yu) 者能夠共同協作、勇於(yu) 創新,為(wei) 中國電影特效美術事業(ye) 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海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歐陽華指出,此次活動舉(ju) 辦正逢上海大學百年校慶之際這一特殊節點,希望此次活動能發揮上海大學多學科綜合優(you) 勢,聚焦電影美術與(yu) 新技術的跨界融合。

  中國著名舞美設計家、上海戲劇學院原院長、文旅部重點實驗室藝術總監韓生致辭時強調,“中國電影特效”隻是作為(wei) 學習(xi) 培訓切入點,實則涉及電影藝術在當代文化生態下的整體(ti) 發展。電影作為(wei) 一種綜合藝術絕不僅(jin) 是一個(ge) 行業(ye) 能涵蓋,也並非單一學科所能完成的。“本次培訓活動絕不僅(jin) 是純技術教授的培訓班,更重要的是對人才藝術觀的培養(yang) 與(yu) 建立。”

  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丁友東(dong) 表示,目前電影技術從(cong) 業(ye) 者雖常居於(yu) 幕後,但要看到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技術在藝術創作中逐漸凸顯的重要作用,他建議學員在關(guan) 注藝術創意的同時關(guan) 注電影技術發展情況。

  國家藝術基金監督處、上海市文旅局委派監督代表、上海市美術館協會(hui) 會(hui) 長朱剛表示,中國電影的發展離不開電影美術與(yu) 特效的發展,此次培訓班應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堅持為(wei) 人民服務,做到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藝術與(yu) 技術相結合,在傳(chuan) 授經驗的同時,培養(yang) 大批高端跨界人才,使我們(men) 的藝術不斷創新發展。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ye) 學院副教授褚亮和笨鳥視覺(北京)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監閆碩分別作為(wei) 學員代表進行發言。上海電影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李堅總結發言,並對此次培訓活動提出三點暢想,一是對日後精彩課程的暢想,二是對平台將藝術與(yu) 技術、學界與(yu) 業(ye) 界相融合的暢想,三是對此次難忘經曆的暢想。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