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加強法治建設保障學前兒童“幼有善育”

發布時間:2022-12-08 16:34: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據媒體(ti) 報道,《上海市學前教育與(yu) 托育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將三周歲以下嬰幼兒(er) 的托育服務和三周歲到小學前兒(er) 童的學前教育服務進行整合立法,將學前教育、托育服務一體(ti) 化發展提到新的高度。《條例》共包含十個(ge) 章節六十八條的內(nei) 容,其中亮點頗多,為(wei) 各地實現“幼有善育”提供了寶貴的立法探索。

  《條例》重視普惠性與(yu) 公平性,通過製度設計讓每個(ge) 家庭都有機會(hui) 獲得優(you) 質、便利的托育服務。《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學前教育與(yu) 托育服務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規劃,並將相關(guan) 重點工作納入為(wei) 民辦實事項目予以推進。這一點在學前教育、托育服務的規劃建設思路上也有較為(wei) 明顯的體(ti) 現。根據《條例》第二章“規劃與(yu) 建設”的要求,在規劃布局上,學前教育與(yu) 托育機構要綜合考量人口、公共服務資源、服務需求狀況等因素,明確其用地標準、要求和布局。在托育點的建設上,各區人民政府要承擔起“將社區托育服務和家庭科學育兒(er) 指導服務納入十五分鍾社區生活圈、鄉(xiang) 村社區生活圈和社區綜合服務體(ti) 係”的職責。“生活圈”的表述十分生動貼切地傳(chuan) 達出托育服務的便捷性、普惠性,意在讓托育服務變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公共服務。

  《條例》重視托幼一體(ti) 化發展,推進托幼銜接、幼小銜接。不難看出,學前教育與(yu) 托育服務的相互銜接和協調發展是此次立法的一大特色。《條例》第四條指出,上海市實行“三個(ge) 一體(ti) ”的學前教育與(yu) 托育服務建設方針,即一體(ti) 規劃、一體(ti) 實施、一體(ti) 保障。《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本市幼兒(er) 園應當按照規劃要求開設托班”。在幼兒(er) 園開設托班,不僅(jin) 有利於(yu) 為(wei) 學前兒(er) 童成長營造穩定的教育環境,也推動托育服務和學前教育服務共同使用場地、教育設施、師資等教育資源,降低了建設成本。《條例》第三十四條也專(zhuan) 門對各學段的銜接作出要求,即托育機構和學前教育機構要為(wei) 學前兒(er) 童進入幼兒(er) 園、小學提前營造一個(ge) 適應空間,幫助其完成從(cong) 幼兒(er) 到學生的身份轉變。

  《條例》還關(guan) 注特殊學前兒(er) 童的教育需求。在特殊學前教育和托育服務的供給上,《條例》要求根據行政區域內(nei) 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er) 童數量、類型和分布情況設置專(zhuan) 門的教育機構,確保覆蓋到所有街鎮。存在特殊需要的兒(er) 童可視情況進入普通幼兒(er) 園班級或專(zhuan) 門設置的特殊學前教育班、學前教育機構,並獲得相應的教育條件。這一係列規定對於(yu) 有特殊照護需求的家庭來說,是一項非常令人動容的製度安排。未來,照護成本由政府進行部分分擔,特殊兒(er) 童也能獲得相對便利的學前教育、托育服務,這大大提升了其受教育權、成長發展權的保障水平。

  《條例》探索新型學前教育、托育模式,重視“家庭育兒(er) 指導”和“家園協同”。《條例》以專(zhuan) 門章節形式規定了“家庭科學育兒(er) 指導”的相關(guan) 內(nei) 容,這是對家庭教育促進法相關(guan) 立法內(nei) 容的貫徹落實。“家庭教育指導”對大多數人來說屬於(yu) 相對陌生的概念,盡管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四章的諸多條款對幼兒(er) 園、嬰幼兒(er) 照護機構的家庭教育指導職責提出明確要求,但許多規定尚未落到實處,機製建設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模式的探索,為(wei) 全國各地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條例》的出台是上海市又一次寶貴的教育立法探索,體(ti) 現了對未成年人教育和成長發展的高度重視。《條例》作為(wei) 一部地方性法規,不僅(jin) 呼應了我國近年來大力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教育發展要求,貫徹“兒(er) 童最大利益原則”,重視兒(er) 童權利保障,還引入“移動客戶端”“信息化平台”等概念,以提升服務的便利性,具有一定的創見性,也必將推動科技與(yu) 教育進一步走向深度融合。

  (作者係華東(dong) 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