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三有村,不隻是“三有”
即使是冬日,陽光普照下的高原也總是溫暖的。
位於(yu) 拉薩河畔的“三有村”,開始熱鬧起來。村民走出家門,來到村委會(hui) 前的廣場上聊天、曬太陽,商店、餐館開門迎客,一股濃濃的藏家鄉(xiang) 村生活氣息撲麵而來。
“三有村,是哪三有?”記者問。
“有住房、有產(chan) 業(ye) 、有健康。”走在幹淨整潔的水泥路上,三有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查果邊走邊說,“三有,隻是我們(men) 這個(ge) 6歲村子的乳名。未來,城裏人有的,我們(men) 一定都會(hui) 有。”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西藏單元,三有村作為(wei) 西藏首個(ge) 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以村容村貌沙盤模型向全國人民展示了精準扶貧取得的豐(feng) 碩成果和高原鄉(xiang) 村的巨大變化。
2016年7月,經過短短3個(ge) 月緊鑼密鼓的建設,一座新村在拉薩河畔達嘎鎮的荒灘上拔地而起,184戶搬遷村民全部入住。此後,養(yang) 雞場、溫室大棚、幸福超市、扶貧商品房、庭院經濟等產(chan) 業(ye) 相繼發展起來。
在三有村扶貧商品房的一間門麵房裏,“噠噠噠”的縫紉機聲此起彼伏,曲水卓瑪服裝合作社的員工們(men) 正在趕製訂單。作為(wei) 扶貧產(chan) 業(ye) ,合作社員工都是三有村搬遷群眾(zhong) ,且婦女居多。負責人瓊次仁介紹:“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是幫助不方便外出打工的群眾(zhong) 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現在,她們(men) 在合作社工作每個(ge) 月都能拿到2600元至3000元的工資了。”
從(cong) 寬闊的進村大道一眼望去,一幢幢兩(liang) 層小樓藏式特色鮮明、錯落有致,每戶都帶有獨立小庭院。村民借此搞起了庭院經濟,種植玫瑰、枸杞、雪菊等,不僅(jin) 美化了村居環境,還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直到今天,不少從(cong) 山溝裏搬出來的老阿爸、老阿媽仍不敢相信,自己住的房間裏就有獨立衛生間,生火做飯、取暖再也不用牛糞餅,電、液化氣、太陽能想用啥就用啥,出村口坐公交半個(ge) 小時就能到拉薩。
查果書(shu) 記告訴記者,自搬遷以來,村兩(liang) 委帶領群眾(zhong) 通過股份合作形式,管理運營奶牛養(yang) 殖合作社、藏雞養(yang) 殖合作社、特種種植合作社,全村700多人全部入股,家家當上了股東(dong) ,人人都能分紅。在生產(chan) 生活條件大為(wei) 改善的同時,村裏還成立了文藝隊、誌願服務隊,開辦了巾幗夜校、養(yang) 老驛站等。
6年來,三有村農(nong) 牧民人均收入從(cong) 不足3000元提高到目前的14000多元,預計2022年人均收入較上年增長21%。2021年,三有村被黨(dang) 中央、國務院評為(wei)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
“搬得出、能發展、可致富,這一切要感謝黨(dang) 和政府!現在全村村民不僅(jin) 有住房、有產(chan) 業(ye) 、有健康,更有了幸福和對未來生活的信心。”查果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鄉村“大喇叭”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千家萬戶
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各鄉鎮村級活動陣地、村組院落,群眾利用農閑時間聆聽廣播裏播放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大家一起聊村裏的新變化,品嚐奮鬥的甘苦,也感受幸福的喜悅,期待未來的美好。 [詳細] -
2023年,拉薩的錢計劃花在這些地方
12月12日,《關於拉薩市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財政收支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請拉薩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詳細]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區宣講團赴堆龍德慶區宣講
近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區宣講團報告會在堆龍德慶區舉行。報告會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堆龍德慶區政府設主會場,東嘎街道、羊達街道、馬鎮設分會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