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浙江援青醫生:上陣父子兵,“醫”心一意走好援青路

發布時間:2022-12-14 11:3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18年前,一位浙江援藏幹部在西藏那曲留下千餘(yu) 天奮鬥的身影。18年後,他的兒(er) 子踏上高原,開啟醫療援青。

  從(cong) 醫夢想的雙向奔赴

  從(cong) 醫的想法,從(cong) 小就在第五批浙江援青幹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海西州人民醫院綜合病區副主任郭東(dong) 煜心裏埋下了夢想的種子。

  2004年,郭東(dong) 煜的父親(qin) 受浙江省科技廳選派,作為(wei) 浙江省第四批援藏幹部在西藏那曲進行為(wei) 期3年的援藏任務。

  那時的郭東(dong) 煜已是一名初中生,父親(qin) 的這次經曆對他的內(nei) 心觸動極大。父親(qin) 援藏一年後,郭東(dong) 煜有機會(hui) 去到那曲——父親(qin) 支援的地方生活了幾天。父親(qin) 無私奉獻的精神帶給他心靈上極大震撼。“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奉獻自己,是一件極其偉(wei) 大的事情。”這個(ge) 想法從(cong) 此在他心裏紮根。

  今年7月初的一個(ge) 尋常夜晚,下班在家的郭東(dong) 煜接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眼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楊崇清的電話,這通電話瞬間點燃了他心中一團烈火。

  此時的醫院正在組織新一批援青幹部。“根據海西州人民醫院實際情況,需要一位臨(lin) 床和科研能力都比較突出的青年眼科醫生前去幫扶。我們(men) 科室和支部經過充分考慮,覺得你是最合適的人選之一,你考慮一下。”“我去,我很樂(le) 意去。”沒有太多的糾結和猶豫,郭東(dong) 煜便答應下來了。

  掛斷電話,郭東(dong) 煜跟父母商量,兩(liang) 位長輩都沒有反對。“我父親(qin) 是很支持的,於(yu) 我而言這是一個(ge) 非常好的鍛煉機會(hui) 。”郭東(dong) 煜說,“到青海,不僅(jin) 能提升當地的醫療技術,為(wei) 共同富裕建設貢獻力量,更能磨礪自己的能力,實現更大突破。”

  “非常榮幸醫院能信任我這麽(me) 一個(ge) 工作不久的年輕醫生,我感到非常榮幸。”郭東(dong) 煜說。當時他唯一的顧慮就是個(ge) 人年資較低,臨(lin) 床經驗相對不足,害怕不能勝任在這兒(er) 的工作。但科室主任們(men) 的一些話語,讓他排除了後顧之憂,他便踏踏實實地走上了援青之路。

  海西時間的“醫”心付出

  自2016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開展援青幫扶以來,眼科學科帶頭人沈曄教授曾多次帶隊前往海西開展“海西光明行”免費白內(nei) 障手術公益活動,解決(jue) 了一部分患者的眼疾,但始終杯水車薪,當地的造血機製有待進一步激活。

  到崗幾天後,郭東(dong) 煜便對當地眼部疾病診治能力進行了摸排,並與(yu) 杭州“大後方”及時溝通聯係,對當地的診療基礎“把脈問診”,並開出了一劑劑“處方”:深化公益合作項目,多措並舉(ju) 培養(yang) 當地眼科醫生,開展高原特色病種診治,加強浙青兩(liang) 地醫院和人才交流,建設研究中心、診療中心……一攬子的破題方案將為(wei) 海西州帶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先進的服務理念和優(you) 質醫療技術,不斷滿足群眾(zhong) 就醫需求。

  “我會(hui) 一直從(cong) 醫下去。”郭東(dong) 煜斬釘截鐵地說,“雖然醫療行業(ye) 確實比較辛苦,但在其中可以實現自我價(jia) 值。”

  “通過全麵的眼科學講課及視頻錄播的方式讓這裏的醫生進行眼科學知識的全麵講解,提升眼科臨(lin) 床診治水平;通過動物眼球模擬訓練的方式,培訓這裏的醫生眼科顯微手術水平;爭(zheng) 取能讓這裏的五官科醫生掌握眼科常見疾病規範化臨(lin) 床診治及眼科基本手術操作;希望能找尋高原特色眼科疾病及診治的特點,進行相關(guan) 研究,爭(zheng) 取為(wei) 這裏的醫院發表高質量的臨(lin) 床研究論文,提升醫院的科研水準……”郭東(dong) 煜說。

  這位幹練的年輕醫生,在海西的所有工作已步入正軌,那些美好的設想也正一步步成真,他也將用心、用情的“醫”心為(wei) 民辦好實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