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有溫度的舉措 暖民心的行動】逐戶走訪、分類施策,西藏林芝強化未成年人保護——匯聚各方力量 守護兒童成長

發布時間:2022-12-22 11:18: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西藏林芝積極開展困境兒(er) 童保護工作:入戶走訪,開展摸底調查並建立檔案,及時發現困境兒(er) 童並開展救助;持續跟蹤,進行一對一個(ge) 案服務,並開展各類專(zhuan) 題活動;組織社工專(zhuan) 業(ye) 培訓和經驗分享會(hui) ,提高社工的專(zhuan) 業(ye) 知識水平和實務技能,助力他們(men) 更加科學、有效地服務困境兒(er) 童。

  走進西藏林芝市巴宜區白馬崗街道社工服務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展板。展板的主體(ti) 是一幅手繪地圖,上麵貼著一張張便簽條,包含了街道各個(ge) 社區裏困境兒(er) 童的分布情況以及檔案編號。

  “每過一段時間,我們(men) 都會(hui) 對展板上的信息進行更新。”社工央慶措姆向記者介紹,“針對轄區內(nei) 的困難群體(ti) ,包括兒(er) 童、老人、殘疾人等民政部門重點關(guan) 注的對象,我們(men) 會(hui) 上門開展社工服務,為(wei) 他們(men) 解決(jue) 生活裏的難題。”

  如今在林芝,這樣的社工服務站已經有18個(ge) ,成為(wei) 切實守護林芝困境兒(er) 童的一線力量。“匯聚各方力量,林芝積極介入困境兒(er) 童保護,強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林芝市民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逐戶走訪發現問題

  建立檔案分類施策

  上午,記者隨央慶措姆一同去入戶服務。收拾材料,換上藍色的社工馬甲,央慶措姆快步走出社工服務站大門。“這次的距離比較近,咱們(men) 步行即可。”她告訴記者。更多時候,央慶措姆需要采取騎車、坐公交等方式前往入戶對象的家中。

  轄區內(nei) 居住著兩(liang) 萬(wan) 餘(yu) 名居民,其中涉及的困難家庭有近百戶,這些人都是央慶措姆的主要服務對象——去年底,社工站的兩(liang) 名社工花了3個(ge) 月的時間,逐戶走訪了這些困難家庭,對他們(men) 的情況開展摸底調查。

  2021年9月,林芝在全市建立了7個(ge) 社工服務站;2021年12月,民政部門又選定“服務基數大、需求突出”的11個(ge) 點作為(wei) 第二批社工站建設試點。“這些社工站點的投入,能幫助我們(men) 及時發現困境兒(er) 童,並對其開展救助。”林芝市社工指導中心社工益西頓珠說。

  次仁卓嘎就是在社工們(men) 在入戶中發現的困境兒(er) 童。次仁卓嘎來自單親(qin) 家庭,作為(wei) 清潔工的母親(qin) 承擔著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們(men) 一家都是民政部門重點關(guan) 注的對象。

  “媽媽,我背書(shu) 包的時候身上疼。”一次入戶時,社工聽見次仁卓嘎跟母親(qin) 說。他們(men) 立即詢問次仁卓嘎的身體(ti) 情況,並很快幫她安排了醫院開展檢查。沒多久,檢查結果出來,原來次仁卓嘎罹患了脊柱側(ce) 彎,情況比較嚴(yan) 重,需要開展手術治療。

  “通過入戶走訪、問卷調查、訪談麵談等方式,我們(men) 全麵掌握重點服務對象的具體(ti) 信息,實現困難群眾(zhong) 信息建檔全覆蓋。目前,我們(men) 對全市325名困境兒(er) 童建立檔案,分類施策,邊走訪邊解決(jue) 問題。”益西頓珠說。

  開展結對幫扶服務

  組織專(zhuan) 題係列活動

  前不久,次仁卓嘎剛從(cong) 廣東(dong) 深圳做完手術回來。她也是林芝市首批赴深圳接受手術治療的4名患病困境兒(er) 童之一。

  次仁卓嘎家庭條件困難,家庭無力承擔外出救治的費用。為(wei) 了幫助孩子解決(jue) 問題,林芝市民政局將次仁卓嘎納入困境兒(er) 童關(guan) 愛服務行動救助範圍,及時送往深圳市兒(er) 童醫院治療。往返路費和生活費用由巴宜區民政局給予臨(lin) 時救助,醫療費用由林芝市醫保報銷,剩餘(yu) 部分由深圳市兒(er) 童醫院兜底,且對入院、檢查、治療、生活等方麵的費用給予合理減免。

  社工們(men) 也積極介入次仁卓嘎後續的恢複工作。在次仁卓嘎回家後,央慶措姆等人多次登門,向次仁卓嘎的母親(qin) 講述家庭關(guan) 心關(guan) 愛的重要性,引導她更關(guan) 注次仁卓嘎的心理需求。

  每一次入戶、每一步進度,社工都會(hui) 進行整理,形成困境兒(er) 童檔案,更清晰地記錄孩子的變化,也為(wei) 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社工根據困境兒(er) 童的急難程度進行持續跟蹤、定期探訪,提出問題解決(jue) 方案,形成《個(ge) 案輔導記錄》153份,把幫扶做實做細。在白馬崗街道社工服務站,記者看到整整一櫃子的困境兒(er) 童檔案。抽出其中一個(ge) 文件盒,打開屬於(yu) 次仁卓嘎的一匣,裏麵有著足足四五十頁的記錄,詳細記載了多達17次訪談的情況。

  除了一對一的個(ge) 案救助,林芝市民政部門還組織了許多活動,以專(zhuan) 題形式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困難處境。

  在走訪中,社工發現馬小虎可能存在自卑等心理問題。當達娃央宗等人開始籌劃係列活動時,就立馬邀請馬小虎參加。幾次活動下來,馬小虎逐漸打開心扉。老師的諄諄教導,孩子們(men) 的相互討論,幫助馬小虎逐漸走出了自卑。以前,馬小虎很少和周邊的人講話,別人問什麽(me) 他都不回答;現在,他不但經常主動發言提問,下課還和朋友有說有笑,變得開朗多了。

  通過與(yu) 困境兒(er) 童本人、家庭、學校、社區、政府以及周邊企事業(ye) 單位建立聯係,林芝市社工服務機構匯聚社會(hui) 資源,建立困境兒(er) 童保護服務體(ti) 係,不斷增強困境兒(er) 童關(guan) 愛服務工作的實效。

  強化指導開展培訓

  提高社工服務水平

  幾次入戶,讓達娃央宗這個(ge) 95後姑娘生出許多感慨。從(cong) 南京理工大學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她回到家鄉(xiang) 從(cong) 事社工工作。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林芝人,“但正是從(cong) 事了這份工作,我才對家鄉(xiang) 的社會(hui) 情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達娃央宗說。

  在馬小玲家,達娃央宗和馬小玲、馬小虎姐弟一起包餃子。當時,注意到馬小玲的玩具娃娃都被編了辮子,她思忖片刻,便問馬小玲:“姐姐給你編個(ge) 辮子好不好?”不太願意和人打交道的馬小玲沉默半晌,竟然答應了下來。由此,馬小玲很快就和達娃央宗親(qin) 近起來。這點變化讓初為(wei) 社工的她印象深刻。

  在林芝,社工大多數都是像達娃央宗這樣的年輕人。他們(men) 在工作中學習(xi) 和成長,學習(xi) 如何做好服務和保障工作。

  下午,走進林芝市社工指導中心,一群人正在忙碌地工作著。益西頓珠和達娃央宗正在電腦前處理各個(ge) 社工站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一些日常的工作,社工們(men) 經常來谘詢,我們(men) 在專(zhuan) 業(ye) 範圍內(nei) 給他們(men) 解答。”坐在電腦前,達娃央宗邊處理工作邊說。

  “我們(men) 社工指導中心就是為(wei) 社工的工作和發展提供意見,幫助他們(men) 更加科學、有效地開展工作。”畢業(ye) 於(yu) 複旦大學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的益西頓珠說,“我們(men) 已開展社工專(zhuan) 業(ye) 培訓57場,線下督導21次,社工站開展共學活動10場,參加共學活動160人次。這些活動為(wei) 社工開展專(zhuan) 業(ye) 服務打下紮實基礎,也為(wei) 基層培養(yang) 了一批專(zhuan) 業(ye) 的社工人才。”

  兩(liang) 名從(cong) 廣東(dong) 援藏而來的社工在指導中心負責開展指導工作。“援藏社工陳偉(wei) 培老師經常為(wei) 我們(men) 開展線上和線下培訓,我們(men) 平時在訪談中遇到的各項問題,都會(hui) 向他請教。”央慶措姆說。

  2021年10月份起,兩(liang) 名援藏社工分別帶領指導中心兩(liang) 名社工,對7個(ge) 社工站開展線上和實地督導。他們(men) 手把手教一線社工如何入戶訪談、開展小組活動和社區活動。陳偉(wei) 培等人還帶著社工進行個(ge) 案研討、工作規劃,回答他們(men) 提出的實務問題,並及時發現他們(men) 的優(you) 點,給予肯定,了解他們(men) 的情緒狀態,幫助他們(men) 疏導工作中產(chan) 生的消極情緒。

  “從(cong) 剛開始不知道如何訪談,到可以獨立開展個(ge) 案服務,獨立策劃、開展小組活動和社區活動,一線社工的專(zhuan) 業(ye) 知識水平和實務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陳偉(wei) 培說。(文中次仁卓嘎、馬小玲、馬小虎均為(wei) 化名)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