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沒學過編程的山裏娃,竟然拿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

發布時間:2023-01-04 10:5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雲(yun) 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第一中學嶄新的科技館內(nei) ,2021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jue) 賽TAI智能車挑戰賽項一等獎(季軍(jun) )的證書(shu) 引人注目。

  這是雙柏一中贏得過的最高榮譽,也是雲(yun) 南省在該賽事賽項的曆史最好成績。

  和這群山裏娃一起追夢的,是南京大學第二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的團長、該校政府管理學院研一學生陳騰飛。支教結束時,他拿到了雙柏縣頒發的首屆“榮譽市民”證書(shu) 。

  第一次聽到“雙柏”這個(ge) 名字還是在2017年。當時的陳騰飛剛來到南大社會(hui) 科學實驗班學習(xi) 。他從(cong) 參加支教的學姐口中了解到那邊的“艱苦且有意義(yi) 的生活”。

  早在2013年,南京大學就與(yu) 遠在幾千裏之外的雙柏縣牽手結對。10多年來,雙柏迎來了一批批來自六朝古都的優(you) 秀學者、誌願者們(men) 。

  更大的貢獻

  偶然的機會(hui) ,2019年冬天,作為(wei) 南京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研修班的學員,陳騰飛跟隨南大團委組織的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團,第一次來到雙柏縣。第一印象是,這裏幾乎沒有一塊平地。

  橫亙(gen) 連綿的大山使得雙柏縣的山路尤為(wei) 崎嶇。零碎的農(nong) 田也在山石間錯落著。由於(yu) 這裏師資短缺,陳騰飛擔任4個(ge) 班的思想政治老師,還是一個(ge) 班的班主任。陳騰飛看了學生們(men) 的成績,有點“傻眼”。按這個(ge) 成績往下發展,能夠考上大學的學生寥寥無幾。

  在陳騰飛擔任班主任的文科班裏,全班共有50名學生,其中有15名男生,班級名次是全年級倒數。“班裏有幾個(ge) 同學愛調皮搗蛋,剩下的同學學習(xi) 積極性也不高。”

  白天進入村子裏入戶調研、協助整理危房改造檔案;到了晚上,由於(yu) 經常停水、斷電,陳騰飛得以放下手機,在無邊的寂靜中看著星星,然後想:“作為(wei) 大學生,我們(men) 怎樣才能為(wei) 這裏作更大的貢獻呢?”

  “孩子王”

  陳騰飛可不想“躺平”。與(yu) 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不同,陳騰飛更偏愛開放、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課堂教學。

  在第一堂班會(hui) 課時,陳騰飛就組織了一場辯論賽。在辯論賽中,同學們(men) 活躍的思維給陳騰飛留下深刻印象。“學習(xi) 成績沒上來,很大可能就是學習(xi) 習(xi) 慣的問題。”

  發現了問題,陳騰飛“對症下藥”。沈富裕,是各科老師都“敲打”的調皮學生。陳騰飛送給沈富裕一本南京大學印製的文創筆記本。“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也是你的‘問題本’。你可以在本子上寫(xie) 下每天出現的問題。”

  這個(ge) “問題本”讓沈富裕感覺非常新鮮。

  “4月20日,早上兩(liang) 節課想睡覺。4月22日,下午的課走神了。”沈富裕在“問題本”上誠實地寫(xie) 下自己的“問題”,這讓陳騰飛忍俊不禁。

  就這樣,陳騰飛讓學生們(men) 自主發現問題的同時,也像一個(ge) 大哥哥一樣為(wei) 他們(men) 提供各種“小妙招”。此外,他喜歡讓學生們(men) 提問、讓他們(men) 勇於(yu) 說出自己的觀點。

  讓人沒想到的是,第一學期結束,他教的4個(ge) 班級學業(ye) 水平考試通過率在全年級政治學科組位列第一;第二學期結束,他擔任班主任的班級,從(cong) 原來年級同層次排名倒數,變成連續7次考試排名第一的優(you) 秀班級。而沈富裕的成績也一下子從(cong) “吊車尾”躥到中上遊。

  陳騰飛課堂內(nei) 外忙碌的身影讓雙柏一中校長尹瓊看在眼裏。從(cong) 教多年的她感受到誌願者們(men) 與(yu) 學生們(men) 交流時不像師長,更像同齡人。“騰飛,你們(men) 年輕,有獨特的想法。不論你們(men) 想怎麽(me) 做,我都支持你們(men) !”

  抓住機會(hui)

  陳騰飛愈發覺得孩子們(men) 潛力無限,打心眼兒(er) 裏喜歡。

  與(yu) 此同時,南京大學團委也積極搭建東(dong) 西部交流的平台,為(wei) 支教地的孩子們(men) 爭(zheng) 取來參加機器人大賽的機會(hui) 。

  尹瓊聽到比賽的消息後,撓了撓頭:“我們(men) 的孩子從(cong) 來沒有參加過機器人大賽,連電腦接觸得都不多。”不過,尹校長還是讓陳騰飛試試,最起碼能讓孩子們(men) 接觸一下“高科技”。她專(zhuan) 門為(wei) 陳騰飛騰出了用於(yu) 訓練的空教室。

  初到支教地,陳騰飛便接手了這一全新而又艱巨的任務。

  了解大賽的賽程、賽製後,陳騰飛向學生們(men) 講述起這個(ge) 比賽。原來,在比賽中,學生們(men) 需要通過編程,操控智能車越過障礙、通過賽道。用時最短、碰撞障礙最少的智能車組就獲勝。一個(ge) 小組需兩(liang) 人,一人編寫(xie) 程序,另一人負責測量賽道長度、調整各類參數。

  孩子們(men) 從(cong) 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精彩刺激的大賽。看著孩子們(men) 眼神閃爍,陳騰飛下定決(jue) 心:“我一定好好帶著孩子們(men) 訓練,讓他們(men) 體(ti) 驗體(ti) 驗!”

  研支團的誌願者們(men) 一共選出6名學生,並分成3組參加訓練。

  雖然是文科生,但陳騰飛對於(yu) 理工科也有濃厚興(xing) 趣。與(yu) 他同來支教的誌願者張梓涵是理工科出身,陳騰飛立即邀請他來幫忙,兩(liang) 人組成“教練團”,為(wei) 孩子們(men) 設計比賽策略。

  完成比賽的“迷宮”部分有兩(liang) 個(ge) 思路,其一是設計一套符合賽道規律的“死程序”。這要求學生們(men) 先對賽道進行精準測量,按照數據對智能車進行編程。

  這種操作方式的好處在於(yu) 求穩,經過精確的測量得出的程序會(hui) 讓小車跑得穩定。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是浪費時間。

  另一種方法就極考驗團隊的編程能力。那就是直接設計一套“活程序”。智能車在運行程序時能依據不同的路況,自行選擇路線。“萬(wan) 一程序沒設計好,那一定會(hui) 撞到障礙物。”陳騰飛表示。

  “我們(men) 根本沒有接觸過編程,這怎麽(me) 辦呢?”有學生問陳騰飛。

  陳騰飛安撫著孩子們(men) 的情緒。他說,編程軟件是大賽組委會(hui) 專(zhuan) 門開發的漢語編程軟件,操作起來較為(wei) 方便。就這樣,他帶著學生們(men) 開始艱苦的訓練。

  此後全國大賽,由於(yu) 疫情原因,比賽改為(wei) 線上。三支隊伍隻有一個(ge) 跑道,再加上比賽中的幾次失誤,最終,他們(men) 隻有兩(liang) 支隊伍獲得了三等獎。

  在當地師生看來,這個(ge) 成績是雙柏一中在國家級科創賽事中的“零的突破”。但這個(ge) 成績在陳騰飛看來不是很理想,“相信孩子們(men) 能夠走得更遠”。

  “曾經的夢想在心裏,而現在的夢想在路上”

  2022年春天,世界機器人大賽如期而至。“教練團”商量決(jue) 定直接由全國賽中成績最好的一組選手參賽。

  就在這時,在全國賽中失利的學生王光鵬給“教練團”寫(xie) 了一封長長的信。信中,他提到全國賽中客觀條件對他們(men) 小組較大的限製,以及對於(yu) 比賽中遇到的問題的解決(jue) 方案。其中一句話讓陳騰飛深受感動:“曾經的夢想在心裏,而現在的夢想在路上。”

  看著王光鵬的解決(jue) 方案,陳騰飛心裏踏實了。他和張梓涵拉著王光鵬前來訓練,讓他沒想到的是,王光鵬操控的智能車直接跑出從(cong) 未有過的好成績。

  “這個(ge) 孩子心裏憋著一口氣呢!”就這樣,以陳騰飛為(wei) 首的“教練團”帶著王光鵬和同學們(men) 再一次踏上征程。

  最終,這群大山裏的孩子不負眾(zhong) 望,斬獲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jue) 賽(WRCF)一等獎(季軍(jun) )。

  王光鵬性格內(nei) 向、靦腆。學習(xi) 之餘(yu) ,他喜歡解決(jue) 一些科學問題。此前,他就買(mai) 來磁鐵,研究“磁懸浮”的可行性。在他所繪製的設計草稿上,這樣的新型交通會(hui) 使家鄉(xiang) 父老出行更方便、快捷。

  其實,王光鵬從(cong) 學校回到村子裏要輾轉大巴、電動車等多種工具,用時超過6小時。“正是因為(wei) 這樣,我才希望家鄉(xiang) 能好起來,大家的出行不受困擾!”雖然設計依舊有很多漏洞,但王光鵬想將這一切變成現實。

  他覺得,這次獲獎給予自己更多自信:“我也能做好一些事!”

  如今,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習(xi) 之中。他希望高考的時候可以考一個(ge) 好學校,念物理專(zhuan) 業(ye) ,學更多的本領,完成夢想。

  對於(yu) 王光鵬的獲獎,雙柏一中校長尹瓊也非常震撼。“從(cong) 此以後我更相信我的孩子們(men) ,希望我們(men) 還能參加這個(ge) 比賽,將科技夢傳(chuan) 遞給每一個(ge) 孩子。”

  在聽聞與(yu) 他們(men) 競爭(zheng) 的團隊,都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名校時,尹瓊的聲音竟有些哽咽。

  不過,一切正慢慢變好。在南京大學校友的資助下,學校有了第一所科技館。

  陳騰飛清楚記得,科技設備運到的當日已是深夜,司機師傅著急卸貨,而一兩(liang) 個(ge) 人壓根兒(er) 抬不動。最終,孩子們(men) 自發將這些設備抬到科技館。“這是我們(men) 一起建造的科技館!”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