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突出精準幫扶 多措並舉助力就業
“團幹部一對一幫助困難學生找工作,這是與(yu) 就業(ye) 部門主要兼顧全體(ti) 學生的最大不同。”2022年,四川衛生康複職業(ye) 學院康複學院團總支宣傳(chuan) 委員陳雯彥幫扶了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部分學生來自困難地區,基礎教育水平相對薄弱,社會(hui) 化能力和就業(ye) 能力不足。在她看來,針對困難學生,團組織的最大優(you) 勢在於(yu) 遍布基層一線,可深入到學生的身邊。
據了解,自2021年年底啟動實施“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ye) 行動”以來,全團統籌實施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ye) 幫扶計劃、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鄉(xiang) 村創業(ye) 幫扶計劃、大學生實習(xi) “揚帆計劃”和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5項計劃,發動全團力量幫助大學生就業(ye) ,共幫助11.79萬(wan) 名2022屆畢業(ye) 生就業(ye) ,為(wei) 穩就業(ye) 、保就業(ye) 工作大局作出貢獻。
突出重點群體(ti) “一對一”幫扶促就業(ye)
2022年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生王旭陽難忘的一年。這一年,他以誌願者的身份參加了北京冬奧會(hui) ,同時告別校園,走向社會(hui) 。畢業(ye) 後,王旭陽想回老家陝西發展。麵對學生的實際需求,三地團組織“接力”幫扶,持續推薦崗位,最終在8月底幫助他成功簽約陝西環球網公司。據學校團委反饋,王旭陽對得到老家團組織的幫助,一開始有些意外,後來越來越感到溫暖。“我一直在北京,如果沒有團省委老師的幫助,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這份工作。”王旭陽說。
昆明理工大學現代農(nong) 業(ye) 工程學院團委書(shu) 記宋大雙每年都要把學生的簡曆逐一看一遍,幫助他們(men) 找到合適的工作。2022年4月,曾有名學生找到宋大雙,原來,他每次投送的簡曆都石沉大海。宋大雙把該學生的大學生活仔細梳理後發現,該學生雖然成績一般,但具有出色的三維繪圖能力。於(yu) 是,宋大雙特意在他的簡曆中突出這個(ge) 信息。沒過多久,學生就被一家廣東(dong) 企業(ye) 錄用。“這家企業(ye) 正是看中了學生的繪圖能力。這名學生也成為(wei) 那屆畢業(ye) 生中年薪最高的一個(ge) 。”宋大雙自豪地對記者說。
2022年,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曾對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ye) 情況做專(zhuan) 題調研。調研發現,當整體(ti) 就業(ye) 形勢趨緊,頭部高校的畢業(ye) 生通過降低預期等解決(jue) 就業(ye) 時,會(hui) 進一步向下擠占崗位份額,讓一般院校的學生“無路可走”。因此,在就業(ye) 幫扶工作中,這部分學生成了各地團幹部、團組織最牽掛的群體(ti) 。
團貴州省委將就業(ye) 作為(wei) 服務青年的生命線,“提供5萬(wan) 個(ge) 青年就業(ye) 見習(xi) 崗位”被省委、省政府列為(wei) 13件青年民生實事之一;雲(yun) 南、黑龍江兩(liang) 地省級團委主要負責同誌帶頭與(yu) 困難學生結對,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團河南省委組建工作專(zhuan) 班,共幫扶5331名高校畢業(ye) 生成功就業(ye) 。
據了解,2022年以來,全國共有3.03萬(wan) 名團幹部與(yu) 2022屆困難學生一對一結對幫扶,累計幫助7.87萬(wan) 名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找到工作。在幫扶過程中,大家特別注重發揮基層團組織作用,全國1.77萬(wan) 個(ge) 團支部通過召開支部大會(hui) 、主題團日活動等方式確定幫扶對象。同時,充分發動各級青聯委員、青企協會(hui) 員等提供就業(ye) 崗位信息,依托各級團屬新媒體(ti) 矩陣,累計將16.67萬(wan) 家企業(ye) 提供的364.22萬(wan) 個(ge) 崗位信息直接送達學生。
基層崗位天地寬 鼓勵創業(ye) 帶就業(ye)
從(cong) 2022年7月23日來到新疆伊犁開始,2022屆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ye) 生陳賀就迎來了自己的新身份——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誌願者。
結束培訓後,陳賀被分配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商務和工業(ye) 信息化局工作。短短的半年時間,無論是在園區安全生產(chan) 檢查的崗位上,還是在支援疫情隔離點防控工作中,都留下了這個(ge) 95後姑娘的身影。“不管是什麽(me) 工作我都盡全力做好,因為(wei) 我的身份不僅(jin) 是一名園區幹部,更是一名西部計劃誌願者。”陳賀說。
像陳賀這樣,畢業(ye) 之後選擇投身基層的青年大學生還有很多。2022年,共青團中央緊緊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結合基層需要,早謀劃、早發動、抓統籌、穩節奏,紮實推進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各項工作。報名人數超過25萬(wan) ,創曆年新高。
為(wei) 切實幫助更多青年大學生,全團推動地方項目合理擴容。2022年共新招募3.67萬(wan) 名2022屆畢業(ye) 生到中西部地區基層參加誌願服務,其中全國項目1.1萬(wan) 名,地方項目2.57萬(wan) 名。
“支持大學生返鄉(xiang) 創業(ye) ,既能帶動就業(ye) ,又能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吸引寶貴青年人才。”共青團中央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說。長期以來,以創業(ye) 帶動就業(ye) 都是共青團中央促進大學生就業(ye) 行動的重要方法。為(wei) 此,共青團中央以中國青年創業(ye) 就業(ye) 基金會(hui) 為(wei) 實施主體(ti) ,重點麵向畢業(ye) 2年內(nei) 的大學生,實施大學生鄉(xiang) 村創業(ye) 幫扶計劃,組織推動全團為(wei) 3000個(ge) 大學生創業(ye) 項目提供資助支持和綜合培育。
在這一過程中,團湖北省委實施“新農(nong) 人”大學生鄉(xiang) 村創業(ye) 幫扶計劃,協調社會(hui) 力量籌集專(zhuan) 項資金1200萬(wan) 元,確定157個(ge) 具備一定發展前景、有較強資金需求的初創型小微項目,累計發放免息借款540萬(wan) 元;團貴州省委持續推進“青扶貸”“青惠貸”農(nong) 銀青年旅遊創客e貸等金融產(chan) 品,扶持青年創業(ye) 項目“上馬”,帶動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
截至目前,各級團組織共遴選、資助創業(ye) 項目3550個(ge) 。全團直接投入項目幫扶資金8578萬(wan) 元,聯合金融機構提供創業(ye) 貸款1.3億(yi) 元,帶動近2000名2022屆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
組織開展實習(xi) 實踐 提升青年社會(hui) 化能力
在就業(ye) 幫扶工作中,各級團組織普遍意識到社會(hui) 化能力不足是青年學生就業(ye) 時的突出短板。“共青團組織大學生參與(yu) 實習(xi) 實踐,既滿足了青年大學生的現實需求,也對提高社會(hui) 化能力和綜合就業(ye) 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共青團中央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說。
“在實習(xi) 中,我看到很多同事頂著烈日在路口站崗,有些甚至加班到淩晨。我明白了作為(wei) 基層工作者要腳踏實地,要靠近群眾(zhong) ,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人民群眾(zhong) 的需求和政策的落實情況。”湘西民族職業(ye) 技術學院李鵬程在實習(xi) 日誌中如此寫(xie) 道。
與(yu) 李鵬程一樣,2022年共有52.8萬(wan) 名在校大學生通過大學生實習(xi) “揚帆計劃”邁出校園,體(ti) 驗社會(hui) 。其中,26.0萬(wan) 人參與(yu) 政務實習(xi) 、26.8萬(wan) 人參與(yu) 企業(ye) 實習(xi) 。共有39.4萬(wan) 人次參與(yu) 職場體(ti) 驗活動。
事實上,2022年已是“揚帆計劃”在全國開展的第四年。為(wei) 更好開展相關(guan) 活動,各地主動對接發改、教育、人社等部門,建立協同聯動機製,匯聚各方政策支持,項目的含金量和學生的獲得感不斷提高。團福建省委聯合省發改委、商務廳等14個(ge) 部門共同發文部署工作,聯合組織6155家用人單位提供實習(xi) 崗位9.2萬(wan) 個(ge) ,並在“引、育、用、留”各環節匯聚政策合力;團福州市委爭(zheng) 取到3470.8萬(wan) 元財政專(zhuan) 項經費,為(wei) 學生提供人才公寓免費床位1702張和最高1000元的交通補助。與(yu) 此同時,各地不斷加強服務保障,在實習(xi) 前精準對接培訓、實習(xi) 中加強生活保障、實習(xi) 後密切跟蹤服務等方麵建立機製和強化舉(ju) 措。
團浙江省委探索搭建“高校專(zhuan) 業(ye) 導師+企事業(ye) 單位實習(xi) 導師”的雙師培養(yang) 模式,通過“傳(chuan) 、幫、帶”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職業(ye) 素養(yang) ;團湖北省委爭(zheng) 取資金支持,為(wei) 實習(xi) 學生購買(mai) 人身意外保險,發放社會(hui) 實踐工作包,並鼓勵用人單位為(wei) 學生適當發放實習(xi) 津貼;團江蘇省委結合“第二課堂成績單”製度,根據學生綜合表現出具實習(xi) 鑒定,不斷增強用人單位對“第二課堂成績單”的接受度、認可度。
在實際工作中,大學生實習(xi) “揚帆計劃”與(yu) 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也有機結合起來,協同發力組織大學生向鄉(xiang) 鎮、街村下沉。為(wei) 推動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廣泛開展,團中央結合共青團縣域基層組織改革、城市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和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將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作為(wei) 拓寬基層團組織骨幹來源渠道和加強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的重要舉(ju) 措,調動高校和地方基層團組織共同發力。
天津科技大學團委與(yu) 濱海新區團委簽訂共建協議,建立黨(dang) 委統籌、政府推動、社會(hui) 參與(yu) 、學校主導的常態化結對機製;南京江寧團區委建立校地共建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邀請17所高校團委書(shu) 記和各街道團工委書(shu) 記參與(yu) ,協同做好工作規劃、隊伍建設、活動組織等工作;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團委建立“團支部+高校+社區”競標結對製度,與(yu) 近200個(ge) 社區結對共建,帶動全校492個(ge) 團支部、1.6萬(wan) 餘(yu) 名團員開展社區實踐。
截至目前,共有30.9萬(wan) 個(ge) 高校團支部、528.8萬(wan) 名大學生參與(yu) 社區實踐,537.4萬(wan) 名大學生在寒暑假參加“三下鄉(xiang) ”“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在社區實踐過程中,設計實施了15.1萬(wan) 個(ge) 基層治理、課後服務、社會(hui) 調查、文體(ti) 活動、基層團建等實踐項目。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黨(dang) 和國家高度重視青年大學生就業(ye) 。經過團十八大以來的持續推進,共青團已逐步探索出組織化發動、社會(hui) 化動員、網絡化協同的組合式工作路徑,形成‘一個(ge) 行動統籌實施、五項計劃各自推進、多個(ge) 部門交叉配合’的項目化工作機製。2023年,我們(men) 將紮實開展好新一輪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ye) 行動,用實績實效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黨(dang) 和國家就業(ye) 工作大局作出貢獻。”共青團中央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旦增歐珠:讓更多殘障人士就業增收
“鄉親們信任我,推選我為人大代表,這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將認真履行代表職責,積極建言獻策,不辜負群眾的信任,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旦增歐珠說。 [詳細] -
新春走基層|甘肅臨夏:大學生“牽手”鄉村就業工廠
打開電腦、登錄網站,剛大學畢業不久的馬全祥熟練地運營著一家網店。和城市裏的上班族不同的是,他的工作地點是在西北老家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一家鄉村就業工廠。 [詳細] -
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的溫度、精度和效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係,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務,是高等教育心懷國之大者、人民利益至上的生動體現。[詳細]